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办新疆内高班,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新疆未来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治疆方略,对于促进新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增进各民族的大团结和凝聚力,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青岛六十六中从2005年开始承办内地新疆高中班,截至目前,我校共接收14届37个班1310人。学生分别来自新疆14个地州,包括维吾尔族、汉族、回族、哈萨克族等17个民族。
新疆班孩子每年大约有310天住校,14年来,在上级领导的关心下,从校长到每个教职工秉承“学校即家庭,生活即教育”的办班理念,始终坚持“严爱细”的工作原则,工作中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孩子们的衣食住行时刻牵挂着全校老师的心,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办班以来,先后有36位老师担任过新疆班孩子的班主任。老师们的辛勤付出,赢得了孩子的尊重,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班妈”。如今,“班妈”团队,成为我校一道亮丽的名片。
亦师亦友亦亲人
张秀青老师从教十一年中,有五年是在新疆部工作。作为青岛六十六中新疆班“班妈群”中的一份子,张老师一直本着“亦师亦友亦亲人”的信念,陪伴着新疆班的孩子们。
军训之初,有一次晚上张秀青老师待在学校跟学生们聊的很晚才回家,进门之后,孩子对张老师说:“妈妈不爱我了,学生重要还是我重要,我要走。”孩子哭着拖着他奶奶要出门。张秀青老师强忍着泪水告诉五岁的孩子:“妈妈是爱你的,妈妈晚上给你讲故事。而新疆班哥哥姐姐的爸爸妈妈不在身边,妈妈要看好他们、照顾好他们。”预科这一年,每个工作日的早上,在二楼总会看到这个五岁的小男孩靠在教室门口角落,双眼中流露着怯怯神情,小手抠着门框,还时不时的踮起脚往教室里看。而教室内,张秀青老师正陪着身着校服的学生们上早自习课。这是张老师的孩子在盼望着妈妈早点儿下课,送他去上幼儿园。即使孩子小,张老师也没耽误一节课,更甚至夜自习都是自己孩子在学校陪着她一块上。有一次夜自习,因为处理班里的手机问题,下班时间晚了,等待已久的孩子对她说“妈妈,不管多晚,我都陪着您一块儿。”孩子上小学后,为了到校看早自习,张老师从来没去送过儿子上学,以至于孩子老是念叨:“妈妈,你从来不送我上学。”为了弥补孩子,只能每周二、周四中午一下课就去接孩子。孩子也非常懂事,知道妈妈忙。有一次,孩子对张老师说:“妈妈,学校明天开放日,老师让家长能去参加的同学举手,我知道你忙,我就没举手。”
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新疆班的孩子们千里迢迢来青求学,远离家里的父母,对他们来说,班主任既是老师又是父母。在班里35名学生的生日时,张老师的礼物总会在当天如期而至。打开精美的礼物,里面一封粉红色贺卡载满了张老师对孩子的祝福、对他们成长的寄语。孩子们说:“这是153同学所独享的幸福、独享的爱。”
2016年5月青岛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结束那天下午,毫无征兆的暴雨突袭了作为志愿者的2015级新疆班孩子们。为防止学生感冒,晚上张老师把家里的烧水壶带到办公室,为15级新疆班100多个孩子熬着红糖姜水,盛到暖瓶中,送到三个班级。那一碗碗暖暖的姜汤,暖在了每一位同学的心中。153的孩子们说:“汤中氤氲着温暖的香气,我们感受到了母亲般细腻而温柔的爱。”
张老师常说:“爱和尊重是相互的。”153的孩子们牢记着张老师的付出,并以他们的方式表达着对老师的爱。2018年10月,孩子们精心组织了一场盛会,气球、抱抱熊、彩花花束、自制相片墙、歌曲舞蹈、轮流对张老师说的心里话,无一不透露着对张老师的爱。
其实,对于新疆班的孩子们,张老师更多的是关注孩子们的成长。比起他们的学习,张秀青老师更加注重他们的身心健康和为人品质。
比如,班上有一个男生xx,很令张老师头疼:不爱学习,作业不做,时常悄悄拿出手机玩。平时的说教作用不大,张老师逮着一次他迟到的机会,因为晚上他玩手机影响到睡眠。随后,将他叫进办公室,他主动上交了手机,但他就是那样不在乎地等待老师的批评。但张老师什么也没说,她觉得此时沉默也是一种力量;沉默或许更能使学生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张老师发现,该学生慢慢有了变化,从刚才的满不在乎到有点局促不安。但张老师还是很平静地看着他的脸,他的头越发低了,也更加不安了。许久,老师的声音打破了这种沉默:“你可以走了。”他抬起头惊讶地望着老师。“你可以走了。”张老师再次重复了一遍。他默默地走了。随后几周,他竟连着表现很好,张老师不失时机地表扬了他。后来尽管他有反复,但经过几次的沉默疗法,他变了。随后张老师跟学生家长联系,为了促进他的转变,老师会每周选一天夜自习课间时间,让家长和孩子进行微信视频聊天、进行思想交流。后来,该学生上课不再随意迟到,作业能按时完成,成绩也在慢慢进步了。
张秀青老师以身作则,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影响着学生,潜移默化的在学生心中播种下理想的种子,引领他们发挥各自的优点,健康成长,期待着他们经历过风吹日晒、雨打雪击的天气后最终都能开出美丽的花朵,拥有着与众不同的颜色,拥有着清香迷人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