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扎
染
迎着假期的欣喜,披着耀眼的晨光,2023级10班的同学来到了崂山美术馆体验非遗项目——扎染。一位头戴蓝色帽子,手腕上围着蓝花套袖的阿姨走上讲台,她就是非遗传承人,今天将为我们开启今天奇妙的扎染旅程。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一开始,老师就告诉我们板蓝根的用处非常多,不光可以入药,更是扎染中蓝色染料的原材料。扎染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我们浸润在历史的长河中,感受古人之智慧,体验扎染之典美。老师讲扎绳技巧时,同学们聚精会神,“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老师的悉心引导下,同学们自出心裁,将白布捆成各种造型,不亦乐乎。
各种染法背后都蕴含着一种图案,各种图案背后都传承着不变的经典。很快就到了自由染色的环节,对比色的碰撞,邻近色的交织,同学们发挥想象力,将白布染成各样颜色。随着皮筋的揭开,染布的舒展,一幅幅美丽的图画精彩纷呈,一张张笑脸洋溢会堂。老师说“他们初中生学的就是快,看看这些图案多么精美”。这是对我们初中生的认可,更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在这次非遗——扎染的学习过程中,同学们了解到我国多样的文化,亲身感受变化无穷的扎染,自豪感油然而生。我相信十班的同学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一定会继续探索,不断积累,丰富经验,传承我国的文化,创造新的辉煌!
学生感悟
张熠轩:非遗是我国传统文化之瑰宝,是人民智慧劳动的结晶,承载着历史的文明与辉煌。这次活动介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扎染”,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成为了小小扎染师,亲自体验了扎染的过程,作品完成时,内心的自豪也流露而出。扎染的技巧精细,丝毫的偏差结果就天差地别,从中,我体会到了扎染传承者的技艺高超。古老非遗就如同璀璨明星,呈现千年传承。非遗需要你我共同保护,让这薪火永远传递。
于敬平:当我拿到那洁白的布料时,便开启了扎染之旅,如同踏入古老艺术的奇幻天地。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学习用皮筋、夹子固定布料,看着它们在五颜六色的染液中浸透、晕染,色彩像有生命般蔓延。当拆开皮筋,独特纹理呈现,我惊叹不已。这次体验,不仅让我收获精美作品,更让我领略非遗魅力,深知传承的责任重大。
李欣汝:今天我们走进了崂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体验非遗文化——扎染。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学会了各种图案的扎法。对折布料,束紧绳结。不时将一部分布料翻出,手指轻捻,绑上皮筋。旋拧、缠绕、系紧,看似一步步简单的动作却是中华文化的智慧结晶。轻点着色,墨蓝渐渐吞噬了原有的白色,古老和美丽就这样渲染开来。扎染的学习让我们受益匪浅,我们将继续传承非遗文化,让墨色留在我们的心中!
李雅歌:怀着满心期待,我们领略了一项古老而迷人的传统手艺——扎染。每一件扎染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反映了白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一扎一染,是色彩间的碰撞和晕染;是植物与布料间的神奇化学反应;也是自然与人之间不期而遇的惊喜。
王泽浩:今天我有幸参观了崂山市民文化中心,并在那里了解了如何制作非遗文化扎染。在此工作的叔叔阿姨们,先给我们每人发一些皮筋和一块布。然后教给我们一些不同形状扎法。而我则选择了最简单的方法——直接卷起来扎。虽然它很简单,但它的效果却是出奇的好。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收获颇丰,不但提高了动手能力,而且体会到了非遗传承的魅力。我会继续将非遗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