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二中“强基计划”单独招收100人,竞赛零基础也可填报

2021-03-30 10:44 来源:爱青岛

  3月30日上午,在青岛市教育局举行的2021年招生政策专题媒体通气会,青岛二中李晓轮副校长对青岛二中今年的招生政策进行了解读,并对“强基计划”做了详细的介绍。

  李晓轮表示,今年青岛二中自主招生政策最大的亮点是“强基计划”。单独招收100人,根据国家强基计划,单独进行培养。报名青岛二中自主招生,自招成绩前100名的学生获得强基计划自主招生资格。这100名获得强基计划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只要中考分数不低于普高一段线、第二组合B等级以上、艺术与实验合格,即可被录取。在现场,李晓轮还对家长们关心的问题作出了解答

  问题:今年青岛二中自主招生最大的变化是“强基计划”单独招收100人,能为我们介绍一下青岛二中的“强基计划”么?

  今年青岛二中自主招生中,招收100人,根据国家强基计划,单独进行培养。报名青岛二中自主招生,自招成绩前100名的学生获得强基计划自主招生资格。这100名获得强基计划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只要中考分数不低于普高一段线、第二组合B等级以上、艺术与实验合格,即可被录取。普通批录取全部结束后,我们还会面向所有新生,根据学生意愿,组织选拔,择优进入强基计划培养范围。

  青岛二中“强基计划”,是依据国家重大人才培养战略,依托青岛二中创新人才培养优势,探索强基人才培养方式的重要举措。强基计划将对接全国知名高校,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培养,培养学生的研究潜力和创新精神。发挥青岛二中学科竞赛教练团队优势,依托青岛二中学生科创中心,通过深入创新实验室、参与课题研究等方式,提升学生学术素养与研究能力。采取个性化培养方式,聘请高校知名教授担任学生校外导师。整合课程资源,突出科学与人文素养,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问题:报名青岛二中“强基计划”,是否必须具备竞赛基础,或者以后是不是必须要学习竞赛?

  国家“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除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外,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也是强基计划重要的培养内容。

  青岛二中学科竞赛,面向高一年级的学生,从零基础开始培养,不论是否学过竞赛,只要怀有兴趣,都可以从头学起。青岛二中绝大部分竞赛学生,都是进入青岛二中之后,因为兴趣和教练员的培养,才走上了竞赛的道路。

  参与学科竞赛,也只是“强基计划”培养的一种途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品质、提升科学与人文综合素养、培养学生学术素养与研究能力,才是青岛二中“强基计划”培养的重要目标。学校充分尊重学生学科兴趣与发展方向,不论是否参加学科竞赛,在先进教育理念的引领下,青岛二中“强基计划”都将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最有力的支持!

  问题:除了“强基计划”,更多学生和家长关心的还是如何能进入青岛二中。今年考取青岛二中还有哪些方式呢?

  除了强基计划100人,青岛二中今年在自招批还招收200名学生,建议所有有志于报考青岛二中的学生,尝试参与自招。通过自主招生考试,无论结果如何,这段经历对学生进一步了解青岛二中、提升思维品质、锻炼自我都有重要的意义。另外,我们今年普通批招收11个班。院士港校区招生4个班,其中自招批1个班,45人;普通批招收3个班,135人,青岛二中分数线下五分录取。普通批大家可以填报028志愿,一个志愿,包含了青岛二中和青岛二中院士港分校两次机会。应该说,青岛二中今年的招生政策,为有志于报考青岛二中的优秀学生来说,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保障。

  青岛二中院士港分校遵循青岛二中教育集团“六统一”发展原则,实行统一管理、分区办学模式,学生全部为青岛二中学籍,通过统一的理念文化、教师配备、教学、课程、交流共享机制等形式确保教学的高质量和学生发展的高品质,实现与青岛二中校本部的一体化融合发展。通过一年来的实践,院士港校区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高度认可。另外,被院士港校区录取的学生,高一年级在院士港就读,高二、高三年级回到校本部就读,回到校本部可以住校。

  问题:青岛二中近些年进行了很多教育创新和改革,取得了很多成绩。您能为我们介绍一下么?

  青岛二中是一所最接近现代教育的学校。现代教育最本质的特征是个性化教育。青岛二中在个性化教育方面搭建了丰富多彩的平台,能够把学生先天禀赋充分释放、激发出来。

  (一)全人发展的星光课程。青岛二中围绕“学生十项素质发展目标”,构建七三课程结构:根据学生的兴趣,课程划分为七类,分别是人文类课程、经济类课程、语言类课程、数学类课程、自然科学类课程、工程技术类课程、艺术类课程。根据学生能力需要,课程划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满足全体的通识课程,满足类别的深度学习课程和满足个体的学术研究课程。通识课程达到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深度学习课程达到单学科知识的灵活应用,多学科知识深度融合,项目设计及实施;学术研究课程达到的课题研究,论文发表,学科竞赛和学科前沿学习。除国家课程外,学校每年开设各项选修课程一百六十多门。

  (二)德育实践平台。青岛二中基于学生发展需要,对传统组织结构进行了独创性改革。从2016级学生开始摒弃按照学习成绩平行分班的传统做法,根据学生发展兴趣和需求组建六个吸引力团队(Magnet Team简称MT),分别是人文MT、外语MT、经济MT、数学MT、理工MT、生化MT,让学生按照兴趣选择,实行动态管理。

  学校探索“管理、课程、社团、学术、基地五位一体”的发展模式,落实首席全权负责、集体统一管理、职能项目运行、团队自主发展的管理模式,完善不断激发师生干事创业,实现自我教育的内动力,将MT打造成一个学生成长、教师创业、家校融合的平台。借助MT平台,将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与“十个一”项目相结合,拓展“十个一”项目的内容与价值。MT管理模式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各MT发展取得硕果累累。

  (三)互联网+教学。构筑“互联网+教学”新样态,形成“生学为本、合作内化、师教为要、点拨升华”的十六字教学流程,注重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领导能力的培养。通过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全面推进课时改革、教师的教学指导、项目式学习方式的变革,落实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的变革,颠覆传统的师生交互方式,实现师生零距离、学习全时空、资源无边界的教学目标。

  (四)创新人才培养。最领先的创新人才素质培养体系让更多的学生的优势智能得到充分发展。构建满足于学生创新素质培育的系统平台,青岛二中对接清华大学等高校,率先在高中建成新能源汽车、现代加工技术、机械工程、机器人等国内领先的创新实验室,并建立了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国橡中心、971医院等二十个创新实践基地。开发和完善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建设,在学校“全人发展”七大类三个层次课程体系构建的150门左右的校本课程基础上,形成了以人文素养类课程、科学研究类课程、工程技术类课程、职业体验类课程四大类课程为基础的创新人才素质培养课程体系。每年都有100多项成果成功申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参加科技创新大赛、环保科技大赛、水科技大赛等等,成绩一直在全国名列前茅。最优秀的奥赛教练员队伍造就了最优异的奥赛成绩。我校共获得4枚国际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五)课时改革。青岛二中通过推进课时调整改革,合理规划课间时长,优化上课时间配置,让有限的时间发挥最大价值。课时改革,保证每位学生每天一节体育课。学校在充分挖潜自身潜力的基础上,整合社会资源,为学生开设游泳、棒球、瑜伽、旱地冰球等14门选修课程,满足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需求和体育技能个性化选择需求。课时改革后还保证学生能够一天有一节自主学习的时间,强化了学生自主学习,优化了学生自主发展环境。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 - 爱青岛新媒体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