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二十多年的教育实践证明,当我以研究的心态面对那些“问题”学生或者学生的“问题”时,我内心是平静的。例如,某位学生坚持不肯参加课室卫生的值日?一般的老师遇到这种问题,都会生气,然后严厉地批评教育学生。但是,我却会很好奇,我会思考:他为何坚持不肯值日?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然后我对该学生进行个案诊疗,经过调查研究分析,终于找到了原因并对症下药解决了问题。
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心理能量是守恒的。当我们把心理能量都转为好奇、研究时,就没有心理能量用来生气了。
我非常认同王晓春老师的一个观点:“问题”学生就像医院的“病人”,教师就像医院的“医生”。
教师的角色首先是一名专业的技术人员,所以,面对学生的问题,我们应该拿出专业技术人员的态度去科学应对,而不是不满和生气。
试问,病人找医生看病,医生会因为病人生了某某病而生气吗?不会!所以,我们应该向医生学习,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我们要对自己说:这个学生不幸“生病”了,他也挺可怜的,我得研究一下,他究竟生了什么“病”,看看以我目前的专业水平是否能“拯救”他,如果“拯救”不了,我还能为他做些什么?但求尽力而为做到问心无愧。
当我们以此种怜悯之心面对学生的问题时,我们的情绪自然就是恬静、平和的。
面对学生的问题,我们切忌犯完美主义的错误。根据多年的教育实践经验,我不得不告诉大家一个科学的事实:很多学生的问题在学校期间是无法完全解决的,有些“问题”学生如果我们能稳住他直到毕业,就已经算非常成功。
那怎么办?改变不了学生,就努力改变自己,努力让自己学会接纳学生的不完美,接纳学生暂时改变不了的事实。学会接纳这一切后,当学生又出现问题时,我们自然就会心平气和地面对。
所以,学生犯错了肯定要教育,但是教育后,他如果继续犯错,我们也不必为此苦恼生气,继续耐心跟进教育就行。
有些学生的问题是非常顽固的,能取得一点点进步就不错了。根据我的经验,就算某些“问题”学生最终无法完全转变过来,但是,只要老师真的很耐心地关心、引导、教育他,对他不离不弃,他出来工作后,一定会记得老师的好,而且会对老师充满感激。
这就是所谓的“好”学生不回来看老师,“差”学生却回来的真相。因为当年教师虽然没有“赢了”他们,但是却“赢得”了他们。
教育是一项面对人、触碰心灵的工作,所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尤其重要,即所谓“先关系后教育”。那么,如何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呢?我的经验告诉我,幽默施教就是其一。
当学生出现问题时,如果我们能先幽默处理一下,让自己和学生笑一笑,就会让所谓的愤怒、生气烟消云散。
例如,某住宿的初中男生偷偷溜出校门玩耍被教师“逮住”后,教师可以先这样幽默调侃:“如果我不管你,你想溜就溜,冷不防被外面的人贩子拐走了,或者被动物园里溜出来的老虎吃了,到时你父母来找我要人,我可赔不起一个儿子给他们呀!”
由于提前创设了一个愉快的氛围,拉近了师生的心理距离,学生对教师的抵触心理会减弱,接下来教师对学生的引导教育会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