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还是买房?年轻人的城市“安居梦”

2025-01-09 11:29 来源:江苏共青团
 

人因宅而立,宅因人而存

安其居,乐其业

古往今来

房子是中国人逃也逃不开的话题

 

对于现在的年轻人而言
房子依旧那么重要吗
越来越崇尚“悦己”的他们
对居住有着怎样的态度

 

跟室友相处,比谈恋爱更需要运气

15平方米的卧室

1000元/月的房租

每月还有600元的租房补贴

大学毕业后

俞婷决定留在盐城发展

由于预算有限

又要离单位更近些

她选择了相对便宜的合租方式

——与一群陌生人短暂相聚

居住在同一个屋檐下

共享水电气

三年里

俞婷一共搬过两次家

她用“开盲盒”形容自己的合租经历

俞婷说

室友是一种奇怪的关系

它也许比谈恋爱更需要运气

遇到“良人”很重要

有的室友乐观开朗、热衷分享

有的室友却分毫必较

也不注重个人卫生

但不管相见恨晚或形同陌路

都是人与人之间的缘分

 

 

 

便宜的群租房是不少年轻人的落脚第一站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住宅与社区研究所和贝壳研究院发布的《新青年租住特征调研报告》显示,合租群体集中在28岁以下人群,数据显示,28岁及以下租户约有31%的人群选择合租,29岁以上35岁以下的租户约有21%选择合租,而36岁以上45岁以下的租户仅有9%选择合租。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租户更倾向于私人的独立空间,而年轻人因为经济条件有限、工作不稳定等因素都会选择合租降低租房成本。对于环境的容忍度年轻人也更高。

 

 

 

离单位近、通勤方便,是因为以工作为重心

 

相比于中年人群,青年租房者更注重住房与单位的通勤距离。《新青年租住特征调研报告》显示,80.4%的95后青年租客认为通勤距离很重要,而36岁至45岁的租客只有68.9%认为通勤很重要。年轻人对通勤距离更为看重是因为这部分人群以工作为重心选择房源。

 

 

 

在城市安家,租房也是一种选择

00后小鱼在苏州的一家企业供职

目前租住在一室一厅一厨一卫的公寓中

工作五年的她

笑称自己是“月光族”

“工资的近一半都交给房东了”

为了能离工作单位近些

小鱼选择了城中心的公寓房

每月2500元的租金

说多不多,说少不少

再加上日常的开支和消费

确实没有太多的富余

她说

虽然挺想在苏州有个属于自己的“窝”

但目前自己还没有能力买房

父母也没法提供太多的支持

“我算是个‘苏漂’吧”

小鱼说

租房是个看缘分的事

有的房子位置不错

户型、装修也合意

签下来住进去后才知道隔音不行

“我现在都只签一年

觉得不好一年后就再换

有没有房没关系

自己过得舒坦就行”

 

 

买房还是人生必选项吗?

 

2024年7月,“DT商业观察”发起了一次关于购房的调研,超3成人认为买房不是必选项。经济越发达的城市,人们越倾向于灵活的生活方式。在一线城市,近四成的人认为购房不是人生的必选项,而在二线城市,这个比例降低到了23.2%。从调研数据来看,他们不考虑买房的三大原因分别是:不想背负房贷(73.4%)、不想为买房降低生活品质(55%)、房价超出承受范围(52.3%)。

年轻人不愿意一睁开眼就要为了钢筋水泥去奋斗,因为在他们看来,“生活不仅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就像小鱼所说:“既然买房在眼前显得那么不切实际,那又何苦为难自己,过好当下不好吗?”

生活在出租屋里的新市民

买房选项之外,不少在城市“落地生根”的年轻人选择租房。2024年底,第一财经与某住房租赁平台联合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超半数城市新市民目前居住在出租房中,比例达53%。

 

 

总体来看,一线、新一线城市的租房居住比例高于自有住宅居住,二线及以下城市自有住宅比例会高于租住。同时,年轻人群的租房比例更高,90后租住比为53%、95后为64%、00后为68%。

 

 

 

父母的爱,让我在异乡也有了“家”

 
新疆出生——北京上大学——英国读研——南京工作
95后月月的人生轨迹和她的性格一样灵动跳脱
刚到南京时
月月选择了和朋友合租
虽然她的收入不低
但每个月2000元的固定支出
加之起伏不定的燃气水电费用
以及各种其他开销
有时真让人喘不过气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因为见不得女儿吃苦
月月的父母
为她在市区买下一套住宅
在此之前
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
月月并不觉得买房是人生的必选项
但真正有了属于自己的小窝后
月月才明白“有房才有家”这句话的含金量
现在的她即使工作再疲惫
只要回到家中
便能治愈一切坏情绪
月月说
我很感谢父母的付出
是他们的爱
让我在异乡有了属于自己的“家”
 

 

“有房才有家”的观念依旧有市场?

 

尽管人们对买房的坚持有所松动,但“有房才有家”的观念还是影响了不少人。“DT商业观察”的调查结果显示,仍有超4成人认为“买房是人生必选项”,比认为“买房不是人生必选项”的人群高出10.2个百分点,此外还有23.6%的人表示“说不好”。

 

不同的性别、年龄、人生阶段以及所在城市,都会对买房的想法产生影响。其中,女性的购房意愿更强烈,男性的态度更加开放。45.8%的女性认为一定要买房,比男性高出5个百分点,相比之下,37.3%的男性认为不一定要买房,比女性高出8.5个百分点。

 

 

 

买房经济压力大是青年住房的最大难题

 

2024年3月,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512名35岁以下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8.4%的受访青年感到住房压力大。

 

 

什么是青年住房的最大难题?买房经济压力大毫无悬念地位列第一(57.9%),且25-30岁受访青年住房压力最大(81.4%),其次是18-25岁(79.9%)。生活在一线城市的受访青年压力最大(80.4%)。受访男性(83.6%)在住房压力的感受上,明显高于受访女性(74.3%)。84.0%的受访青年表示,住房是选择定居城市的主要考虑因素。

 

 

 

 

我和她共同努力,在这里安了家

在南京读完大学
来自安徽农村的90后大山也在这里找了工作
前年大山和女朋友商议结婚买房
工作八年
加上此前投资
大山手头差不多有90万
想着应该也能在这安个家
从江宁到主城,再到江北
大山和女朋友看了不少房
最终在2024年年初
入手了江北核心区的二手房
楼市经过几年的沉淀
价值逐渐回归理性
大山庆幸自己
在楼市最疯狂的时候
没有着急“上车”
三成首付也在大山的预算内
最终270万的总价
让大山和女友
在南京安了家
月供8000多元
对他们而言
并不轻松
但大山说:
“好在我们年轻
只要努力
还房贷没问题的”

 

 

买房是为了在一个城市安定下来

 

值得注意的是,从75后到00后,每个年代都有超过三成的人,认为买房不是人生的必选项。但年龄越大,认为一定要买房的人越多,持犹豫态度的人会减少。在未婚未育人群中,只有37.3%的人认为买房是必要的,而这个比例在已婚已育人群中,达到了59.4%。

 

 

对年轻人来说,买房更多是出于对个人生活的考虑。“DT商业观察”的调研数据显示,50%的人买房是为了在一个城市安定下来,30.5%的人是为自己养老做打算,接下来才是为了结婚、生子、孩子上学等。

 

 

 

年轻人愿意为买房花多少钱?

 

虽说房价在一步步回归理性区间,但对于大多数年轻人而言,买房依然是笔极大的支出。“DT商业观察”的调查结果显示,38%的人接受用年薪的6~10倍买房,这反映出年轻人对房款的普遍承受能力。

 

不同城市之间略有差异,在一线城市,用10倍及以下年薪买房的人占比56%,而在三至五线城市,这个比例为71.1%。

 

 

 

繁华都市中
为生活和梦想打拼的我们
总会闪现能在这座城市
拥有一处居所的念头
无论大小
无论奢简
那一处属于自己的天地
能带来温暖和归属感
便是我们在这座城市奔波之后
栖身的小窝
愿望虽美好
但买房毕竟不是人生的全部
更应过好当下
为了理想的生活不断努力向前

 

 

 

相关新闻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 - 爱青岛新媒体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