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如何做家长?从《小欢喜》里找找启发

2019-09-05 14:03 来源:半岛教育直通车

    开学伊始,熊孩子归队,你觉得轻松了吗?或是孩子的学业一紧凑,你也跟着紧张起来了呢?

    就在前几天,青岛市教育局开展“百万家长进校园”活动,给全市的中小学生家长提供了一个干货满满的“校园开放日”,几乎每所学校都召开了形式多样的家长培训会,类似于家长学校的那种,期望能够通过这样的家校沟通形式,构建家校共同体,取得教育合力。

    学校和老师讲的内容,你懂了吗?你都能做到吗?做父母,咱的水平达标吗?

    刚刚过去的这个暑假的热播剧——《小欢喜》,《小欢喜》中呈现出来的多个家庭模式,很现实,咱们或多或少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两相对照,一起听听专家怎么说吧。

良好夫妻关系,铸就“生命的铁三角”

剧中人物:

    在《小欢喜》中,有一个情节让不少观众产生反思。

    剧中学校为了给孩子们减压,专门请来青少年心理辅导专家。心理专家孙老师,有着丰富的专业知识,他的辅导不是泛泛而谈,而是通过一个个小游戏,引起孩子们的互动。

    他的第一个游戏是让孩子们做自我介绍,大声报出自己爸爸妈妈的姓名。第二个游戏是每个人拥抱左右两侧的队友。从孩子的表现,资深的孙老师的发现了其中的问题,有的孩子在报出自己父母的名字时感到有压力;有的孩子在互相拥抱的时候,时间比较长;有的孩子则在这个过程中甚至会留下眼泪……而剧中模范家庭养出的孩子——方一凡,一下被认出“他的家庭日子应该是很幸福的”。

    作为观众,看着屏幕里不同家庭的孩子所表现出不同的反应,不得不感慨原来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这么大。

    当你埋怨自己的孩子不够大方,不够自信,不够随和从容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很可能是自己的原因?

专家观点:

    青岛市金钥匙幼儿园园长于锦衣直言,每次开家长会她都会问,亲子关系重要还是夫妻关系重要,“原来百分百的家长会说亲子关系重要,但是这两年逐渐变化了,大家开始意识到,夫妻关系是根基,夫妻关系好,家庭氛围好,孩子就有安全感,有安全感的孩子不会折腾”,于锦衣园长说,良好的亲子关系+管教=顺从,这样的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会安静,而恶劣的亲子关系+管教=叛逆,她建议,作为家长的我们,要为孩子铸就“生命的铁三角”,只有夫妻关系的根基打牢了,处在顶端的孩子才能得到顺畅的发展,夫妻关系恶劣的,“没有安全是第一位的,孩子也会出现问题”。

(该图由青岛市金钥匙幼儿园提供)

    当然,要做像黄磊和海清饰演的角色一样模范的父母,并不容易,更何况一个巴掌拍不响,我们需要积极、主动地构建家庭同盟,夫妻二人作为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目标和策略要一致。

自我成长、自我教育,用身教影响孩子

剧中人物:

    剧中的英子一家,是典型的离异家庭状态。因为离异,单身母亲宋倩把所有的生活重心全放在女儿身上。她含辛茹苦地把女儿养大,盼着孩子能考上最好的学校,也希望她留在自己身边。可是这些付出和期望,却在不知不觉间变成了控制。宋倩常挂在嘴边的经典台词是,“你可是我的一切啊。”“妈妈都是为你好啊。”

    无论在家还是在学校,英子无时无刻都活在这种压抑的控制之下。在这种亲子关系中长大的她,表面上看,乖巧懂事,可实际上,她是剧中三个主角孩子中最敏感的一个。在宋倩全身心的奉献之下,她怕妈妈伤心,所以承载起“清华北大”的厚重期望。可无死角、全方位的控制,让她的压力根本无法疏解。

    英子无时无刻不在忍耐,她身上的压力又无人与她开导分担,直接导致了她患上抑郁症,最后甚至崩溃到要跳海,而这样的悲剧和她妈妈对她的“高压控制”是无法分开的。

专家观点:

    宁夏路小学校长焉永红说,剧中的单亲家庭,完美体现了家长的教育焦虑,“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单亲家庭客观存在,我们能够理解单亲家庭监护人,肯定是想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孩子身上,希望能够在孩子身上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看到自己的期望在孩子身上实现,但这难免会出现一种先入为主的状态”。

    焉校长说,这样一种心情,仅仅是站在家长角度的一种考虑,而没有从孩子的角度看待成长。“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育人的过程中,家庭教育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我们需要从思想上、观念上重新去认识孩子,重新去认知自己,亲子情是世界上最美的一种缘分,作为成年人,我们要认真地考量、审视自身,更重要的是要实现自我成长、自我教育,通过身教的力量传递给孩子,什么是坚守、担当和责任,而不是在不关注自身的情况下,把压力转移到孩子身上,形成教育焦虑,甚至恶性循环”。

    焉永红校长说,细想起来,家长的这种焦虑不就是为了孩子好吗?既然是为了孩子好,怎么能让这种好让孩子感受得到,这需要家长静下心来,蹲下身子来,仔细考虑教育中的尊重、平等和陪伴,促进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感受孩子成长的喜悦。

早期良好的家庭教育,效果事半功倍

剧中人物:

    剧中“留守儿童”季杨杨面对父母的突然“空降”也没有立即展示接纳。他的世界充满动荡和不安全感——从小父母就离开了,他先是跟在奶奶身边,奶奶去世了后,又住进姥姥家。在父爱母爱都缺失的环境中长大,季杨杨变成了一个“顽劣”少年。空降回来的父母虽觉得他有些“高冷”,不过他们仍然决定要将这些年孩子缺失的父爱母爱一点点地补回来。

    季杨杨的父亲季胜利是官员,难免有点官腔,有些爱面子,在刚开始的父子接触中,季胜利总是想让儿子听从自己的想法,但却处处碰壁,这和他们亲子关系的长久缺失,是离不开的。不过他也并没有因此放弃,对待妻子和孩子,他始终在努力做到陪伴和关心。他能在父子关系僵化时,当着孩子同学和家长的面,低下头认认真真地道歉,当众给季杨杨深深鞠了一躬。而现实生活里,又有多少父母能做到呢,往往都是孩子错就是错,自己错却死也不承认。

    季胜利说要回归家庭,说到就做到。他会在早晨起床给妻子和孩子准备早餐,会主动了解并参与孩子的兴趣爱好,会耐心劝说孩子穿秋裤,也会在妻子得了癌症时学习如何煲汤。就凭这这些,季胜利所展现出来的态度就已经赢了很多父亲。

专家观点:

    针对没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导致的家庭教育问题,金钥匙幼儿园园长于锦衣说,父母的陪伴很重要,“陪伴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于园长形象地举例说,为什么一把小小的钥匙能打开一把锁,而用大铁棍却捅不开,是因为钥匙理解他的“心”。

    她也再次提到了尊重二字,要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不是父母人生的替代品,“具体到我们的现实,就是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使命,父母不能包办代替,剥夺孩子一切权利,吃饭张嘴、衣来伸手,也是一种剥夺,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权利”。

    于锦衣园长建议,我们多做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建设者,而不要去做批判者和“拯救者”,从越早的时候打下良好的基础,对孩子的成长越有利,效果也会事半功倍,等到孩子大了再去努力,效果就会微小而艰难,这也是金钥匙幼儿园孜孜不倦开展家庭教育的目的和初心。

思考:

三个关键词,构建良好的关系

    青岛实验初中副校长陈思通过三个层面来看待分析《小欢喜》带给我们的思考。

    第一个就是爱,“父母之爱,可怜天下父母心,对孩子的关心关爱是父母的职责所在,但我们给孩子的爱更多的体现在学科学习上,这样的爱太狭窄,家长们爱得深,导致过度焦虑、人人自危,怕孩子出现一分一毫的差池,反射出来的是家长的自责、愧疚和焦虑的感受。他建议,咱们用爱的方式,用爱孩子的这颗心,去温暖孩子,靠近孩子。

    再一个关键词就是尊重,家长们把自己的人生经历转移嫁接到孩子身上,固然是好事,但社会发展那么快,家长也需要学习,听大人的话,没错,但是怎么听,听什么,每个家庭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解决。陈思副校长建议,不要总是眼里盯着别人家的孩子,要尊重自己的孩子,尊重规律,静待花开。

    第三个关键词就是理解,“理解是基于关爱和尊重的,家庭、学校也要相互理解,我们共同来理解孩子,《小欢喜》中的沟通情节很真实、很现实,是对现实的反映,这说明大家都存在这种情况,“面对焦虑和问题,家长也要理解,并不是我自己这样,我们是一个战壕里的,我们要一起战斗,但斗的不是敌人,是困难”。

处理好自己的事儿,别让孩子担心

    而青岛五十九中心理专职教师、青岛市家庭教育讲师团专家于明东的解读则更加简单明了、明确清晰:家长首先要把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处理好,家庭关系稳定、家庭关系和谐、自己的工作照常,不要过多的关注孩子,“有的时候过多的关注,会带给孩子更大的焦虑感,家长要是自己的事情处理不好,也会让孩子担心,导致孩子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于明东直言,好多家长只关注孩子,没关注自己,也没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和承担的责任,“这是很容易被忽略的事儿”。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 - 爱青岛新媒体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