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平方米的卧室
1000元/月的房租
每月还有600元的租房补贴
大学毕业后
俞婷决定留在盐城发展
由于预算有限
又要离单位更近些
她选择了相对便宜的合租方式
——与一群陌生人短暂相聚
居住在同一个屋檐下
共享水电气
三年里
俞婷一共搬过两次家
她用“开盲盒”形容自己的合租经历
俞婷说
室友是一种奇怪的关系
它也许比谈恋爱更需要运气
遇到“良人”很重要
有的室友乐观开朗、热衷分享
有的室友却分毫必较
也不注重个人卫生
但不管相见恨晚或形同陌路
都是人与人之间的缘分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租户更倾向于私人的独立空间,而年轻人因为经济条件有限、工作不稳定等因素都会选择合租降低租房成本。对于环境的容忍度年轻人也更高。
相比于中年人群,青年租房者更注重住房与单位的通勤距离。《新青年租住特征调研报告》显示,80.4%的95后青年租客认为通勤距离很重要,而36岁至45岁的租客只有68.9%认为通勤很重要。年轻人对通勤距离更为看重是因为这部分人群以工作为重心选择房源。
00后小鱼在苏州的一家企业供职
目前租住在一室一厅一厨一卫的公寓中
工作五年的她
笑称自己是“月光族”
“工资的近一半都交给房东了”
为了能离工作单位近些
小鱼选择了城中心的公寓房
每月2500元的租金
说多不多,说少不少
再加上日常的开支和消费
确实没有太多的富余
她说
虽然挺想在苏州有个属于自己的“窝”
但目前自己还没有能力买房
父母也没法提供太多的支持
“我算是个‘苏漂’吧”
小鱼说
租房是个看缘分的事
有的房子位置不错
户型、装修也合意
签下来住进去后才知道隔音不行
“我现在都只签一年
觉得不好一年后就再换
有没有房没关系
自己过得舒坦就行”
2024年7月,“DT商业观察”发起了一次关于购房的调研,超3成人认为买房不是必选项。经济越发达的城市,人们越倾向于灵活的生活方式。在一线城市,近四成的人认为购房不是人生的必选项,而在二线城市,这个比例降低到了23.2%。从调研数据来看,他们不考虑买房的三大原因分别是:不想背负房贷(73.4%)、不想为买房降低生活品质(55%)、房价超出承受范围(52.3%)。
买房选项之外,不少在城市“落地生根”的年轻人选择租房。2024年底,第一财经与某住房租赁平台联合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超半数城市新市民目前居住在出租房中,比例达53%。
总体来看,一线、新一线城市的租房居住比例高于自有住宅居住,二线及以下城市自有住宅比例会高于租住。同时,年轻人群的租房比例更高,90后租住比为53%、95后为64%、00后为68%。
尽管人们对买房的坚持有所松动,但“有房才有家”的观念还是影响了不少人。“DT商业观察”的调查结果显示,仍有超4成人认为“买房是人生必选项”,比认为“买房不是人生必选项”的人群高出10.2个百分点,此外还有23.6%的人表示“说不好”。
不同的性别、年龄、人生阶段以及所在城市,都会对买房的想法产生影响。其中,女性的购房意愿更强烈,男性的态度更加开放。45.8%的女性认为一定要买房,比男性高出5个百分点,相比之下,37.3%的男性认为不一定要买房,比女性高出8.5个百分点。
什么是青年住房的最大难题?买房经济压力大毫无悬念地位列第一(57.9%),且25-30岁受访青年住房压力最大(81.4%),其次是18-25岁(79.9%)。生活在一线城市的受访青年压力最大(80.4%)。受访男性(83.6%)在住房压力的感受上,明显高于受访女性(74.3%)。84.0%的受访青年表示,住房是选择定居城市的主要考虑因素。
对年轻人来说,买房更多是出于对个人生活的考虑。“DT商业观察”的调研数据显示,50%的人买房是为了在一个城市安定下来,30.5%的人是为自己养老做打算,接下来才是为了结婚、生子、孩子上学等。
不同城市之间略有差异,在一线城市,用10倍及以下年薪买房的人占比56%,而在三至五线城市,这个比例为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