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还记得,我们披着朝霞,在五星红旗下,捂着胸膛,高唱《我和我的祖国》时的样子?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开局之年。我们教育人沉浸在“家”与“国”的情怀中,背负初心和使命,走了很远的一段路,教育系统深入实施“奋进之笔”,攻坚克难、狠抓落实,谱写了一首首动听的教育改革发展之歌。今天,我们再次回顾2019年色彩斑斓的教育改革,一起看教育奋进之歌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欣喜的变化。
教育改革:落实!落实!再落实!
年终岁尾,一场场不同主题、不同领域的会议在教育部机关接连登场,似乎都隐含着一条心照不宣的主线——落实、落实、再落实。落实,无疑是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最鲜明、最显著、最激昂的关键词。
这一年,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强力推动下,从“奋进之笔”到笔直奋进,在教育改革创新行进至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阶段时,以教育改革发展为价值核心,教育系统奋进的目标与路径清晰而坚定。
这一年,以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和推进重点事项为着眼点,从鼓励深入一线到形成“一线规则”,写好教育“奋进之笔”的进程始终伴随着体系的完善和机制的创新,短中长期工作压茬部署、重点突破带动全局、部署考核联动、全系统上下互动的局面已然形成。这一年,聚焦教育改革发展的薄弱环节和百姓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从问题意识到找准问题、解决问题,用成效说话的教育奋进之笔正奋力书写着再突破再加劲再发力的新篇章。
思政教育:爱国情涤荡心灵
2019年,“家”和“国”始终紧贴着我们每一个发烫的胸膛,并不断提醒我们,脚踏祖国的土地,抬望时代,去迎接一面红旗、一个时代光与影的灵魂洗礼。
这一年,一曲《我和我的祖国》,唱红了大江南北的每一所学校,唱响了2019年的每一个黄昏和清晨。
这一年,思政课跨过学校高高的围墙,掀起了一波刻骨铭心的全民回忆:从习近平总书记在“3·18”思政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到成千上万的师生以不同形式向祖国告白,再到弥漫全国各地中小学的《我和五星红旗同框》等红旗主题的教育活动……不论在政府内部,还是在民间,思政教育成了这一年贯穿媒体、网络、老百姓生活的一个热词,占据了人们生活的公共频道。
这一年,“红色”染红了我们的生活。这是中国人集体“寻根”的一年。在北京展览馆举行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上,一张张图片、一件件实物、一段段视频、一项项互动体验,将每一个平凡的你代入其中,“讲述”每一个不平凡的故事。
这一年,一堂堂以2019这个“红色”之年为背景的思政公开课,不仅唤醒了人们内心最温暖、最柔软的情感,而且向学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直观演示了思政教育丰富的素材来源,以及它源自生活又回到生活的本来样子。2019,已成昨日。2020,一个新的时代已然开启。面对5G带来的信息大爆炸,学校思政教育将以什么样的新样态,把我们带入21世纪下一个崭新的十年,这也是学校思政教育留给2020年代的一个问号。
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的跨越之举
这一年,对于基础教育来说,是对质量提升建梁立柱的一年,更是关键领域有所突破的一年。这一年,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三个文件接连印发,国务院召开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标志着基础教育迈入全面提高育人质量新阶段。对标中央要求,目前,天津等19个省份已提出落实思路举措。义务教育招生、“三点半”难题、“大班额”、城镇小区配套园治理、控辍保学、中小学生“减负”……是家长的烦心事,也是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的热点难点问题。这一年,聚焦民生热点,强化了“问题意识”,狠抓落实: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里,超过66%的小学、56%的初中开展了课后服务,解决了“三点半”难题;一万多所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完成整改,占应治理总数的57%;24个省份出台了中小学减负的实施方案……驶入新时代的基础教育,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已经成为基础教育重要的价值取向。
职业教育:向高质量时代迈进
这一年,“高质量”是统领职业教育各项改革的主题。
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贸易摩擦频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方式转变的紧迫性,呼唤职业教育输送更多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
2019年初,《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应运而生,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长期以来,职教界一直在为打通“立交桥”努力,而现在,一条与普教并行的、职业教育的专属跑道正在建立。
这条跑道上,除了打通断头路、向两端延伸,还进行了提质扩容的升级改造。“双高计划”,197所高职院校首批入选,舞起职教改革发展的龙头。“高职百万扩招”,向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敞开机会之门。“1+X”证书制度试点,拉近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距离。产教融合型城市、行业、企业建设试点,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一批新专业和专业教学标准主动对接新业态、新需求,为职教人才培养保驾护航。站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节点上,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山丹培黎学校的重要讲话言犹在耳,“职业教育大有可为”!
高校科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11月2日,国家新药甘露特钠胶囊上市,填补了全球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治疗领域17年来无新药上市的空白。
12月16日,北斗三号全球系统核心星座部署完成,2020年中国将织成“天网”。
太阳系外是否还有适宜人类居住的行星?“觅音计划”开启了中外红波段天文学观测的新纪元。
……
从跟跑者到并跑者,从并跑者到开拓者。2019年我国高校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体制机制配套改革等方面可圈可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
《高等学校基础研究珠峰计划》在高校布局建设脑科学、量子信息、疾病分子网络等7个前沿科学中心;锦屏深地实验室、海底观测网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取得突破。
9月,科技部、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相关自主权的若干意见》,实行“里程碑”式管理和“包干制”,进一步为科研人员松绑赋能。随着“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版本的实施和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的实践,本科教育全面振兴,为攻坚“卡脖子”难题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生力军。
教育脱贫:最后的冲刺
脱贫进入攻坚期,战鼓声声催人进。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曾遥不可及的梦想今天离我们如此之近,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即将画上句号。过去一年,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最后冲刺阶段,教育系统迎难而上,将人才、科研、文化优势转化为脱贫“利器”,书写了新的篇章。
聚焦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消除城镇学校大班额、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推进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成为三大重点工作任务,努力补齐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短板。抓好控辍保学,是拔掉穷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一系列文件密集出台,为打好控辍保学攻坚战保驾护航。
“培养一名技工、致富一个家庭。”过去一年,职业教育发挥了在攻克深度贫困地区堡垒中的突击作用,为贫困学子改变命运、实现人生出彩创造了条件。高校正成为脱贫攻坚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自2012年44所直属高校纳入国家定点扶贫工作体系以来,各直属高校把自身特色优势与定点扶贫县发展短板相结合,逐步形成了具有“高校品牌”的特色扶贫路径。今年,75所直属高校尽锐出战,全部投入扶贫工作,20个县实现脱贫摘帽。直属高校定点扶贫交出了亮丽的成绩单。
义务教育:兜住公平的底线
2019年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门槛上,作为“两不愁三保障”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已进入最后的冲刺期。
这一年,一个个辍学的孩子返回了课堂。教育部把控辍保学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纳入2019年“奋进之笔”重点工作,密集出台了一个接一个文件,层层压实工作责任,健全精准控辍长效机制。并着力加强两类学校建设,严格乡村小规模学校撤并程序,防止因上学远而导致辍学。
这一年,政府在兜住义务教育质量的底线上持续下功夫。基础条件的均衡不代表真正的教育公平,政府在消除“大班额”、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发力,义务教育“城挤村弱”得到有效缓解,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取得明显成效。这一年,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的“最后一公里”之路,正在从“遍撒胡椒面”式的大水漫灌转到精准滴灌。政府用精准思维做好义务教育的“兜底”工作,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选择有尊严、有价值的教育道路,这样的帮助不仅符合现代文明尺度,也能让孩子们更好地意识到教育的价值,从而借助教育改变个人的成长路径和命运,最终助力中国逐梦前行。
学生减负:步伐坚定有力
一直以来,中小学生减负,都是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2018年年底,教育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了“减负30条”,此后,宁夏、重庆等20余个省份陆续出台了地方的实施方案。
但伴随地方方案的实施,部分家长对减负提出了质疑。这场争论背后,实际是对家长、政府等各方在减负观念和目标上的纠偏:减负并非让学生没有负担,而是要让负担保持在适度范围之内。
这一年,随着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的触角从线下延伸到了线上。然而,减负困局的产生有诸多深层原因,即便把校外培训机构纳入了规范有序的轨道,也仅是漫漫征程中的一步。
减负其实指向的是教育改革的系统性命题,需要从提高质量、优化课程、科学评价等方面综合施策。
全国教育大会以来,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改革发展3个文件的印发,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迈入全面提高育人质量的新阶段。2019年11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等3个重要配套文件,其中不少举措,都与“减负30条”的要求一脉相承,将对教育教学改革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如果将此轮减负放置到几十年减负举措的大背景下,不难看出,学生减负正在走向系统化,也让人们对真正解决这一“老大难”问题有了更多期待。
劳动教育:正在回归生活
这一年里,有不少家长吃上了孩子做的菜肴,感叹“孩子懂事了”。更多的是,孩子们喜爱劳动,体会到劳动的快乐和幸福……在蜜罐里长大的孩子用行动告诉人们,他们不是不能劳动,有时只是缺少机会。
在过去任何时候,从未像2019年这样密集地强调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在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和德育工作的相关文件中可以看到,劳动教育被推到了教育改革的焦点位置。
11月,中央深改委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更确立了劳动教育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重要内容的地位。
而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不只有“泥土”。在2019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特别指出:“要找好载体,通过日常家务、手工制作、非遗传承、学工学农、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多种方式加强劳动教育。”劳动教育有了新的时代内涵:不只是培养劳动技能,更要树立劳动精神;不仅要培养劳动者,更要培养有责任有担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劳动教育的回归才刚刚开始。相信在师生家校社的共同努力下,“不努力只能扫大街”等对劳动价值的误读将成为过去。
体质健康:小运动撬动学生“大健康”
为破解学生体质健康困局,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在过去的一年里创新举措,以发展足球和保护学生视力作为撬动学生体质健康的支点,一方面深入推进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扎实做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使学校体育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校园中踢球的人多了,会踢的人多了,踢得好的人也多了。”2019年,我国每周都有2000多万名在校生上一节足球课,近3万所学校组织开展经常性的课余训练和校内联赛,这也让扩大足球人口的理想照进现实。
我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严重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这不只是“眼球”的小事儿,也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问题,绝不能任其发展。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给他们一个光明的未来。“一增一减一保障”促进学生健康。“增”是增加体育课、课外锻炼和健康教育,“减”是减轻中小学生不必要的学业负担,“保障”是从师资、场馆设施条件、制度等方面,保障实施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
在线教育:规范中健康发展
如果用一个词概括2019年我国在线教育发展,那么,“规范”二字可能最为贴切。
首个从国家层面规范校外线上培训机构发展的重要政策,首个由国家层面发布全面规范教育APP的政策……一系列重磅政策的密集出台,填补了我国在线教育治理的政策空白,结束了其“野蛮生长”的发展态势。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全国已完成对718家校外线上培训机构,115622名培训人员、3463门课程的备案排查,并对存在问题的培训机构提出了整改要求;截至2019年12月24日,教育部已公布两批教育APP备案名单,全国共有628个教育APP通过核验……
2019年,在线教育治理全面上线,这是对提升教育管理水平、优化教育服务供给呼唤的有力回应,也是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在规范中发展、在规范中前行,这一年,在线教育产业迎来的是发展新机遇,打开的是广阔新天地。
这一年,作为教育服务重要部分的在线教育,重整行装再出发,步履坚定、方向明确,为中国教育带来新变革,也带来更多新希望。
曾有少数人担心,国家加强对在线教育的规范治理,会不会给在线教育行业带来“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尴尬?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引导规范管理,是手段;有序健康发展,是目标;规范管理是在线教育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这是在线教育发展到当下的所急所需。不难看出,党和政府对在线教育的规范治理引导,采取的是疏堵结合、标本兼治,坚持政府、市场、社会同向同行的路向。可以想见,作为全世界在线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互联网+”教育将激发教育改革发展更强劲动能,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学前教育:圆幼有所育的美好期盼
底子薄、欠账多,从目前我国整个教育体系来看,学前教育仍是一大短板。
如何办好新时代学前教育,实现老百姓幼有所育的美好期盼?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回望2019年,各地以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为抓手,吹响了扩大、维护和巩固学前普惠资源的攻坚战。
这项治理工作,超越了教育系统内部,涉及范围广、利益牵涉大,为了打好这场硬仗,2019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文件,明确绘制出了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的时间表,各地开始了紧锣密鼓的治理工作。截止今年11月,全国已完成整改任务的城镇小区配套园达1.14万所,超过了应治理总数的一半。
只有“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才能被接受,只有“被接受了的教育”才是真正地惠及儿童。2019年,在努力扩大学前教育普惠资源的同时,面对家长对“入好园难”“入优质园”的热切需求,各地因地制宜,动脑筋,想办法,通过完善教职员工待遇保障、明确普惠园办理办法等,让普惠幼儿园真正得到良性发展,办出让人民更满意的学前教育。
过去一年里,学前教育的改革,既有历史旧账要补,也有现实发展要做,这些千头万绪的难题,交叠在同一时间坐标下,改革不可谓不难,任务不可谓不重。但是,站在岁末年初,我们仍然看到,知难而不退,愈难而越勇的学前教育改革,正深刻、全面地发生在华夏大地上,而这背后,是对咱们老百姓“幼有所育”这一热切期盼的最强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