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小记者对话《寂静的孩子》作者袁凌 聆听心灵的故事

2019-09-23 16:39 来源:青岛十七中

  9月20日,青岛十七中学生记者团在万象城方所书店聆听媒体人、作家袁凌老师的讲座,探究背后的故事。《寂静的孩子》这本书是袁凌老师于2015年3月落笔,直至2019年3月创作完成的,该书旨在关注当代孩童生存与精神状况。

  “社会上不缺热门题材,为何您会以“寂静的孩子”为题进行创作呢?”分享会开始时,袁凌老师根据会场提问,回答说:“因为自己出身农村的关系,更加关心与自己生活贴近的人或是群体,比如与自己本身相似的人,有自己语言表达特色的人,有自己独立思想但被压制的人等等。”

       袁凌老师指出:“其实自己去贴近一些原乡儿童与流动儿童的生活不是经历苦难而是被治愈,那些孩子的勇敢与善良并没有被生活的苦难所磨平,他们始终有积极向上的精神。”他在采访中特别提到:“我们不回避苦难,但没有必要去强化苦难,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世界。”

   学生记者吕笑帆提问:“这本书凝聚了您的很多心血,您在创作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

       袁凌老师回答说:“在创作这本书时,我走过了许多地方,尤其是中国的许多偏远贫困地区,那里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心理状态较城市孩子来说有很大不同,这是中国存在的一个很现实,很直接的问题。这些孩子中,有家庭条件不好,但是成绩优异,认真刻苦的;也有身患多种疾病,积极面对生活,但最后仍然带着遗憾离开世界的;还有因为参加过一次与城市孩子互换生活的节目,就无法再回到艰苦条件中的。这都是社会最真实的现象。”袁老师亲自走进他们的生活,用文字记录最真实的人性。

  “我试图突破公众对留守儿童概念化的认知和情绪上的关心,使人们切实体会到这个边缘群体的困境,了解他们更复杂的处境。我只将这些一个个小故事分成六辑交给出版社,由他们命名。”从袁凌老师的回答中不难看出,在他看来,此书更重要的是呈现孩子们最本真的生活状态。

         这本书一定程度上能够唤起社会对孩子们真实状态的关注,正如袁凌所说,他们与城市人们的距离也并不遥远,一旦人们愿意打开眼睛和耳朵,就会发现世界不再寂静,布满了条条奔腾的瀑布,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滴迸溅的水珠。

  让学生记者们感悟颇深的还有袁老师说的:“最可悲的不是生活条件的贫穷,而是没有认真的努力生活,最可怕的不是突如其来的疾病,而是从未找到生活的方向。只要有生活的勇气在,一切都不会显得可悲!”

       采访中,袁老师还阐释了自己对语言独到的见解:“现在的小说内容丰富,语言优美,但是却缺少真实性。有些作家已经与现实生活脱离了很久,单凭想象去写作,去编撰书中的痛苦。其实真正走到底层观察人们的生活会发现,那里不仅有黑暗,也会有人性的光芒,我希望带给读者的都是真实的事情,而不是凭借自己的想象和虚构编纂的故事。”短短几句,令在场观众受益匪浅,感慨良多。

  通过此次与袁凌老师面对面交流,学生记者们深刻明白了不论是谁都要对生活充满希望,即使结局不尽如人意,也要努力奋斗,同时要尊重每一个人,尊重他们的生活方式,尊重他们的语言表达,这就是善良,是人性的光芒。

       人性是做人之本,作为高中生,每位学生都应把握好做人之本,对父母尊敬、对姊妹爱护、对朋友诚心、对同学和睦,努力向善向上。面对留守儿童,要平等对待,世界之大,人生来就有不同命运,但命运也是公平的,每个人都有权利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人生中大放异彩。

  秋天突至,在针脚编制的时光里,树叶虽然枯黄,但是叶脉仍然温润,有些孩子虽然外表被苦难所打磨,但是心灵仍充满温暖,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够仰望天空,心怀信念。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 - 爱青岛新媒体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