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力量!在青大附中,他们经历了怎样的蜕变?

2020-08-19 19:50 来源:爱青岛

  第一年新中考,随着成绩和录取结果公布,青岛大学附属中学捷报频传。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学校233人达青岛58中录取线,占学校考生总数27.12%,局属公办普高达线758人,占比88.24%。其中,340分及以上的学生有10人。经历三年努力的同学们,如愿实现了自己的目标,不仅升入理想的高中,更是实现了自己人生中一次完美的蜕变。

  成长蜕变 成全教育挖掘学生潜力

  刘嵩旸,青大附中2017级五班学生,这次中考取得了332.5分的成绩,被青岛二中录取。“这在初一刚入校的时候,是根本想象不到的。”刘嵩旸感慨,刚上初中不是很适应,面对突然增加的学习压力,开始考试排到级部400多名。“我们班里的互助小组还是挺有效的,同学们之间互相讲题,能讲好题,前提是自己得明白,讲一遍自己提升,也能带动同学提升,这样我们共同进步。”

刘嵩旸

  到了初二,刘嵩旸慢慢适应了节奏,开始奋起直追。预习、复习、练习……咬牙坚持,慢慢稳步提升,考到级部22名,还有三次考了班级第一,“我都不敢相信自己能提升这么快。”随着学习成绩的提升,刘嵩旸有了自信,目标也在慢慢变化,原来觉得遥不可及的,也希望通过努力够到。

  “我们学校的学习氛围,是一种良性的竞争,成绩有波动,老师会及时找我们谈心,看问题出在哪里。如果谁偷懒不努力,老师才会真正生气。”刘嵩旸记得,初三时英语还比较薄弱,主要是自己重视不够,英语老师给了很多建议,疫情期间在家自主学习,重点练习阅读找语感,成绩明显提升了。

  班主任吴书艳老师一路看着刘嵩旸的进步,“初中学习确实和小学完全不同,要求有主动学习的能力,养成自律、自主、记笔记的习惯。我们采用生帮生的模式,同学们之间交流更亲近,树立身边的榜样,会带来巨大的力量。”

吴书艳

  吴书艳告诉记者,学校多年来确立的“成全教育观”,就是要成全孩子的未来,“到了初中,面对孩子的成绩波动,很多家长选择逃避,不想面对,但这个时期的耐心陪伴,恰恰是见证孩子蜕变的过程。”她认为,初中的学习不仅是学科素养的竞争,更是心理素质的挑战,青大附中的平台,给予孩子们更多的自信和锻炼。

  放眼未来 全面培养打造综合能力

  中考入校分班考,班级第一!第一次摸底考试,级部第二名……青大附中2017级14班的傅圣涵是妥妥的学霸,这次中考总分342.5分。说到傅圣涵的学习秘诀,就是从小养成的学习习惯。“紧跟学校进度,上课专注,课堂效率高,回到家作业完成很认真。”在老师和同学眼里,傅圣涵有很深的语文功底,这还是有赖于爱阅读的习惯,“从小就喜欢看书,我们也和孩子一起看,记得小时候那本《幻想数学大战》都被她翻烂了。”傅圣涵的爸爸说。

傅圣涵

  傅圣涵的初中生活非常丰富,学校文艺部部长、小记者团副团长,还担任过“校长助理”,被评为2019年市级优秀学生干部,也是班里的学习委员。初二的学习压力增大,还要兼顾很多学校的事务,爸爸开始担心,会不会影响学习?结果初二期末考试,傅圣涵的成绩没有受到任何影响,稳稳地在级部前十名。“我总结一下,可能在各种挑战下,反而促使我合理规划,在有限的时间里高效完成任务。”让傅圣涵印象深刻的是初一参加“模联”、初二参加头脑奥赛,不仅锻炼了语言的能力,也在会议组织方面得到锻炼。

  在班主任刘荣看来,傅圣涵的成长,代表了初中生成长的最佳状态。“不拿成绩评价孩子,全面发展综合能力,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老荣老师认为,到了初中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成长方式,作为老师家长,都要充分尊重和进行引导。“班里一位女生很刻苦,从开始成绩平平,到提升至班里第四名,我们当时建议她去参加高中自招,可是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想按照自己的节奏备考,我们也尊重她的意见。”刘老师说,心灵上的沟通,有时候比单纯谈学习更重要。“有的孩子在学校很正常,可是回家不愿意和家长交流;还有个孩子数学已经很强,可是会担心考试题不够难,自己没了优势……”面对学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刘老师都需要采取不用的方式一一解决。

刘荣

  “孩子的学习成绩好与坏,不是因为一道题那么简单,还有一些看不到的因素。”但通过努力,孩子们度过这些心理的坎儿,成功被录取的时候,看到孩子们微信里的感激和感动,刘老师也觉得很欣慰。

  扎实基础 不放弃任何学科素养

  青大附中初三17班的苏佳琪,身上满是理科因子,可能是父母都是学理科出身,这个小姑娘从小对理科也产生浓厚的兴趣,“家里上千本书,科普类的占很大一部分。”爸爸说。上了初中,苏佳琪也特别喜欢物理化学这样的学科,“老师一点都不死板,会带动我们找到学习的兴趣。”佳琪还记得化学老师上的第一堂课,“老师先做了一个实验,我们觉得很新奇,就很想探究背后的原理。”在初中,苏佳琪还接触了信息竞赛,“都说女孩到了中学理科没有优势,我们让孩子接触,是让她建立自信,不要谈理色变。”爸爸说。新中考,虽然物理化学成为组合科目,可是苏佳琪一点也没有放松学习,这在参加二中自招的考试中展现出了优势。

  班主任张进告诉记者,进入新中考的模式,面对组合中的科目,学校在课程安排中,没有少上一节课,有的家长会觉得,语数英更加重要,忽略了组合学科的学习,或者想暂时放一放,这些想法是不可取的。”张进说,学校用“明天的眼光”办教育,一直“一碗水端平”,组合肯定不能放,而且要引导孩子们好好学。“现在不学,到了高中还是要学,你会发现语数英成绩好的孩子,组合也会很好,不会放弃会任何一科。”

张进

       作为数学老师,张进老师也对理科思维培养提出了建议,“打基础的时候,重点培养计算能力,学习思维,研究方法,建模思想,不要盲目做题,做过的题目归类,归类之后研究方法。”

  再创佳绩 青大附中彰显教育实力

  学生的成长,取得的成绩,不仅源于学校对中考新政和方向的精准把握,更得益于学校对教育教学的钻研和高质量落实。在疫情期间,学校的德育活动、校班会、心理辅导、班风树立等工作如期开展,即使初三年级也从未落下。除成绩外,学校更加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牢牢地把握育人方向。

  多年来,青大附中始终抓好班主任和教研组长两支队伍建设。老教师随时随地辅导学生功课,腰间盘突出的老师打着封闭针坚守岗位,老师们自费打车在两校区间往返听课……有这样一支热情高、有干劲、执行力强的队伍,教学质量自然是有了硬核支撑。对于教研集备,青大附中副校长陈柏青介绍,三年前学校便开始研究课程标准,每学期每个老师都要出示公开课。在评课交流中,老师要讲清楚三维目标在课程标准中是如何体现的,课程标准在本节课、这部分内容和知识点上是如何落实的。其次,学校特别重视研究中考动态,经常进行头脑风暴,在这过程中,老师们对新中考的认识愈发清晰,教学不断改进,教师队伍的素质不断提升。

       面对质量参差不齐的生源,青大附中不放弃每个学生。在青大附中教育人眼里没有差生,他们用欣赏的眼光引领学生向前发展,激发每个学生的潜质。学校立足课堂主阵地,制定学习方法指导、学习习惯养成等手册,涵盖每个学科,让优秀的方法和习惯融入日常、化为自觉。

       此外,学校不断研磨学科兴趣点、学习注意力培养、思维方法指导、自主学习能力养成,关注学生课后知识点落实、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学习方法和规律等内容,时刻地鼓舞、激励学生,让其在奋斗中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最大价值的为学生赋能。

  三年下来,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较大发展,育人质量有目共睹。而如何乘势而上加快发展,学校领导和干部深知肩负找准方向的责任和引领发展的使命,步伐更加坚定。陈柏青表示,要继续深入、全面研究中考政策和课程标准,加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相信青大附中这所岛城民办初中品牌学校能够实现新的跨越,再放光芒。

(爱青岛记者:李洁)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 - 爱青岛新媒体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