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据一项调查显示,高达百分之七十的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有过偷窃的行为,而且其中很大一部分发生在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身上常常会出现种种问题,而这些问题中,最令父母畏惧且头疼的,可能就是偷窃。
那么,孩子们都是出于什么原因选择偷窃的呢?
岩井俊二深度刻画问题少年的电影《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中有一个情节:14岁的少年雄一非常喜欢歌手莉莉周,但他的零花钱又被不良少年抢走。面对莉莉周的新专辑,他最终选择了偷窃。大部分孩子偷窃的直接原因都是需要得不到满足。
>>>02<<<
但也有一些偷窃行为的动机就不像上述例子那样一目了然。有个朋友曾对我讲述了她的亲身经历:在她四五年级时,爸爸妈妈给的零花钱她基本都花不完,但她却突然开始偷父母放在冰箱上的零钱,每次就拿两三块左右,拿了也不花,就是放在储蓄罐里。
她的父母发现此事后,首先采取的对策是增加女儿的零花钱。可她还是忍不住想拿,而且拿的更隐蔽了。爸爸再次发现后严厉地责骂了她一顿,她很自责,伤心,但同时深深地感觉到内心有一种匮乏感,这股冲动驱使着她在消停了一周又故态复萌。终于有一天,她的妈妈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选择和女儿好好谈这件事。
她们坐在床边的地上,她一直在哭,妈妈却没教训她,而是态度温和地与她沟通,耐心地询问她内心的想法与感受,一层一层地向下挖掘原因。在和妈妈的谈话中,她渐渐意识到,自己的这一行为可能与自尊心太强有关系。
她自小学习从来都是年级第一,什么都不输别人,就算哪方面不行,也要加倍赶上去。这渐渐地成了她的行为理念。可那时,她班里有个女孩的爸爸是市长,家里的条件非常优越。而且女孩的学习成绩也非常出色,是仅次于她的第二名。
于是,这个女孩在她面前并不像其他同学那样敬佩羡慕,甚至常常有一些显摆的举动,这就强烈地激起了她的好胜心。她觉得自己学习比那个女生好,零花钱也要比她多,这样才能完完全全地赢过她。正是这种“想赢”的潜意识促使着她一直偷窃,将储蓄罐塞得满满的来获得内心的笃定感,让她相信自己一定会比那个女生强。
这个女孩内心的想法在成人眼中可能会显得十分幼稚可笑,但对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来说,却是再正常不过的。孩子的心智是需要逐步成长的,仅仅懂得道理没有用,每一个道理都需要结合事实与情绪进行充分的体验之后,才能成功内化进孩子的价值观中。由于这一内化的过程通常需要有经验的成人对孩子进行帮助才能顺利进行,所以此时,父母、老师的行为就变得尤为重要,甚至会深深地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
那个女孩的妈妈的做法就颇可圈可点。她面对女儿的哭诉,一边给她擦眼泪一边说:
“人的家世是无法选择的,也许那个同学家有钱,但你怎么知道她爸爸妈妈是不是像你的爸爸妈妈一样相爱呢?成功和幸福包含着很多内容,绝不是单一的成绩好、有钱就能衡量的。这世界上有些东西不值得攀比,因为还有很多很多比它们更有价值的事物,值得我们花精力去追求。”
这位妈妈虽然不是心理专家,却在那时给了她女儿最好的心理辅导。她的温言软语让女儿充分体会到了母亲的理解和爱,也因此能够发自内心地相信与认同母亲传递出的价值观与理念。这个女孩动情地告诉我,从那以后她就特别崇拜妈妈,觉得妈妈是一个特别温暖的人,她也被影响得觉得做人就应该对谁都好。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充分看出,她的女儿从母亲那里获得了巨大的内心能量,也成了一个真正内心强大温暖的人。
>>>03<<<
这就是好的教育会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温暖贴心的一席话,胜过无数句刻板的教育。但有些家长自身内心缺乏足够的能量,往往会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时恨铁不成钢,将内心激起的负面情绪用批评甚至责打的方式发泄到孩子身上,这往往会对孩子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
在电影《关于莉莉周的一切》接下来的情节里,学校老师请来了雄一的母亲谈及此事时,母亲不顾老师一再的劝阻求情,当面劈头盖脸地痛打雄一,并反反复复地念叨:“哪怕是一张CD,偷了就是偷了!”
她甚至在离开学校后自行搭车离开,丢下雄一独自骑自行车回家。母亲希望用自己的愤怒、痛心和冷遇来使雄一认清自己的错误并做出改正,却根本没有想过要好好与儿子沟通,当然也就无从知道儿子已经被不良少年欺负得生不如死,身体和心灵都已经遭受了非常严重的打击。她的行为使儿子越发孤立无援,最终在失去了一切希望和憧憬后举刀杀人。
每一颗孩子的心起初都是纯真无暇的,每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都会犯错误。教育的目的不是惩罚与杜绝错误,而是帮助孩子在错误中得到心智的成长和价值观的完善。而错误和成长之间唯一的纽带,是爱。
作者简介:曹怀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咨询实践超千小时,主擅领域包括婚恋情感、人际交往、两性心理、人生规划、家庭关系等。微信公众号:心理咨询师曹怀宁(caohuaining)。新浪微博、知乎、头条号:心理咨询师曹怀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