正月十五元宵节,青岛实验高中2017级10班同学在这个传统佳节里感受国学的韵味。
2017级10班王笃炫同学对本次时间活动进行了总结与回顾。
昨夜冬风吹玉兰,春雨携雪扑面寒。
元宵佳节,我初到和而大学堂,小雪悠悠地往碧瓦上飞,和而大学堂的牌匾高挂头上。入席,姜先生已经坐在台上了,他目光炯炯,精神矍铄,看向我们的眼神,像是殷切期盼春天的农人。他的开场讲话如同和家里人唠嗑,正月十五话元宵,竟有一种一屋子人围着火炉聊家常一般的感觉,心上顿时一暖。老先生语言凝炼,讲话一开头便点出了今日的主题——国学。
什么是国学?
为什么要学习国学?
怎样学习国学?
姜先生连着三问,从问句展开讲解,涉猎范围包括老子与道德经、孔子与论语、中国二十四节气、中国传统节日与相关古诗等等,令人不禁觉得,自己正乘着行驶在历史长河上的小船,从巴颜喀拉山与唐古拉山的山头,顺涓涓溪流缓缓而下;从炎黄战蚩尤、仓颉造字的故事里,一路奔腾而下,沿途看尽战国百家争鸣、唐宋三教合一;又看低吟遍插茱萸少一人的王维、看苏黄米蔡的书画、又叹近代崇洋媚外到如今中国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姜先生叹道:“我们现在不如古人那,我们的人文科学真的不够。”
我们不但听,而且诵。
我们跟着老先生从道德经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朗读到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从二十四节气的“春雨惊春清谷天”,朗读到“遥知兄弟登高处”。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全都刻在了这一字一句的平上去入里。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姜先生讲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老先生询问谁能背诵,还未等众人反应,一同听讲的小学生积极举手答道:“我会!”
稚嫩的童声、小小的孩子,这一幕仿佛成了一个千年的缩影,想来中华民族祖祖辈辈,都曾用过这声音去朗诵吧!
末尾,老先生又针对青岛市近期举行的一系列国学活动进行回顾与展望。和我们班一同前往的同学家长也上台简单讲解中华文化,诗词歌赋信手拈来,再次让人的心灵感到震撼。古琴老师上台为大家弹奏《流水》,七弦琴或浊或清的声音如淙淙水声荡涤人心。就在这样的旋律中,国学课讲座结束,然而姜老师说话的声音不会结束,然而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不会结束。
得君情意出门去,疑是柳絮飞又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