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4日是第30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为进一步增强全校师生对结核病的防范意识,营造健康、安全的校园环境,青岛市教科院附属学校(青岛三十七中)开展了以“全面行动 全力投入 全民参与 终结结核”为主题的防控宣讲活动。此次活动由仲莉莉校医担任主讲人,通过PPT的形式为学生们带来一场生动而实用的知识盛宴。
从仲校医的讲解中,学生们了解到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当患有肺结核的人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会将带有结核菌的飞沫喷出,周围的人吸入这些飞沫后就有可能被感染。仲校医还特别强调了结核病的危害性,它不仅会损害患者的肺部,还可能引发其他器官的病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在宣讲过程中,校医还设置了互动环节,通过知识问答的方式与学生们进行交流,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学生们积极参与,踊跃回答问题。通过互动交流,学生们对结核病防治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记忆。
结核病的防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青岛教科院附中将以此次宣讲为契机,持续加强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完善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机制,为保障师生健康、构建健康校园而不懈努力。
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
①发热。发热是早期表现,常为午后低热,且持续时间长。②咳嗽。一般为干咳,常出现轻微的呼吸困难。
③盗汗。多见于睡眠后或清晨醒来多汗。
④疲乏无力、烦躁、食欲减退、消瘦、面颊潮红。结核中毒症状晚期还有浅表淋巴结肿大及肝脏轻微增大。
⑤婴幼儿多为急性发病,似流感,可突然高热,但全身一般情况较好。呼吸系统表现常不典型,有咳嗽,多为干咳,咯血、胸痛、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肺结核主要由结核杆菌经空气传播。当肺结核患者咳嗽、打喷嚏或大声说话时,大量含有结核杆菌的微小飞沫排放至空气中,人体一旦吸入,就有可能被传染。另外,肺结核患者随地吐痰,痰液干燥后随风扬起,导致含有结核杆菌的尘埃悬浮于空气中,人体吸入后也可能被感染。一般说来,被结核杆菌感染并不一定会患上结核病,只有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结核杆菌才引起发病。研究表明,一个未经治疗的传染性肺结核患者一年中可以感染 10~15个健康人,感染结核杆菌后发展为结核病患者的机会约为10%左右。
①接种卡介苗,这是一个预防疾病的很有利的武器。我国的政策是三个月内婴幼儿按要求免费接种卡介苗,这可以有效预防儿童重症结核病的发生,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卡介苗的效果会降低,仍不能完全避免被传染。
②房间要经常开窗、通风,尤其是人员密集的场所,比如教室、集体宿舍等。
③当要进入较高危险场所时,比如医院、结核科门诊,建议佩戴医用防护口罩。
④发病与否与机体的免疫力密切相关,所以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做到饮食均衡,劳逸结合,保证足够的睡眠,保持愉悦的心情,增强自身免疫力;一旦患有影响免疫力的疾病,一定要定期筛查结核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