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女儿有段时间每天写完作业后,就开始在电脑上看综艺节目《我是歌手》,她特别喜欢李健。他的相关信息,都是女儿告诉我的。
李健是清华大学毕业的,他虽是明星,但从不讲排场。明星一般都会和粉丝积极互动,可李健不一样。他至今还用着老款的诺基亚手机,手机里不但没有安装微信,也很少上微博。他把时间都用在了音乐创作和阅读上。
这段时间,女儿看课外书的时间明显增多了。毫无疑问,这是偶像的力量发挥了作用。
《不能错过的儿童敏感期》中提出:孩子在对偶像的崇拜及模仿中,会汲取来自他们身上的某些特质,从而不断充实自我。
随着现在网络的便捷,孩子的追星现象变得更加普遍。追星是孩子成长道路中的必然现象,它和我们走路、吃饭等一样自然。
孩子追星,体现了他们对自我价值的追求。追星本身并不是什么问题,关键是父母在面对孩子追星时所采取的态度,才是重中之重。
02
前两天,办公室小杨发愁地说他儿子竟然开始追星了,最近总能在他书包里发现一些明星的书签和贴纸。
他很担心这些东西会影响孩子的学习,纠结要不要没收掉。便请教办公室里孩子大一些的“过来人”。
同事林姐说起了自己儿子追星的事情。前几年,儿子看过电影《捉妖记》后,就狂热地喜欢上了井柏然这名演员。
孩子用积攒的零花钱买了很多张关于他的海报,贴满了卧室和书房的墙面。
当年她和先生看到儿子如此痴迷于追星,也是很担心。考虑要不要和孩子班主任老师进行沟通。没想到老师给他们主动打了电话。
老师反馈最近孩子作业本上的字变化很大,还请教他们是如何在短时间内让孩子的字体变得如此好看。他们夫妻俩当时一头雾水。
儿子的字从小学到初中,带过他的语文老师都反馈孩子语文成绩不错,就是字迹潦草,建议让孩子练字。为此他们给孩子报过写字班,还曾监督他写字帖等,可改观都不明显。
等到儿子放学,他们看到孩子本子上书写的字体后,欣慰的同时追问原因才得知:原来井柏然的字很漂亮,孩子为了向偶像看齐,开始严格要求自己。这就是偶像的力量啊!
网上曾有一段采访学生追星的视频,采访中主持人问孩子们:喜欢明星的原因是什么?孩子们的答案让不少家长颇感意外。
“我喜欢黄渤,他的演技一流,而且他情商特别高,对待工作很勤奋,还很善良。
“我之所以喜欢吴京,是因为他充满男子汉气概。他主演的电影都充满正能量,作为一个中国人,看完之后热血沸腾。”
所以,孩子追星并没有我们家长想象得那样可怕。他们并不会仅仅因为明星的颜值而去盲目崇拜。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他们会寻找明星身上的正能量和闪光点。
想起女儿班里有个女同学特别喜欢易烊千玺,她喜欢偶像认真努力的样子,以及对梦想的执着追求。为了与偶像比肩,她主动给自己制定了学习目标。上学期的考试成绩有了显著提升。
《偶像大侦探》里有这样一段话:偶像是镜子,折射的是你希望自己成为的样子;偶像是力量,给予你面对生活的希望与勇气;偶像是陪伴,共同成长,各自精彩;
偶像的意义是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作为家长,我们要正确看待孩子的追星现象,不要一开始就从心态上开始排斥。要尽量尝试去理解和接受孩子对偶像的崇拜。只要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偶像身上那些值得学习的优秀品质就能成为孩子的财富。
03
作为家长,我们在发现孩子追星时,之所以会产生排斥心理,是担心孩子因为追星而消耗了学习精力,还浪费时间和金钱。
但是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家长们在自己的青少年时期,是不是也曾经崇拜过某个偶像呢?
心理学家艾利克·埃里克森的著作《儿童期与社会》中提出:人从一出生就开始追寻自我认同。孩子崇拜偶像,就是获取自我认同的一种方式。
孩子追星的行为如果一开始就被家长严厉制止,孩子就会关闭和父母沟通的闸门。这样就会使亲子关系变得紧张。作为父母我们需要尊重孩子,理解并坦然接受孩子对明星的崇拜。
未成年的孩子还没有形成自己完整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对于追星而言,会出现颇为极端的个例,会因为崇拜偶像而变得盲目和疯狂。
追星路上,杨丽娟这个名字会被经常提起。她是疯狂、偏执的典型代表。所以,孩子追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孩子用错误的方式追星。
如果孩子因为盲目追星而耽误了学业,放弃了正常的生活,把宝贵的青春都花在追星这件事上,就会弊大于利。这时候,我们家长的及时观察和纠正就显得尤为重要。
如果家长对孩子追星总是很担心,建议可以对孩子所喜欢的明星进行简单了解,掌握孩子偶像的特点。发现孩子崇拜的偶像不值得追,就可以悬崖勒马,把孩子及时拉回正道,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和保护。
榜样的力量是强大的,只要家长能对孩子进行及时和正确地引导,偶像的存在就是一件好事。它不但可以优化家庭里的亲子关系,还可以激发孩子的上进心,让孩子变得更加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