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明年成绩排前40%才可报考专升本 引发争议

2019-08-05 14:36 来源:澎湃新闻

  2017年,山东省调整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政策,其中规定,2020年起,应届专科生参加“专升本”考试,综合素质测评成绩排名不得低于同年级、同专业的前40%。

  该政策“落地”日期迫近,引发“舆论风波”。2019年7月中旬以来,部分备战明年“专升本”的2017级学生,在山东政务服务网上留言表示“反对”。有学生认为,前述“一刀切”式的规定,忽略了各个院校之间生源质量的差距,“剥夺”了一些学生的考试机会。

  记者注意到,山东省教育厅近日多次答复学生留言。“通过设置专业综合素质测评成绩排名,确定专升本报考资格或推荐条件,目前在国内多个省份实施。”山东省教育厅在答复中称,“政策的实施有利于在同专业学生中建立良性竞争机制,形成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从而有效保障专升本考生的生源质量。

  有些网友在山东政府服务网上留言,就“专升本”报名资格受限一事表态,其中有人反对有人支持。来源网络

  山东“专升本”改革:报名资格按成绩排名定

  2017年9月,山东省教育厅发布《关于调整普通高等教育专科升本科考试录取办法的通知》(下称《通知》),其中规定,依据普通高职(专科)学生在校期间的综合素质测评成绩确定其报考资格——具体而言,学生报考专升本,其整个专科阶段的综合素质测评成绩排名,不得低于同年级、同专业的前40%。

  根据上述《通知》,“综合素质测评”由学生所在院校具体组织实施,时间涵盖整个高职(专科)学习阶段,“以课程学习成绩(学分绩点)为基础,参考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和创新创业能力”,进而统筹确定。其中课程学习成绩(学分绩点)所占比例不少于80%。

  山东省教育厅要求,各有关院校应科学制定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方案,并广泛宣传至每一位学生,确保政策内容应知尽知。对此,记者注意到,随着政策“落地”期限迫近,山东省不少院校目前已发布“测评方案”,内容大致相同,仅在具体指标占比上有所差异。

  比如,菏泽学院《专升本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方案》规定,学生综合测评成绩中,课程学习(学分绩点)占比80%,由教务处负责考评;思想品德状况成绩占比10%,由学生所在学院负责考评;创新创业能力成绩,占比10%,由学生工作处负责。

  而临沂大学则在“综合素质测评方案”中规定,学习成绩占比85%,思想品德和创新创业成绩各占10%和5%;济宁医学院的学习成绩则占到了90%,思想品德和创新创业成绩各占5%。

  有些网友在山东政府服务网上留言,就“专升本”报名资格受限一事表态,其中有人反对有人支持。来源网络

  有观点认为一些学生“被剥夺了考试机会”

  上述政策出台之初,舆论讨论不多,直至今年3月中旬“专升本”考试后,正在备考次年“专升本”考试的部分2017级专科学生,开始在山东省教育厅官方微博评论区反映此事。有学生认为,“综合素质测评成绩排名不得低于同年级、同专业前40%”的报考门槛有违公平,部分人将因之失去考试和继续接受教育的机会。

  “我们很多同学(高考分数)明明高过本科线,但不愿意就读一般的本科学校,而是选择读一个较好的专科院校,就是抱着‘专升本’的想法。”临沂大学一名2017级专科生告诉记者,班上超过八成的学生从大一开始即花钱参加了“专升本补习班”。

  公开资料显示,临沂大学专科学生“专升本”录取率一直较高,2017年即达到了60%以上。“综合素质测评成绩排名专业前40%的‘红线’,会让不少原本可能考上的同学,直接失去考试机会。”上述学生认为。

  一位来自济宁医学院的专科生则称,往年学校整体升本率可达50%~60%。在其看来,即便综合素质测评成绩在专业中排名前40%的学生都参加“专升本”考试,且都能成功,学校整体升本率也将大幅下降。“我们都很认真学习,但想进前40%真的不容易。”该学生称,即便成绩排名不在所在专业前40%内,“也不一定考不上本科”。

  记者发现,7月中旬以来,山东政务服务网已有上百条网友留言,就“专升本”报考资格问题咨询山东省教育厅。

  有留言者认为,“综合素质成绩专业排名前40%”的“一刀切”式规定,忽略了各个院校之间的差距。具体而言,招生质量较差的职业院校,学生“专升本”意愿不强,即便允许“专业排名前40%”可报考,参加的人也不多;而招生质量较好的院校,尤其本科高校的专科生,面对有限的报考名额,则竞争“残酷”。

  “如果卡(专业排名前)40%,那会造成多少人才流失?教育厅出发点是好的,但没有考虑山东专科学校的层次问题。”一则来自该省的专科生留言称。

  也有人对该政策表示支持。一名许姓网友表示,政策2017年便已出台,学生有意见应早提,而不该在考试迫近时才表达“不满”。“如果政府再改政策,这对排名前40%的人也不公平——他们努力了两年,就是为了获得报考资格。”许姓网友表示。

  对此,有受访学生告诉记者,学校对该政策宣传不足,致使大家未予以足够重视。山东农业工程学院一名学生称,2017年入校后,辅导员曾告知“专升本政策又变”,但没有过多解释,“到大二快结束,才说报名资格会卡死在专业前40%,这时我们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大多学校目前尚未公布综合素质测评成绩排名,这令备考“专升本”的学生颇为焦虑。上述接受采访的临沂大学学生表示,该校大部分专科生大一开始便准备“专升本”考试,外出培训费用“动辄上万”。

  “现在这个情况,很多同学都不知道怎么办。”她说,排名未定的情况下,大部分同学“在上补习班,怕成绩出来后再学来不及”,而作为应届专科生,仅有一次机会参加“专升本”考试。

  省教育厅:引导低年级学生增强学习动力

  7月31日,记者就此事多次联系山东省教育厅采访,暂未获回应。截至8月1日,仍有学生就“专升本”政策事宜,在山东政务服务网上留言。记者注意到,山东省教育厅近日已多次公开答复网友相关提问,且内容一致。

  “在充分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我省于2017年印发文件明确了2020年普通专升本考试招生政策。”山东省教育厅在答复中称,这项政策适用于所有高职(专科)院校,学校应“做好宣传贯彻”。

  山东省教育厅在答复中认为,政策的实施,可以避免学生因取消专业综合课考试而弱化专业课程学习,有利于在同专业学生中建立良性竞争机制,形成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提高专业素养,打下扎实学业基础。

  同时,有利于指导学校切实贯彻落实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齐开足专业课程,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有效保障我省专升本考生的生源质量。

  “从学校反馈情况看,该政策已对引导专科(高职)院校低年级学生增强学习动力、提高学习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初步形成了良性竞争氛围。”山东省教育厅在相关答复中表示。

  对此,济南一所高校教务处老师柏毓(化名)告诉记者,该校2013年由职业院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后计划逐渐取消专科,“对于专科学生的培养有点放松”,“备考‘专升本’的学生几乎全部依靠校外培训机构提高分数”。

  “我们对这个政策只有支持、鼓励,想要‘升本’的学生较多,而报考名额有限,大家‘比学赶帮超’,学习积极性高,老师会比较省心。”柏毓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推出的“专升本报名资格调整”改革,是否会如期在2020年落地,目前尚无定论。山东省教育厅在对部分留言的答复中表示,“2020年普通专升本招生政策文件正在研究制订中,待履行完相关程序后会及时对外发布”。

  多省份实施类似政策,有地方推行后又“叫停”

  山东省教育厅在山东政务服务网答复学生疑问时提及,通过“设置专业综合素质测评成绩排名”,确定专升本报考资格或推荐条件,“目前在国内多个省份实施”。

  记者注意到,湖南省教育厅在2018年1月印发的《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工作实施办法》中规定,推荐专科学生参加“专升本”选拔的本专科院校,只能推荐各专业平均成绩排名前20%的应届毕业生参加选拔;若前20%内有学生自动放弃“专升本”选拔资格,不得依次递补。

  重庆市也曾推出过类似政策。2018年3月,重庆市教委发布该市《2018年普通高校“专升本”工作实施方案》,其中规定,2019年起,学生参加“专升本”考试,成绩需在本校本年级本专业前50%。上述消息传开后,曾在重庆引起争论。有学生在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上反映,政策出台过于仓促,希望延后1~2年。2018年年底,《2019年重庆市普通高校“专升本”工作实施方案》公布,前述“成绩需在本校本年级本专业前50%”的报考限制已被删除。

  浙江工业大学中国职业教育发展与评价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衍认为,抬高“专升本”报考门槛,“与国家职业教育的大政方针一致”。

  “国家目前提出要解决职业教育水平、层次良莠不齐的状况,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而山东省推出的政策能给学生一些动力,刺激学生提升自己,从而提升职业院校的整体水平。”陈衍告诉记者,“专业前40%”的排名限制相对来讲比较合理,且“计算就读专科期间所有成绩”的方式,也给刚刚刚入学、能力较低的学生预留了上升空间。

  “一些学生进入大学后,缺少学习动力和目标,睡懒觉、打游戏这些现象比较普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称,这种情况下,确定“专升本”报考比例,对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将有所促进。

  担任高校教务工作的柏毓则认为,专升本报考资格“收紧”,对学生而言有些“苛刻”,且“堵死了部分学生的上升渠道”。此外,综合素质测评既包括学生成绩,又包括创新创业、思想品德等因素,容易“滋生猫腻”。“但这是大势所趋。”柏毓说,自上而下的政策导向是,专科院校应培养更多专业性人才,而非走上“综合性大学”这条路。

  “无论政策怎么变,高等职业教育还是要不断提升自身办学质量,做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另一方面,如何更好地、更合理地向更高一级的高校输送优质生源,也应当是高等职业教育需要在实践中探索的。”陈衍表示。

  柏毓对此表示认同。她认为,倘若高等职业院校办学质量不高,民众“重本科轻职教”的观念难以改变,那么在“专升本”通道变窄后,更多的高考失意者可能会选择“复读”,而非就读专科学校。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 - 爱青岛新媒体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