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第五届中小学
“学国学 诵经典 传美德”活动大赛题库升级
“身临其境”系列视频题库重磅来袭
岛城名校长、名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国学大咖
带你走近身边的“国学打卡地”
发现身边的国学之美
提前预热,快来挑战!
今天我们邀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李派面塑第六代传人闫宏宇,为小选手们出题。
面塑,俗称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是源于山东、山西、北京的中国民间传统艺术之一,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是作为仪礼、岁时等民俗节日中馈赠、喜庆、装饰的信物或标志。面塑以面粉和糯米粉为主要原料,历经构思设计、和面、蒸熟、揉面、配色、捏塑、干化、包装等过程,在捏制中采用了揉、捏、压、搓、滚、碾、拨、切等多种技法,作品形态逼真,色彩鲜艳。
闫宏宇为大家出的题目是:
自古有“天下面塑出曹州”之说。其中的曹州指现在哪个城市?
A济南;B济宁;C枣庄;D菏泽
曹州,山东古地名,属菏泽曹县,素有“雄峙烈郡”,“一大都会”之誉。
曹州面人最早起源于(今菏泽市牡丹区)马岭岗镇穆李村。它是在古代祭天地、敬鬼神的“花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相传早在尧舜时代,地处黄河流域的菏泽就常因黄河决口天灾人祸不断。当时,当地人们为避灾祸、求平安,常捕杀猎物,敬天地、求神灵、祭奠列祖。后来为了节约,便使用面粉调和后捏成猪、羊,代替活物,即所谓的“花供”。这就是早期的菏泽面塑。
据碑文记载,清咸丰二年江西弋阳的米塑艺人王清原、郭湘云来到菏泽穆李村,与当地的花供艺人合作,把米塑与花供技艺结合起来,形成了今天的“曹州面人”。在面塑艺术的发展过程中,穆李村面塑艺人走南闯北,影响全国。
小选手们猜对了吗,答案是——菏泽。
视频题库将持续发布
等你来战!
青岛市第五届中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