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火爆!这届年轻人迷上了“下馆子”!

2025-02-13 17:03 来源:共青团中央
据国家文物局初步统计,2025年春节期间(初一到初七),全国博物馆共接待观众7264.87万人次。“博物馆里过大年”到底有多火?是时候约上“看展搭子”再去一趟了!
图片

这届年轻人迷上了“下馆子”!

博物馆里究竟藏着哪些惊喜?

 

春节假期,全国知名博物馆基本达到最大观众承载量,重磅文物进展厅,多业态文博活动不打烊,“文博热”的火爆程度超乎想象。如今,年轻人爱“下馆子”的“馆”成了博物馆的“馆”。博物馆里究竟藏着哪些惊喜?

 

“中国”一词最早的铭文

 

春节期间,位于陕西省宝鸡市的中国青铜器博物院新推出“青铜铸文明”陈列展,青铜器何尊的展台前,很多游客专程慕名而来,一睹3000年前最早的“中国”风采。

 

 

 

何尊不仅以华丽精美的外表受世人瞩目,其价值更体现在腹底的122字铭文之中,其中“宅兹中国”是“中国”一词最早的铭文记载。

 

 

我国已知最早的陶片长啥样?

 

中国考古博物馆独辟蹊径,推出科技考古与遗产保护经典成就展。5000多年前的陶塑人像等百余件重磅文物亮相贺岁,吸引着观众为之驻足。

 

中国考古博物馆馆长 刘国祥:这是目前能够复原出来的形体最大的红山文化陶塑人像,是红山人供奉的祖先的形象,祖先崇拜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精神要素之一。

 

在重器云集的展厅,乍一看并不起眼的陶片,是中国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陶片,也是世界范围内年代最早的陶制容器残片。

 

 

 

不愧是“国家级审美”,这些文物太绝了

 

在成都博物馆,礼乐文明特展汇聚88件国家一级文物集体亮相,有距今8000年的贾湖骨笛,有唐代落霞式七弦琴“彩凤鸣岐”,还有来自扬州博物馆的木雕曲项琵琶、河北博物院的“大晟”铜编钟,以中华文明的“礼乐”和“音乐”献礼新春。

 

 

 

为丰富人们的参观体验,馆内还举办了文创市集、古乐表演等活动。其中,就不乏唐代最为盛行的箜篌演奏。千年前的乐器会奏出怎样美妙的旋律?戳视频,解锁千年前唐朝人的同款曲库↓

 

 

图片

寻觅“蛇”踪

博物馆里的文物也太精致了

 

今年是乙巳蛇年
这些与蛇有关的文物
正在各大博物馆展出~

 

蛇衔蟾蜍纹筒形陶罐

 

辽宁省博物馆举办的“灵蛇献瑞——乙巳蛇年生肖主题文化展”,展出了8000年前的蛇衔蟾蜍纹筒形陶罐,这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蛇纹图案。

 

 

 

伏羲女娲像

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四海一堂春——乙巳蛇年新春文化展”,展出的伏羲女娲像,发掘于新疆吐鲁番地区。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伏羲女娲常被描绘为人首蛇身的形象。自汉至唐的800多年间,吐鲁番地区以汉族为主,多国多民族的人民混居,中原文化在这里有较好的保留,伏羲女娲通过绢帛画的形式在当地传播并保存下来。

 

蛇纲网状铜器

 

上海博物馆举办的“灵影仙踪:蛇年迎春展”,展出了云南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馆藏的蛇纲网状铜器,独特的造型吸引了很多参观者的目光。

 

 

整体看上去,蛇纲网状铜器像一个网兜,一条蛇贯穿其中,就像网兜的纲绳。蛇头昂首鼓目、蛇口大张、锯齿尖锐,颈部前后弯曲、有菱形鳞纹,腹部较扁平、有横格鳞纹,后端蛇尾处呈浮雕状。

 

青铜蛇形器

 

三星堆博物馆的青铜蛇形器,1986年出土于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坑,长约1.75米、头部宽扁、双目圆睁,蛇身呈波浪形、尾部尖细,表面有菱形鳞片纹和云雷纹,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大商代青铜蛇形器。

 

 

 

蛇在古蜀文化中被视为沟通天地的灵物,反映了三星堆先民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夸张的造型也体现了古蜀人的艺术创造力。

 

图片

古代“吉祥物”组团过新年

新春氛围感拉满

 

最近,北京恭王府博物馆主办的“景德镇御窑出土吉祥动物纹瓷”正在热展,文物上大量的动物纹饰蕴含着吉祥寓意。本次特展所选用的120件文物,均为明代景德镇御窑厂遗址出土的瓷器。

 

 

 

鹦鹉,音同“英武”,被古人视为瑞鸟,成为广受喜爱的宠禽,也作为装饰纹样,把吉祥寓意融进文物。

 

“麝香眠石竹,鹦鹉啄金桃。”直径达72.3厘米的宣德青花鹦鹉折枝花果纹盘,是不多见的明代景德镇御窑大器。盘心的“鹦鹉啄桃图”最为醒目,象征着生机勃勃、自在安乐。

 

 

 

造型奇特的“成化青花凤穿花纹鹤颈瓶”修复件,因没有传世品留存,修复件成了孤品。这是因为,在明清景德镇御窑500多年历史中,实行严格的拣选制度,符合要求的完整器被运至京城,而有瑕疵的则就地砸碎掩埋。

 

恭王府博物馆展览部主任 张艾:瓶颈像鹤的脖子特别长,鹤象征着长寿。凤凰在牡丹之间飞翔,经常是凤穿花、龙穿花会配对,寓意团圆吉祥。

 

 

 

除了龙凤纹、鹦鹉纹,展览呈现的白鹭黄鹂纹、翠鸟鸳鸯纹、画眉纹、蛱蝶纹、鱼藻纹等,寓意生机盎然、爱情美好、连年有余,其形象或威猛俊朗,或灵动呆萌,蕴含着古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成为中国传统吉祥文化的缩影。

 

此外,展览特别设置一枚距今约580年的瓷片,供观众亲手抚摸,感知吉祥动物纹饰的魅力。

 

 

春节假期,你逛博物馆了吗?

哪件展品令你印象深刻?

欢迎留言与我们分享~
图片

 

 

相关新闻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