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公办民办学校同时招生的话题甚嚣尘上,牵动了不少家长的心。
有意让孩子上民办学校的家长,开始四下打听,明年到底会不会摇号,自己家孩子能上这所学校的几率有多大,通过什么途径保证一定能上。
而有的家长则因为考虑到摇号问题,开始琢磨其他的择校路径,甚至动了买学区房的心思,真可谓用心良苦。
多地已实施,岛城明年出方案
事关教育的任何一点变化,都牵动着万千个家庭,牵动着万千家长的心。
连日来,外地的诸多变化也被各路媒体整合、梳理出来,且看以下动向:
今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做好2019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首次提出,民办、公办中小学同步招生,民办中小学免试入学。
今年6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
7月10日,宁夏银川市紧急取消原有的招生方案,实行民办全摇号;7月11日,陕西宝鸡市紧急取消原有的招生方案,实行民办全摇号;7月25日,吉林长春市出台招生新政,实行公民同招,民办全摇号;8月13日,广东省征求意见稿,明确实施公民同招,民办全摇号;8月19日,江苏省出台新政,明确实施公民同招,民办全摇号;10月28日,浙江省教育厅发布《浙江省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出实施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招生,公办、民办普通高中按审批机关统一批准的招生计划、时间、范围、标准和方式招生,不得采用衔接班、预录班、新生军训等方式变相提前招生。
11月5日,青岛市教育局副局长姜元韶做客“民生在线”,明确表示,市教育局前期进行了广泛调研、召开了相关学校的座谈会。目前,正在研究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招生的实施方案,方案草稿形成后将进行征求意见。文件出台需要一个过程,预计在2020年春季正式发布。
虽然关于公民同招的话题一直是教育圈的热点,但正式进入到青岛市民的关注视野中,还是从官方答复开始的。“从这个月才真的感觉离自己近了,确确实实会在青岛实行”,有家长表示。
民办学校“抢占生源”受诟病
这项初衷为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的措施,引发了多方讨论和关注,更有的民办学校开始“花样百出”。
比如,日前新华社官微发布的《树叶刚黄,北京市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冬令营报名已有点“疯狂”》,曝光了北京市一所民办校以冬令营之名提前圈地招生的内幕,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家长们缴纳6000元的报名费毫不含糊,2000多个名额几分钟网报一抢而空,现场收现金不开发票,家长为捡漏翻遍垃圾桶……而这款冬令营产品如此抢手的原因,就是因为,它实际上就是“考试筛选孩子”,即“掐尖”。
而这种现象也暴露了民办学校多年以来为人所诟病的一招生存策略:择优录取,抢占优质生源。
虽然青岛的家长不像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那般焦灼,但也闻风而动,时刻关注着自己意向中的民办学校的动向。跟民办学校招生相关的咨询和打探明显多了起来。
本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小学校长告诉记者,民办学校招生确实存在“掐尖”现象,“之前有民办学校联系招生,明确表示要最好的、最有天分的孩子,哪里有那么多有天分的孩子呢?这样的孩子上了民办,公办学校的好学生自然就少了呀。”
据了解,之前民办学校的招生有较大的自主权,“跟公办名校一起招生,民办学校可以对学生和家长说,要是你去了公办那边报名了,我这边就报不上了,逼着优秀学生和家长做抉择;面对优质生源,就说自己的招生还在进行当中,面对成绩平平的孩子,就跟人家说我们已经招满了”,这种“看人下菜”、“抢占生源”的行为,虽一直被教育业内诟病,但却被市场和家长买账,因为“经过筛选的孩子”更容易出成绩。
同时,也有校长告诉记者,岛城几所民办初中学校对区域内公办学校的冲击确实存在,“市南东部片区的几所初中,其实师资力量和办学水平并不差,就是好生源流失了”。
但聚焦家长和民办学校自身,面对新政将至,诸多政策细节才是他们关注的重点:民办学校的小学还能否直升初中?电脑派位的比例占多少?原来有办学合作的单位职工子女怎么办?
家长之问:能否让我们更从容?
尚未实施的政策,已经开始影响家长的选择。
家住老四方区域的市民刘先生辗转托人向记者打听更加细致的招生政策,原来,他家孩子目前就读小学四年级,所在的小学办学质量不错,但是对应的初中不太理想,原本全家人计划将孩子送到民办学校上初中,但是,公民同招、电脑派位的消息传来,让他有点摸不着底,“我打电话问了学校,人家说等通知,目前还没有确切消息”。
与此同时,刘先生又开始考虑购买浮山后的学区房,“即便是要参加二实验和六十五中的摇号,好歹也算有个保底的”,但是,这就面临着孩子的转学问题,“听说房子和户口都在二实验的片区,可以直接参加二实验的电脑派位,但是这个政策将来会不会改也不知道”,所以,他和妻子都很纠结,就怕掉到招生政策的空里,导致“竹篮打水一场空”。
从明年开始公民同招、电脑摇号,从明年开始,取消义务教育阶段特长生招生,诸多新政的导向,就是为了教育公平和均衡,但也有学生家长表示,“教育是刚需,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也是刚需,希望管理部门能让学生和家长更从容,而不是因为各种变化而加重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