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您认为“行万里路”和“读万卷书”哪个对孩子帮助更大?
@浙江省温州外国语学校胡继东:两者取舍,要注意三个“因”
因人而异。有些人好静,他更喜欢多读书,在书中畅游;有些人好动,他自然愿意多走走,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因时而异。旅游有淡季和旺季,国庆期间“行万里路”就不是最好的选择。又有一些时间更适合读读书,如雨夜静读便是人生一大享受。因需而异。孩子不同阶段有不同任务。升学压力较大的时候,推荐“读万卷书”。而在暑假,则可适当安排“行万里路”的计划。
@大连市甘井子区利民小学张玉成:读万卷书更重要
人们常说“知易行难”,但在“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这两件事上,我觉得是“行易知难”。今天便利的交通,让天涯成为了咫尺,让行万里路变得异常容易。相反,科技的高速发展,让读万卷书变得很困难,尤其是纸媒书籍。电子信息、碎片知识的海量涌入,让平心静气坐下来好好读一本纸媒书成了奢侈,也让人们的想象能力被图像信息所取代。
从深层意义考虑,“知”是“行”的基础,“行”是“知”的目的。有了万卷书做为想象的翅膀,我们可以自由翱翔于广阔天地间,再用万里路去逐一验证,就能够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
@大连市甘井子区利民小学王晓颖:学以致用行万里
古语有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认为,“行万里路”会让我们在实践中掌握更多的知识,也可以验证书本上的知识。毕竟书中告诉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摆脱这种局限还是要在实践中探索。“行万里路”能深刻的去理解“万卷书”中的道理,“读万卷书”是“行万里路”的基石,两者相辅相成,但两者相比较“纸上谈兵”不如学以致用“行万里路”。
@浙江省宁波市雅戈尔中学傅海燕:读书以充实,行路而成长
行万里路,这是一堂思维课。它不一定是远行,而是儿童走进自然、接触社会的方式和体现。儿童在行路的过程中感受自然之美,体悟自然的奥秘,并能与自己的所学所思自然地结合起来。行路中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事,提升了观察力和表达能力,也是孩子看世界、与人交流、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重要途径;读万卷书,这是一堂思想课。读书使人充实。我想那是生活的充实、精神的富足。读书能实现孩子的智育进阶。孩子在阅读中不仅提升了理解力和思考力,而且能逐步形成自我的生活智慧和人生哲理,为孩子的一生幸福奠定丰厚基础。
@重庆市铜梁中学校邓公明:因人而异,才是最佳选择
古语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强调实践对我们学习知识,增加体验的重要性。的确,这个说法没有错。但问题是,不是每个地方的学生都有机会行万里路,也不是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去行万里路。读书往往比实践更有时空上的优势。不需要耗费很多钱,不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因此,我认为,究竟二者谁更好,因人而异最重要!
@江苏省常熟市第一中学蒋金娣:让阅读成为生活的第四餐
在有限的时间里,能带着孩子开展阅读,在书的海洋里获取间接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比出门“行万里路”的收获要大得多。阅读方式多样。纸质的书籍,给孩子们提供了深度了解社会、自然、人生等的空间,各类电子书籍更让孩子们在很短的时间里获得想要的知识和技能。多样的阅读方式,对孩子的帮助是出门远行无法做得到的。阅读内容丰富。伴随着多样阅读形式的是值得阅读、可心阅读的内容给了孩子们更多选择的余地。想读什么就读什么,不会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也让阅读成为孩子们生活的“第四餐”成为可能。
@杭州滨兴学校姚贺国:两者并重,不可偏废
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本就是成长之路上的两条腿,不可偏废。但如果具象在对孩子的帮助上,我想,还是读万卷书的帮助更多一些。生而为人,我们的身边时刻萦绕着各种各样纷繁错杂的教育元素,从呱呱坠地开始探索身边的世界,从身边的家人感知这个世界的秩序和常规,但唯有在读书认字之后,才可以有更多更全面也更系统的成长认知。因此,读万卷书更能帮助孩子形成规范但又不失个性化的自我认知,也有学者将之比喻为“我所阅读的书化成了我的学和肉,最终铸造成我这个人”。
@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市新湖小学何燕:未雨绸缪,读游相济
假期结束,开了个主题班队会“远游”。所有的同学都谈了自己的出游的收获。有的同学的收获大,不仅有景色的描述,还有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叙述,可谓收获满满。有的同学只是出去游玩,游玩的收获寥寥。究其原因,原来有收获的同学在游玩前做足了功课。如一个同学在游故宫之前,除了阅读了故宫的文章之外,还看了记录片《故宫博物馆》,所以每到一处,他都能与书的内容结合,收获满满。所以这次班队会我和我的学生达成共识:旅游不是瞎游,在当前信息时代,我们旅游前最好要先阅读,查资料,才能游出心中更美的景色。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宝带实验小学张华:用读书来涵养孩子独特气质
“腹有诗书气自华”,顾名思义,阅读书籍,丰富内涵,涵养气质。书是他人的知识、信息、观点、思想,借助于文字传递给你我。每一次阅读都是与作者思想的碰撞与冲击。通过读书可以带来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事物全方位的见解等。由此,自己的思想也会有深度与广度。如果没有一定的阅读积累,“行万里路”或许也是走马观花,对所见所闻无法做出独立的思考。因此,读书是基础,行路是丰富与提升。
@克拉玛依市第一小学李爽:“行万里路”和“读万卷书”兼而有之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认为二者对孩子的帮助一样大。一个孩子读了万卷书,却没有行万里路的眼界和见识,那么孩子的格局和心胸不会很大,而一个孩子只是行了万里路却没有读万卷书,他只是行走在路上而已。央视十套有一档节目《跟着书本去旅行》,这档节目就是让孩子们在阅读了书本之后亲自去书本描写的地方游览感受,这样孩子不仅能把书本中的知识融会贯通,而且亲身领略了作家笔下的自然风光,对孩子们的成长来说是一件幸事!
@甘肃省金昌市第八小学李艳:学习阶段先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固然能在实践中开阔眼界,但是中小学阶段还是先读万卷书吧。这一时期是人一生中智力记忆力飞速上升的阶段,海量阅读积累丰富知识,保证将来的人生能够厚积薄发。读书也是思辨过程,让人的思维、逻辑、判断力都得以开发锻炼,提高一个人的综合能力。读万卷书,当然要博览群书,这种读书本来就相当于行万里路。
@大连市甘井子区利民小学吴豫:打开眼界的“万里路”
读“万卷书”固然是提升文化素养的重要一环,但单纯沉迷书本将知识学死,并不是我们学习的目的,“万里路”不是单纯的指娱乐活动的“行”,而是要通过广泛的接触社会,把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就像数学学习,仅仅认识各种数学符号与运算的学习是片面的,通过生活的积累,知道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与应用,如日常花销的计算、用语言表达数字的含义,转化为实打实的生活技能。多实践多发现,不断丰富眼界,才能为成长后的生存提供机遇。
@陕西省宝鸡高新第一中学秦超:“知行合一”,方得始终
读万卷书,是用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提升自己的人生品质,是个人内在精神的升华。行万里路,是让人在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当中,懂得什么是学以致用,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今天,我们足不出户便可知天下事,但若不去走到外面的世界去探索实践,依然无异于“闭门造车”;行万里路非常必要,但现在许多人只是欣赏沿途的风景,缺乏个人对于世界的深度思考,这样的“行万里路”基本等同于“走马观花”。因此,无论是“读万卷书”,还是“行万里路”,都要用心而为。
@江苏省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教育集团沈洁:生活即教育
读书、旅行并不冲突,在生活中处处都是孩子学习的契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应该相辅相成、有机结合,家长可以根据假期的长短对孩子的生活做合理恰当的安排,而不是把两者割裂开来。带着孩子可以去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见证祖国的繁荣昌盛,从小培养孩子爱我中华的情怀,更要建立孩子努力读书、报效祖国的志向,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生活即教育!
@江苏省昆山高新区汉浦中学俞艳君:书中自有黄金屋
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我认为“读万卷书”对孩子的帮助会更大一些。尤其是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各种类型的有益书籍,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还可以拓展很多知识面,了解许多生活中很难接触到的事物。比如,绘本阅读可以温润孩子们的情感世界,增进亲子关系;科技杂志可以让孩子们感受科学魅力,憧憬美好未来;历史书籍可以让孩子们感受时代变迁,更加珍惜当下。
@德州市建设街小学王汉沈:鱼和熊掌皆所欲,统筹兼顾可兼得
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是两个必需的内容,两者都是不可或缺的,不可厚此薄彼,作为老师尤其是学生家长,对孩子在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应该读的书目有所知,按照老师推荐的书目列出读书计划,孩子读书最好按照计划来读,最好不要盲目地读。家长要根据孩子年龄、知识结构、家庭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为孩子“行万里路”做好长期规划和短期计划,切忌亳无目的地游荡。
@江苏省常熟市石梅小学周丽娜:跟着书本去“远足”
如果能把读书和行走结合起来,那一定是一件特别美的事情。在我们学校就有班级开展了这样跟着教科书的线路行走的活动。“行走”是“读书”的实践。行走可以让书本知识立体起来,把书中的描述、叙写和阅读时的想象、联想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印证和更为鲜活的体验。“读书”是“行走”的延展。读书可以让现实生活丰富起来,把一路上的所见进行纵深的延伸,让行走更具价值。
@大连市甘井子区利民小学丁艺莹:“读万卷书”对孩子帮助更大
书作为前人劳动与智慧的结晶,是我们获取知识的源泉,是人类通向文明、进步与发展的途径。“读万卷书”就好比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比起“行万里路”有更高的起点。首先,“读万卷书”可以学习“行万里路”时需要的技能。帮助孩子节省精力,少走弯路。其次,“读万卷书”给予孩子正确的鉴别力。同时,也培养孩子高尚的思想意识和道德素质。最后,“读万卷书”提升孩子综合素质。不仅可以使孩子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可以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因此,提倡孩子先“读好万卷书”再“行好万里路”!
@江苏省昆山市玉山镇振华实验小学张匀:阅读实践,相辅相成
如果在旅游之前,让孩子提前查阅资料,了解当地人文背景,亲自尝试制定游玩攻略。那么在旅游时,孩子既能开拓视野,又能加深对当地文化的感受。因此,实践与阅读并不冲突,两者相辅相成。无需在阅读和实践中进行刻意选择,时间不够,就进行亲子阅读,时间充裕,就开展亲子旅行。家长的用心陪伴,是对孩子最好的引导。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宝带实验小学陈跻云:读书与行路的美妙结合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小时候,我最喜欢学那些写景的课文了,杭州西湖、济南泉城、金华双龙洞、钱塘江……这些课本中出现的景点在年幼的我心中留下了难以抹去的记忆。长大后,成为教师后,只要有机会,就会到这些课文的所在地“打卡”,感受幼时美好的记忆,实地体察,将自己最真实的感受传递给我的学生。读万卷书,再行万里路的感觉,真的很不错。
@武汉市武昌区中山路317号现代大厦南楼桂加国:边读书边旅行
个人认为,边读书,边旅行,读书在前,旅行在后,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所谓读书在前,就是有目的地读书,不是泛泛而读;有针对性地阅读,不是无计划地碰上什么就读什么;然后,带着书本走进自然,带着书本知识领略大美河山,更能体会到“一览众山小”的情怀!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实验教育集团南头小学张雁茹:互相促进、相辅相成
能够游历自然天成的景致,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那是一件惬意至极的事。然而,世界之大,风景万千。今天,“日行千里”虽已成为可能,但一个人想要阅尽天下美景却仍是一个难以实现的梦想,而“读万卷书”恰恰可以弥补我们的部分缺憾。
@江苏省昆山市秀峰中学黄姗姗:先读书后行路
我认为这两者在次序上有所讲究,应该先读书,后行路。读书让行路更有底气。只有读过书,了解相应的知识,行走时才能获得深入的体会。比如读了《乌衣巷》,我会建议学生去走一走,感受一下历史的变迁。行走让读书更有生气。“纸上得来终觉浅”,行万里路能让书本的知识在眼前活起来,身临其境才能获得独特的感受。比如游乌衣巷回来,我会让学生结合自己拍摄的照片讲讲个人全新的体会。
@江苏省昆山市玉山镇同心小学杨雪瑶:身体和灵魂,总得有一个在路上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个是向内无限挖掘自己的内心,一个是向外不断拓展自己的眼界,本身并不矛盾。假如有时间有条件,那就用双脚去丈量祖国的大好河山吧!行万里路,可以帮助孩子开拓眼界,增长见识,豁达心胸。假如没有条件或者没有时间,那就选择读书吧!因为一本好书会教会孩子许多不甚明白的事情,站在他人的肩膀上,会看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