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是世界上第五个深海技术支撑基地,是“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和“深海一号”、“向阳红”号海洋考察船的母港,负责管理国家深海科学观测网和深海基地,为深海科学考察和开发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近日,青岛一中2023级5班的同学们来到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开展研学活动。
同学们首先来到深海探测成果展厅,观看了“蛟龙号”深海探测纪录片。中国海洋学会海洋研学委员会委员、中国海洋大学海洋文化研究所焦磊清教授为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深海资源及其探测技术》课。同学们通过展板、沙盘、模型、多媒体、样品、实物及透明触控互动等多种形式了解了我国深海事业发展的光辉历程。
接着,同学们来到了“蛟龙号”潜水器维修保养车间,车间承担着“蛟龙号”的技术升级、系统勘验、维修、联调、实验等工作任务。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是一艘由中国自主研发的七千米级作业型载人潜水器,可以进行深海科学考察、环境监测、资源勘探、水下作业等任务,蛟龙号的成功研制和应用为中国深海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提高了中国在国际深海科学界的影响力和地位。同学们近距离的接触到了前沿的深海装备、深海的奇特资源,并与“蛟龙号”进行互动。这条“深海之路”有助于同学们更直观地了解深海科考,激发对海洋事业的热情。
随后,同学们来到西北工业大学青岛研究院三航科技展厅参观学习。西北工业大学扎根祖国西部,志于国防事业,坚持科技创新,铸国之重器,书写了新中国历史上的多个“第一”,为党和国家国防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同学们通过近距离接触西工大在航天、航空、航海等方面的尖端技术成果及装备,深刻认识我国军工技术对国防的重要性、使同学们树立良好的国防科技观和价值观,培养了同学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接下来,同学们来到哈尔滨工业大学青岛产业技术研究院开展飞机驾驶模拟、操控水下潜航器、趣味激光打靶等一系列实践操作活动。同学们学习了潜航器知识,了解了潜航器的构造原理、水下推进方式、浮力控制机制等知识,又亲自操控潜航器下潜、上浮、转向,全程导师指导,培养了同学们的动手与创新能力,激发了同学们对海洋探索的热情,开启了奇妙的水下科技征程。
研学当天恰逢青岛蓝谷海洋研学主题邮局开业,同学们借着人民日报采访的东风上了一堂精彩的《百年邮政发展历程 邮票的重要文化意义》课,受益匪浅。
逐梦深蓝,向海图强。“蛟龙号”研学活动不仅让同学们深入了解了深海探测技术发展历程以及我国在这个领域所取得的成就,而且播种了科技强国梦,相信一中学子在未来的学习成长中将铭记报国初心,担当民族复兴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