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11日上午,医学部举办了主题为“铭记历史,敬畏生命”“万人同上校史校情一堂课”——医学部2020级研究生入学教育系列活动暨基础医学院入学教育第一课。档案馆馆长于光松、医学部副部长于文洁参加了启动仪式和相关活动。基础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刘学主持了启动仪式并参加了活动。王守彪教授、谭雪梅老师及学生志愿者开展了相关场次的现场讲解。9月10日上午8:30,基础医学院2020级硕士一班全体同学身着文化衫,佩戴校徽,手持菊花,在图书馆前集合。
在启动仪式上,于文洁介绍了青岛大学和医学教育的办学情况。她说:“一代代青大医学人以仁心妙术的医风,大医德馨的精神,铸就了百年的荣光。一批批德艺双馨的医学专家、教育名师,是青岛大学办学史上的宝贵精神财富。今年,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期,青大医学人在保卫青岛、驰援武汉的两线作战中,向党和人民交上了满意的答卷,用‘医者仁心、大爱无疆’做出了青大贡献,展现了青大人的担当!医学发展史馆和人体生命科学馆,用详实的史料和现代科技,完美呈现了青大医学的发展历程,讲述了一代代青大医学人爱国爱党、敬业奉献、严谨治学、克难奋进的故事。是对广大师生进行校史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是青大人共同的精神家园。”她希望同学们铭记历史,以老一辈的学者先贤为楷模、为榜样,传承青大医学优良传统,在历史中立志,在时代中立行,在人生中立德,成长为“顶天立地”的青大人。于光松首先对2020级新生的到来表示欢迎,他说:“作为基础医学院的老员工,有这样一个机会和同学们交流,非常激动。希望同学们从现在开始,一定要有一个研究生阶段的规划,明确自己干什么,目标和方向是什么。同时,要有实际行动,一步步地把规划变为现实。我们参观校史馆,了解我们学校的历史,仰望我们学校的大师、名师,传承学校的历史文化和优良传统。我们每个人都是学校历史的见证者,都是学校历史的传承者;同时,我们每个人都是学校历史的书写者。我们要用自己的行动书写学校的历史,在成就自己的同时为学校增光添彩,在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同时,为国家民族做出更大的贡献。”刘学结合学校2020年教师节贺词提到的优秀教师代表,倡导大家时刻铭记责任担当,用三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行动回答好“为什么安排这样的现场参观学习”、“参观学习中体验到了什么”“参观体验到的什么会长久地影响到自己的学习和发展”三个问题。
为保证学习效果,现场参观学习分两组交叉进行,每组35人。一组首先参观了青岛大学校史馆,学生志愿者向研究生们介绍青岛大学的发展历程及学校在教学、育人、科研、社会服务、基本建设、国际交流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二组来到沈福彭石碑前,辅导员谭雪梅向同学们简单介绍了沈福彭教授的事迹及石碑上的文字。沈福彭“鞠躬尽瘁,死而不已”的精神感动和激励着无数青医人奋发向上、无私奉献,同学们也深受感染,全体同学向沈福彭鞠躬并敬献鲜花。
在医学发展使馆,学生志愿者为研究生们介绍了学院的110年的发展历史和名师校友的故事。沈福彭、潘作新、徐佐夏、穆瑞武、马贤成、田浩泉、金泽忠、冯雁忱等一大批青医先辈们严谨治学、甘为人梯的精神,让同学们深受感动。站在沈福彭遗骸前,再次聆听教授的生平和事迹,大家为教授“鞠躬尽瘁,死而不已”的精神所震撼。中国科学院院士、心脏病学专家、84届校友葛俊波、获“医学翻译特别奖”的56届校友王贤才、被称为“南寿北程”的断肢再造方面专家寿奎水、程国良等知名校友的故事,让同学们深受鼓舞。
在人体生命馆,王守彪为同学们做现场教学。他曾是沈福彭的同事,从事人体解剖学教学工作多年,深受同学们喜爱。王教授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胚胎发育、九大系统、头颈、四肢、躯干各部分结构的表面及层次解剖、病理解剖及标本的制作过程。在讲到脊柱、关节及心脏、肺、肾脏等器官时,他结合沈福彭的事迹和他所患疾病的症状与病理解剖进行讲解。沈教授少年时患脊椎骨结核卧床四年,而心、肺、肾均患有严重疾病,左眼几乎失明,备课看书要借助放大镜,但是他还是全身心地投入教学、科研和师资培养工作,甘为“人梯”。即使在逝世当天,上午他还和王沪祥畅谈他对教学改革的设想,和当时还是青年教师的王守彪谈论教学工作,下午还接待了80级研究生。而早在1980年10月,当他意识到自己在世的时间不会太长时,便做出了捐献遗体的决定,并亲手写下了《我的解剖重点》,详细记载了他一生的病史和各器官的病变,还具体交待了解剖和制作标本的方法,写到眼疾处,还特别注明“角膜可用”。
看着眼前的这些标本,听着王守彪的讲解,现场所有人无不被沈教授毫不利己、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打动,为沈教授“鞠躬尽瘁,死而不已”的精神所震撼。在讲到生殖系统处,王教授还传授给大家记忆口诀,让同学们再次温习的解剖结构。先进的3D数字解剖教学台、工程浩大断层解剖标本、珍贵的镜面人标本、纷繁复杂的动脉铸形等,让同学们感受到了生命的珍贵和老一辈青医人积极探索、无私奉献的精神。
一幅幅老照片展现着学校和学院的往昔,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浸润着同学们的心灵;精心制作的标本呈现出生命的过程与珍贵,精心的组织安排与耐心细致的讲解饱含着老师们的殷切期盼。2020年9月10日恰巧是第36个教师节,研究生们感受到的是老师们浓浓的关爱与身上那份沉甸甸的责任。9月11日上午,同步安排了现场直播,在校生、家长和校友在线跟随基础医学院2020级硕士二班研究生共同上一堂课,分别在青岛大学校史馆、沈福彭石碑、医学发展史馆和人体生命科学馆进行现场学习参观。直播期间,陆续播放了《家国梦相连》青岛大学办学110周年宣传片、医学部宣传片、欢迎回家宣传片、青大附院援汉医疗队纪实MV等。
2020级研究生曹璨同学说:“虽然开学没有几天,但是我有了一种归属感,希望我们能不负所望,共同努力,凝结为一股坚定的力量,为学校和学院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徐同迎同学说:“作为一名研究生新生,我深深的被震撼到了,感受到了作为一个青大人的自豪,感受到了肩膀上的担子沉重。”
更有不少家长给予留言或打来电话,对学院的活动给予称赞,希望今后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学校的活动。2020级硕士研究生高菲同学的爸爸观看了线上直播,深切感慨,他说这次活动让他了解了青岛大学的百年光辉历史,被沈福彭教授“鞠躬尽瘁,死而不已”的精神深深震撼。这种为医学事业奉献终生,在生命的尽头写下将脏器、骨架捐献,以供后人研讨,甘为“人梯”的精神,阐明了明德,博学,守正、出奇的青大之魂。
每一个孩子,定要先德正才能行为端,博学后而走得远,守正才能遵本心,出奇更筑精彩人生!这不仅是学校对每位学子的要求,更是家长对孩子深深的期许。《青医风骨》的拍摄者、2005级校友凌宗准说:“很荣幸可以作为校友受邀参加基础医学院组织的“铭记历史,敬畏生命”主题教育活动,也很欣慰母校虽几经变迁,但从来都把学生的人文教育、思想教育放在教学的首要地位,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毕业工作十年的我,尤其感念母校的育人理念。医学从来不是冰冷的科学,医学是有温度的,也应该成为最有温度的科学。因而在踏入医学校园的那一刻,我们便应该在老师的一言一行中感知医学的温度,培育暖人的情怀。很幸运,这些青医从来都有。从已故沈先生身上你能体味医者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从青岛援鄂医疗队身上你能体味医者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
北宋思想家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想这是数千年来中国知识分子的终极追求。作为一名医生或准医生,我们是这个社会的知识精英,大家都当以往圣为榜样,明德、博学、守正、出奇,用有温度的医学温暖天下苍生。”学生志愿者、2019级临床医学专业的解文阳担任本次医学发展史馆的讲解员,她说“很荣幸能够成为讲解院史馆的学生志愿者,从最初的了解史馆,准备稿子,再到熟练至给到访的领导以及同学们实地讲解.....自己都收获颇丰。通过讲解史馆,自己充分了解了青大医学的历史沿革,更深层次的感受了青大医学发展中的风雨兼程;通过对沈福彭教授等诸多名师的了解也更深刻的体会到了作为一名医学生应该承担起的重任。
“也许我们选择学医是偶然,可一旦选择了,就必须用一生的忠诚和热情去对待它’。这次宝贵的志愿经历不仅锻炼了我的个人能力,同时也为自己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相信这一定会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留下深刻的记忆。”此次活动,是医学部2020级研究生入学教育系列活动暨基础医学院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系列活动的第一堂课,旨在使研究生们铭记学校学院百年发展历史,敬畏生命之珍贵,坚守“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之责任,牢记“明德博学,守正出奇”之校训,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在未来的医学研究领域不断探索,为医学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也是学院积极依托校史馆、医学发展史馆、人体生命科学馆启动暨山东省师德涵养基地开展沉浸式情境思政教育,更好发挥育人资源整合辐射带动作用的探索;也是发挥学院教学科研特点,把思想引导和价值观塑造融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场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由“灌输式”向“启发式”、由“说教式”向“体验式”转变,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探索“情境思政”模式与育人品牌的尝试。
来源:青岛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