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压力的时候,千万别低估了自己!

2020-03-08 16:03 来源:壹心理

  这是应该的

  依照我的愿望

  在期待着的日子

  也将要用自己的悲惨的灰白

  去衬映出

  新生的跃动的鲜红

  ----艾青《生命》

  

01

  我们每天都在感动着,最近震撼我的是这样一组图片:

  没网络、信号不好,孩子们去到屋顶、去到村委大院、甚至爬上雪山山顶,来“蹭网上课”;而在武汉,被确诊的孩子在病床上读书、听课、备战高考。

  在这里,严寒与疾病都化作了背景,他们专注的样子,真的很美。

  而专注的背后,是需要承受巨大心理压力的。

  我有个医生朋友完成第一轮救治后,依照规定会被隔离14天,习惯了忙碌的朋友告诉我,突然闲下来并没觉得轻松,反而倍感压力。

  我知道,这个压力产生在习惯的变动。

  当然,我们每个人平常都有各种压力,只不过疫情放大了而已。

  或许你在为买不到口罩而着急

  在为是否失业而担忧

  在为生意亏损而焦虑

  在为孩子学习而紧张

  在为婚姻变故而悲伤

  在为不能做更多事而忧虑

  在为生活失去平衡而苦闷

  在为内心各种冲突而挣扎

  这都是压力,都会让你无法平静。

  我本人也如此,尽管依旧一个人上下班,一个人在工作室,但总觉得与往常不同。

  平常,透过窗户能看到时而安静时而喧闹的孩子们,听惯了上下课铃声和军训的号子声,而现在只有空荡荡的操场。

  我喜欢在人群中的孤独,喜欢喧嚣中的宁静,而不是一切寂静。这让我写字也不顺畅了,对此深感压力。

  唯有和来访朋友在一起那彼此的专注与在意,才让我感到熟悉的味道。

  面对压力,你我都会不自觉启动“自我调节”系统,来保护我们尽可能不被挤压得太难受。

  其实,遭遇压力的很长时期都不需要任何干预,也不需要建议与方法,仅仅是你的调节功能就足以应对。

  很多人忽略了自己拥有的这强大能力,你越是看不到压力就越大,好像真的无力改变,只有默默承受。

  因此:千万别低估你本人的抗压能力,别小瞧了你独特的“自我调节系统”。

  

02

  我们需要先知道“压力”产生的来源。

  答案是:一切你感受的“压力”本质上源自恐惧。

  那些奋斗的孩子们,恐惧的是高考失败;被隔离的好友,恐惧的是闲下来的无价值感;而我,恐惧的是失去写文章的灵感与动力;没了恐惧,就没了压力。

  有个朋友一直压力重重,总怕工作不被认可、怕丢了工作一无所有,直到他们公司真的宣告破产,他顿时如释重负。

  随着恐惧主体的消失,压力也会消失,尽管以后会被其他压力替代,但至少有半年他相当放松。

  就像高考结束后孩子们的感受,无论是否考上心仪的大学,压力都会消散不见,同时减压的还有他们的家长。

  也很像你恐惧背叛与伤害,当拿到离婚证书那刻起,压力随即消失。

  压力的背后是恐惧,而恐惧的背后则是渴望。没有渴望,也就不存在恐惧。

  正因为你太渴望被认可才有对“不够好”的恐惧。太渴望被爱才会有被抛弃的恐惧,太渴望活得有价值才会有闲下来的恐惧。因此,压力产生在渴望与恐惧之间。

  准确的说,渴望被某种东西干扰了、阻断了,才引发恐惧,这个被阻断的过程,就是压力产生的地方。

  那些孩子追求梦想的渴望被网络信号、疾病阻断,压力才产生;你原本乏味的婚姻被婚外情阻断,压力才产生。

  对习惯的维护也是一种渴望,被阻断也会产生压力,比如疫情对所有人生活习性的侵扰。

  压力是种“破坏感”,其严重程度取决于两点:第一,在这件事情上你渴望的程度,第二,被破坏的程度。当前者大于后者,改变才产生。

  那些被确诊还在努力学习的孩子,对求学的渴望超过了对疾病的恐惧,改变的动力才得以发生。

  俗话说“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的本质就在于此,动力是改变的先决条件。

  没人随便允许渴望被浇灭,那是人活着的意义,而唯有改变才能续上被中断的希望之火。

  

03

  明白了压力的来源与意义,你才会善待自我调节系统,压力所到之处,都是自我调节系统的开启之路。

  接下来,要有意识的探索,你本人是如何维护渴望、降低压力的,一般而言,依据发生的顺序,你的自我调节会有以下6种表现。

  1、自我安慰。

  你会否定压力的存在,并把它合理化、正常化。

  比如疫情刚开始,你会认为这只是偶然,绝不会发生在你周围,也不会对你有太大影响。

  比如面对背叛,你会觉得这只是个意外,对方一定会改变,或你并不相信这是事实,会认为证据不足。

  再比如面对裁员,你会觉这只是暂时,过些日子就会像原来一样。

  自我安慰的价值在于避免压力的“突然性”。猝不及防会让人崩溃,而安慰给了内心更多筹备的时间。

  2、自我躲避。

  这是调节系统的第二招,几乎是本能的发生:眼不见心不烦,绕道而行,转移注意力。

  自我功能会让你去追剧、研究美食、旅行、寻找感兴趣的刺激点,甚至报复性逃避,比如把自己置身更大的危险。

  注意,只有刺激量相当的逃避,才有保护价值,否则很难转移。只有工作升职加薪的转移,才能抵消对失恋的压力、抵消对孩子辍学的痛苦。

  “自我躲避”是为了让压力有地方替换。

  3、情绪的宣泄。

  当安慰与逃避收效甚微,情绪就会战胜理性,你会莫名怒火中烧,会绝望的哭泣,也会把手机摔碎。

  这其实在说明“自我调节体统”正在发挥更高级别作用,让你越过虚假的和谐,让真实情绪流动,不再淤积和堵塞了。

  几位家长称,面对网课孩子情绪很不稳,动不动就关视频、撕作业、大吼大叫。我告诉他们,这是孩子压力之下的情绪流动,绝不是坏事。

  面临中考、高考的孩子们,不能和同龄人在一起、不能出门打球、没了熟悉的环境,还要努力不落下功课,压力可想而知。此刻,一定要有发泄的途径。

  “宣泄”是必要的,你不能阻挡,也挡不住。

  4、自我突围。

  经历了安慰、逃避和宣泄,你最终意识到,解铃还须系铃人,有些压力和恐惧,是必须要面对的,这就是自我调节最重要的功能:突围。

  “突围过程”经历了三个小阶段:承认、适应、改变。

  只有再次回来,承认并直面关系、直面恐惧,才能最终缓解压力,其他都是缓兵之计,此刻你已做好了准备。

  所以,孩子们才会爬到山顶、适应疾病,才会在恶劣环境下寻求改变、你也才会开启成长之旅、我也才再次打开电脑写下这篇文字。

  我们开始了对恐惧、对压力的突围。

  有时,这个过程漫长曲折又痛苦,但梦想总不屈服。

  这是一场关于渴望与恐惧的博弈。

  5、求助。

  总有人突围成功,也总有人被困心牢,一次次无功而返。

  那些被困的“自我调节系统”,会开启对外求助功能:寻找同频之人、寻求专业帮助、寻找一切值得信赖的客体关系。

  这其中,需要克服的最大障碍是“羞耻感”。

  你会为无法克服痛苦、无法掌控自己、不得不暴露脆弱、依赖他人而羞愧。

  但,对自由、对改变、对突破的渴望再次战胜了羞耻心,让你大声喊出:“我需要帮助”。

  这一点都不丢人,相反,这是你自我功能强大的表现。

  6、病倒。

  倘若没有可利用的外部资源,或遇人不淑,就会再次创伤并加重无力感,崩溃即将发生。

  但自我调节还有最后一招:让你生病。

  作为心理工作者,我是这么看的:一切幻想、症状、疾病,都是这个人留给自己最后的希望。

  你建构起最后的堡垒,把压力与恐惧封藏,同时被封藏的还有渴望,却而代之的是另一种形式的痛苦,而这痛苦小于你真正的痛。

  所以,你抑郁了、惊恐发作了、血压升高了、更自闭了……但实际上,你正在试图做最后的保护。

  一位来访和我说“唯有痛苦才让我感到自己还活着”。

  你看生命该有多顽强,千万不能小看自己潜意识的力量!

  

04

  再次提醒:要重视自己的“自我调节”功能。

  你必须要有2种最基本的态度:

  第一,承认“自我调节”的价值。

  这就是:它在尽可能采用多种形式,让你恢复自主感,让你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你心存希望。

  犯人能活下来的关键,就是尽可能保留自主性和希望感,哪怕在墙上划线、哪怕决定是否吃掉这个馒头,哪怕仅仅是想象。

  《肖申克的救赎》中那把小小的锤子,是一个人对自由的坚守与渴望,是闪闪发光的希望之火!

  第二,允许“自我调节”任何的步骤。

  人最大的痛苦是对痛苦的不允许。

  无论怎样,尽可能别责备自己,那样会产生二次恐惧。

  试想一下,那个在楼顶学习的孩子,若总顾虑被人嘲笑,总觉得自己这样会不会很傻、很丢人,二次伤害就产生了。

  就像你哭的同时不允许哭、颓废时打击颓废是一样的。

  要知道,调节的目的是让你最大化适应、尽可能轻松,是各种保护体系,要允许。

  更要知道,人生的意义就是不断产生压力,然后心存希望、不断突破、改变压力的过程,注意,是过程!因为结果都一样。

  那么,当下你最大的压力是什么?你是如何做的?你允许它发生吗?欢迎留言分享。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 - 爱青岛新媒体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