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好的家庭、好的家教、好的家风,让人受益,催人奋进;好的家教故事、好的教子方法、好的言传身教,让人学习,给人启迪。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建设美好家庭,讲好家教故事,展现家长智慧,助力家校共育,特别推出“家教好故事”系列专题,每周不定期选出若干篇家教好故事优秀文章,供大家学习分享。
不负光阴,努力前行
青岛三十七中2019级2班学生于茵家长张爱霞
家教和门风,是中华文化的缩影,更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作家马伯庸曾说过:一个家族的传承,就像是一件上好的古董,它历经许多人的呵护与打磨,在漫长时光中悄无声息地积淀,沉静温润。我们虽为中华民族数亿家庭中的最普通的一个,但也能认识到好的家教足以影响孩子的一生。作为父母,我们一直在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影响和教育自己的孩子,为她们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进步,砥砺前行。
善良是立人之根本
《周易》有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善良是最好的家风,善良是内心的高贵和坚守,做一个善良的人,心中自有美好世界。从孩子咿呀学语开始,我们就教育孩子,做人,立善为本。百善孝为先,孩子自出生开始,就一直和爷爷奶奶没有分开过,对老人的孝顺,体现在一言一行的关怀,我们看在眼里,美在心里。有一次,记得孩子上小学一年级,奶奶去邻居家聊天,晚上七点还没回家,她就非常担心,拿出电话拨通奶奶的电话:“奶奶,你去哪儿了?你还不回家吗?你知道宝宝担心你吗?”这一次小孙女很平常的问候和牵挂,让奶奶一直记在心里,感动至今。现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已经长成小小少年,她们还时刻不忘自己要心存善念。有时走在路上,看到乞讨的老人,她们会拿出自己的零用钱;公交车上,看到老人,她们会第一时间让座;平时看到有困难的人,她们会尽自己能力相助……这些最平常不过的举动,却是善良内心的真实的体现。
独立是成长之阶梯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我时刻谨记这一条,凡事不愿意包办,愿意让孩子自己去尝试。还记得幼儿园时笨拙的小手儿自己洗袜子的情景,还有上小学后经常帮助家里拖地、打扫卫生的画面,也清晰的记得第一次给家里做饭时在厨房里忙碌的小身影……疫情居家战疫期间,我也会引导孩子利用课余时间,拖地、刷碗、收拾房间等等,孩子在这些家务中也更能明白,保持清洁、搞好个人卫生,是我们居家抗疫最基本的条件。
“鸡蛋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就是成长。”减少对孩子的不必要的束缚,多给孩子自主的机会,相信孩子能做力所能及的事儿,让她们拥有成功与满足感,也有利于孩子自立自强与自信的培养。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去参与,收获的不仅仅是那一时的劳动成果,随之而来的是孩子们对待事情的独立思想,以及能够受益终身的责任与担当。
陪伴是真情之关怀
陪伴是最长情的关怀。在抗疫居家的日子,岁月仿佛放慢了脚步,在告别外面的忙碌和浮躁、静下心来和孩子慢慢相处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平常对孩子的要求过于严格,做事过于决断,很少有时间和孩子沟通,从而导致亲子关系紧张。在这两个多月的假期里,我们都放下了手机,和孩子沟通,帮孩子答疑,一起走进厨房,体验烘焙煎炸的精妙,体验生活的美好。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你教育孩子,也就在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
孩子进入青春期,我们的陪伴必须做出调整,民主的氛围取代简单粗暴,安静的陪伴代替不停地唠叨,这样才会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我们也会在陪伴中不断塑造和检验自己的人格,和孩子一起成长。
读书是修身之习惯
腹有诗书气自华,唯有书香能致远。对于普通人来说,读书,是最低门槛的高贵。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读书,是最好的习惯。在书里,我们能认识山川大海,世故人情,能开拓眼界,去聆听智者的人生感悟。最美人间四月天,最是少年读书时。每年的四月是世界读书日,我不忘利用这个契机来和孩子一起读书,亲子共同读书时是培养孩子读书习惯的最好时机。这个假期,我不忘言传身教,闲暇之余放下手机,捧起书本,读书的样子,就是最美的样子。有一次我在认真品读老舍的《四世同堂》,孩子下课后凑过来:妈妈,你在读什么书呢,这么入迷?我给她看了看,然后说:老舍用朴实的文字和细腻的描述写出了国破家亡下的北平,字里行间流淌的是人民的血和泪,我看了很受触动。她听后若有所思的说:“妈妈,等您读完了,我也想读这本书,老舍的其他书我也要读。”
随着书架的不断充实,我们的书目也越来越丰富,孩子读书的兴趣也越来越大,她们也会在努力完成老师的任务后,挤出时间多读几页书。睡前半小时,闲暇几分钟,都是孩子们读书时刻。读书,不仅仅是一个人进步的阶梯,更是一个家庭前进的不竭动力。如果说人生是一场修行,那为人父母与自己孩子的相处就是这场修行中的重要旅程。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我们要想在这场修行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就要不断地修炼、不断地学习,和孩子共同进步,陪伴孩子不负光阴,健康成长。
供稿:家庭教育处、青岛三十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