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不是都尽在掌握吗,怎么还是这样鸡飞蛋打”,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陈默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新生的适应期准备,除了学科上,家长角色的转变和预期调整非常关键。
新生的适应,不是关心上课是否跟得上,作业认不认真;“小家伙心里有多少恐惧,对于新环境愿不愿意融入,“自身能力”是否自信,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01
这是我在咨询中,常常听到一些新一家长的抱怨。似乎,小学的开头都没有老母亲想得那么游刃有余,其实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个人心理学先驱阿德勒在其代表作《自卑与超越》中提出:理解一个人的发展,要从他的生活风格以及环境入手。我们说现实中,如果遇到这些适应性的问题,父母首先要检视孩子的学习条件有没有完备。
注意了,这里的条件不仅是知识储备、物质空间上的,更重要的是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
TIP 1 学习的周围环境有你看不见的影响
竞争的压力,从入学的第一天,父母和孩子们都会深深地感受到。别看是小小人,老师表扬谁,批评谁,心里门清。父母如果还要把孩子的表现,要把这些事情,刨根问底,压力传导到孩子身上,是必然的结果。
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代表罗杰斯在论著中提到,孩子的心理能量大都来自父母,只有她们的周围成长环境和谐了,孩子才能得到正能量。
稳定的家庭氛围和秩序,孩子的学习过程会比较顺利,在一个很不和谐的家庭中,孩子很难有好的学习成绩。
TIP 2 进门第一句话,你问的是什么?
“作业做完了吗?”“考得这么样”“没惹事吧”,灵魂三连击,想必是每个孩子的噩梦。
无论哪个阶段,妈妈始终不是老师,最要紧的是让孩子觉得,你关心的是TA本人,而不只是TA的成绩。孩子回家后,晚餐时间,临睡之前建议亲子沟通的话题,关注孩子在新环境中的适应和生活。
对于刚上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我们需要让孩子感觉到,今天你去上学了,爸爸妈妈很开心。千万不要只问孩子“老师好不好,同学怎么样,都能听懂吗”这类糟糕的心理暗示问题。
TIP 3 作息时间是否调整到位
孩子们学习好的基础是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饮食。一年级和幼儿园相比,最大的变化是:没有午睡。孩子下午的课,怎么才能不打瞌睡,这是家长值得关注的重点。
上海新华医院儿童与青少年保健科张劲松教授指出,学龄期是睡眠习惯形成和建立的关键时期,睡眠不足可导致儿童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引发各种行为和心理问题,阻碍儿童认知功能发育。
此外,睡眠不足还会扰乱生长激素正常分泌、导致生长发育迟缓等。一年级的孩子睡眠时间一定要达到9小时以上。
02有些问题,家长应该思考
1.布置任务别没完没了
现在的家长,受幼小衔接的影响太大,一年级又确实很少有笔头作业。于是,老母亲兼任班主任,语数外+特长,门门功课来加餐。适当的家庭教育补充学校的教学短板,是可以接受的。
但有两点要特别注意:一年级的孩子,作业时间控制在20分钟以内。不要喋喋不休,只有孩子不理解的知识点,你才重复。理解了,即使做错了,改正就可以了。
2.重复练习别让孩子做
经过了幼小衔接的洗礼,相信刚开始的小学作业,没有孩子是白纸一张。陪伴时,家长完全可以做家长自己的事,而孩子自己做作业。
最可怕的一点:作业也切忌让孩子把写得不好的字擦了一遍又一遍重写。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最讨厌做的事情就是重复,可以事先和孩子说好——认真,即便字写得不好也可以原谅。
3. “学过≠作对”
简单的内容,在低年级是不需要事先学一遍的,一些孩子上课前学了一遍,但又没有掌握,似懂非懂;结果上课时,自以为会了,又不认真听讲。
03你是父母,不是监工
新一学生的家长,一定是最辛苦的,在开始你的“陪读”生涯之前,先自测下自己的孩子处于哪种状态?
第一种,孩子所有的学习活动都是要家长陪伴的,做一页题、看本书、听个故事,甚至是玩游戏,都全程都需要家长陪伴,动不动就有一大堆问题,“这个字我不认识”“这句话什么意思”“这道题我做不来”“我想去玩一会了……”
第二种,孩子可以独立完成简单任务。只要家长提出任务要求:“宝宝你把这本书看完”,“你把今天的琴练完”,孩子就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老人只需要提供后勤保障以及一些基本的监督即可。
这两类孩子在新一年级中的陪读方式是完全不同的:但很现实地说,大部分孩子在小学低年级,都是第一种,所以家长也需要全程陪伴一段时间,因为孩子无法脱离大人进行自主学习。
如果你的孩子属于第二类,那么在一年级时,家长就可以在方法指导上多花一些时间,让孩子独立去完成;即便是双职工家庭,也可以通过家庭“小黑板”,或者远程等方式告诉孩子放学到家要做什么任务,用每日计划表来提醒孩子,切记要留出自由活动时间,压力会小很多。
04考试不“手抖”,要从小培养
对于现在的中考政策,很明显的看出,题目的难度区分在逐渐缩小,考试注重的是平时的积累和考试心态。
在我的个案中,很多家长都会说,“我考前就和小朋友说过了,考试结果不重要,让TA放松点。”其实,这句违心的话,在中考前讲,已经太晚了。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陈默老师坦言:“老师也许会因为考核压力或者评估压力很看重孩子当下的成绩,但你是孩子的父母,是要对TA的成长负责的人,所以千万别在一年级的时候就把成绩看得过重,否则很容易产生成绩焦虑。”
最糟糕是,也许在小学期间还看不出孩子的焦虑,焦虑的影响很可能到高中时才会显现出来,这就是每年春节过后都有大量优秀的孩子放弃高考的原因。能减缓这种焦虑的思路是让孩子明白,“读好书是孩子自己的责任”。
来源:壹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