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一条中学生的朋友圈令许多人在震惊之余,倍感忧心和痛心。
看得出来,这个孩子非常努力,不能返校的日子里,对学习丝毫没放松。
可是在他眼里,所有跟主课成绩无关的事,都被视作绊脚石,无论文体课程、还是同学交流、甚至关乎生死、国计民生的疫情。
字里行间透露出的那种自私冷酷,隔着屏幕都让人不寒而栗。
这场疫情,国家经济一度陷入停滞,大大小小的企业及个人损失惨重;无数医护人员、军警日夜奋战一线,殉职和病倒的消息时有传来;截至目前,国内累计三千多人不幸死亡,近两万名确认患者在与病毒斗争,每一个冰冷数字背后,都有一个家庭承受着巨大的痛苦……
可这一切,在这个孩子心里,比不过拥有一个长假安静学习、弯道超车。
第二个故事
2月17日,90后女孩吴尚哲接到妈妈电话,告知在火神山医院的外婆情况很不好,几天不吃不喝,拒绝医护人员的帮助。医院通知家人,若有亲人来照看,老人兴许能重拾求生欲。
全家只有吴尚哲是阳性,她当即决定:去火神山,照顾外婆。
火神山医院里多是重症患者,其中风险不言而喻。
所以这个决定遭到了爸爸的极力反对:“你不能拿20多岁的生命去换外婆90岁的生命。”
然而,在吴尚哲看来,根本无需抉择:“那是我的家人,我必须去。”
2月19日,她在从方舱医院转到火神山医院前对妈妈说:“妈妈,我一定会把你妈妈带回家的。”
第三个故事
因延迟开学期间,上海一名高三女生Tracy发动身边的同伴,成立了一个8国语言的抗“疫”情报站。
随着疫情形势扩散海外,外媒的报道越来越多,这群高中生认为应该将防控疫情的目光聚焦全球,把国外的新闻报道译成中文,供国人参考。于是掌握了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俄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和日语的她们,决定在“疫”常时期发挥自己的优势,当起了“人工”翻译。
2月7日,一个名为“2019新冠肺炎-全球报道”的中文网站(2019ncptoday.news.blog)正式上线,里面聚合了路透社、美国国家公共电台、日本产经新闻社、德国之声、《科学杂志》《自然》《共和报》《费加罗报》《解放报》等国际知名媒体和机构的实时疫情新闻摘要,每篇还附上了原文作者信息和链接。
如今,这个“零零后”翻译团在豆瓣、新浪微博上开通了账号,吸引了更多年轻网友主动加入志愿者队伍,目前已经成了一个30多人的大部队。
在疫情面前,这些年轻人的表现竟有“天壤之别”!
有的孩子珍视真情,胜过生命;
有的孩子心怀世界,尽己所能;
但为什么有的孩子却将灾难视为自己进步的“跳板”,逃避问题的“契机”呢?
思想家吕坤说:自私自利之心,是立人达人之障。
自私自利的孩子,缺乏家国情怀、缺乏悲悯同情,他们越努力、越成功,对这个世界的伤害反而越大。
如果说成绩决定孩子走得远不远,那么,品行则决定他走的方向对不对。若方向错了,走得越远,后果越严重。
有句话说:无知识的道德很可怕,无道德的知识更可怕。
成绩很重要,但绝不是人生的前提和唯一。拥有知识,却放纵自己的私欲,只会因其身居知识的高度和地位,给社会带来更大的杀伤力,给不如他的人,带来更恶劣的示范力。
如今,全民重视教育,我们为了孩子倾其所有,买最好的学区房,上最贵的补习班,做最含辛茹苦的父母。下足心力的智育同时,是否忽略了徳育的重要性?
这也让人不禁思考,除了成绩,我们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品行?
身教
父母做品行端正的示范者
教育家马尔库沙说:孩子的目光就像永不休息的雷达一样注视着你。
父母的品行,是孩子描摹人生蓝图的范本。
全民偶像钟南山,84岁高龄,身先士卒,至今奋战在一线;17年前“非典”,他一句“所有重病患者,都送到我这里来!”至今令人动容。
这份无私无畏背后,是父母家风的真实呈现。
小时候,钟南山的父亲工作很忙,回到家,还有病人上门求诊,父亲总是不厌其烦,钟南山说:“爸爸,你没必要这样啊!”爸爸说:“所谓医者本分,就是治病救人。”
1955年,钟南山的妈妈听说他同学家庭贫困,上大学旅费都成问题,虽然自家也相当困难,她还想方设法挤出十块钱,送给他的同学。
▲青年时期钟南山一家合照
从小受到父母优质丰足的精神灌溉,钟南山养成了高贵的品质,泽被众人,为人敬重。
家庭教育最大的差距,是父母的品行格局。父母品行不端,才是孩子成长的天花板。
言传
父母做积极价值的传递者
此次疫情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派遣出第三支131人的医疗队伍,风湿免疫科主治医师刘艺也在出征之列。临行前,大儿子不想让她走,于是她提笔写下了这样一封信。
在信中,她对儿子说:”每个人的背后都有一个小家,有亲人,为什么这么严重的疫情,大家还是义无反顾地来了呢?记住妈妈昨天说的话: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一位林则徐先生说的。他说这句话的时候正值鸦片战争时期,内忧外患之际。虽然我们现在没有战争了,但是病毒也给国家带来了很大的打击,很多人因为感染病毒而丢掉生命。妈妈是医生,在感染时期一定要站到前面的,望你理解。”
作为妈妈的刘艺也引用林则徐的名言,表达出自己的家国观、义利观,这些话语将成为一粒小小种子埋入孩子内心,随着不断浇灌,必会生根发芽茁壮,时时提醒他们走在正确的人生道路上。
孩子是一团没有定型的橡皮泥,父母的塑造非常关键。我们要克制无意识的负能量,用心传递正能量。
一个真正优秀的人,除了修炼自己的知识技能,更要修炼自己的精神内核。
受疫情影响,全国各地均推迟开学。在这个超长“假期”里,我们不能让孩子置身一切事外、只安心读书,他们需要在生活中,感受父母的付出,体会社会的冷暖,为世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即使做不了什么,至少也要心存善念、胸怀感恩。决不能因为适应了居家学习生活的节奏,享受到不用早起上学、不用考试等所谓的“甜头”,就忘记了这些都是建立在举国牺牲和痛苦之上的自私的快乐。
品与学是人生的两条腿,只有两条腿都健康,孩子的人生路,才能走得精彩而稳当。
有朝一日,他们离开父母,背上行囊,才能无惧跋山涉水,登上一座又一座高山,走向一个又一个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