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名校长 | 周韫轶:恒持躬耕态度,做一个理性的教育追求者

2019-08-12 17:51 来源:市北教育和体育

  7月23日,山东省教育厅公布第三期齐鲁名校长、第四期齐鲁名师建设工程人选名单。有20名校长获评第三期齐鲁名校长建设工程人选,其中市北区4人,分别是青岛第六十五中学高福生、青岛第四十四中学张青涛、青岛大名路小学周韫轶、青岛四方幼儿园孙颢丽,占全市20%;有39名教师获评第四期齐鲁名师建设工程人选,其中市北区5人,分别是青岛第三十四中学钟宪涛、青岛第五十三中学小学部纪红、青岛洮南路小学王璐瑶、市北区第二实验小学徐亮、市北区乐安路幼儿园刘晓,占全市12.8%。市北教育和体育微信将分期对新入选的齐鲁名校长、齐鲁名师进行事迹展播,欢迎关注。

  地处生活气息浓厚的台东,紧靠幸福大院,一墙之隔就是居民区,隐于市的青岛大名路小学,是真正意义上老百姓家门口的小学。巴掌大的校园,让这所老城区小学堪称岛城“袖珍”。但螺蛳壳里做道场,小学校同样办出了大教育。为了让学校突破“小”限制迎来“大”格局,校长周韫轶与全体老师一起,用8年的精耕细作趟出了一条学校提速发展、格局大开的办学之路。

  定向:积聚学校发展的高位势能

  2011年,周韫轶调任青岛大名路小学,既往16年的工作经验,照搬过来显然“水土不服”。面对学校狭小的办学空间,审视教师发展的不同困惑,感受家庭与学校教育的相对隔离,这些真实问题倒逼着周韫轶克难求进,明确方向。她首先在干部教师中提出“小学校,也要办大教育”的办学格局,在借鉴“全纳教育”和“个性化教育”的基础上,2011年于学校首届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上,确立了“纳”文化的办学理念,教育价值为“容纳差异,促进平等,倡导多元,发展个性”。大名路小学的“纳”文化就是要坚定不移的回应教育民生问题,就是要包容并接纳学生差异的家庭背景及成长经历,教师不同的个性特点及专业基础,为所有师生提供适切发展的平等机会,满足他们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

  从问题审视到顶层设计,再到体系架构,继而整体实践,周韫轶走对了这条从价值观到方法论的办学理念之路。

  突围:专注学校变革的行动聚焦

  一所学校的突围,必将是方向、制度、文化、标准、工具的综合构建过程,而“思考永远是问题,行动才是答案。”寻找学校提速发展的答案,就是行动聚焦具体工作。

  多措并举,让办学理念真实落地。周韫轶通过8届“可持续发展研讨会”、“纳言纳行的征集”、“我做文化宣讲员”、“全纳教育论坛”、“课堂中的‘纳’文化”等举措,真正将理念内化在教师教育教学的具体行为和学校生活的具体细节中。

  多维联动,让学校治理真切生效。她带领制定学校章程,组建校务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编撰《管理权限清单》,实现“清单的自我优化”,向教师、家长、学生这些学校管理的利益相关主体让渡权利,把现代学校制度落地校园,成为区域试点学校,先后接待全国各地教育同行专题调研十余次。

  多元课程,让师生成长真正增值。周韫轶始终将“回答好学生进入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作为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价值定位,构建了“成长+”课程体系,形成“一主线、三层次、五领域”的课程结构。2015年,在国内创新设置“微学期”,将五一、十一后的一周暂定教学进度,集中推进项目式学习,成为较早落实STEM教育的业内学校。连续三年,受邀在全国省市STEM教育研讨会上分别围绕“教与学方式的转变”、“课程形态的解析”、“STEM教师的进阶成长”等专题进行经验推广,并立项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山东省“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

  多力助推,让队伍建设真实跃升。周韫轶创新实施了“发展机构‘两会’的建立”,“专业发展合同的签订”、“双导师的聘任”、“重点工作项目制”等举措,总结行动建议,发表论文多篇,形成专著推广,在国家省市级的经验介绍也多达十余次,辐射带动一批实验学校推进改革。更喜人的是教师群体专业发展自觉性增强,理论性厚实,学术性提升,一大批“四有”教师次第而出。学校获评省“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示范学校,市校本培训示范学校,市多个学科实践基地、青岛大学本科及研究生实践基地,成为区域优质学校范本。

  创生:呈现同轨行进的未来可能

  青岛大名路小学几年间异军突起的发展,成为岛城教育界具有较高辨识度的典范,而周韫轶的发展与学校同频共振。她是从课堂里走出的校长,目前仍任教一线,这使她始终以课堂实践的专业高度,具有指导教育教学的话语权。作为全日制教育管理硕士研究生,获评山东省特级教师、山东省教学能手、齐鲁名校长培养工程人选、青岛市拔尖人才、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实践导师,参与教育部小学校长高级研究班学习培训。

  周韫轶用理性的教育研究思维,保持着学校管理改革创新的适度超前,“学生惩戒的实践研究”、“赋权家长的边界设定”、“微学期”专利的申请、“基于大数据的教师专业发展平台的建设”、“STEM教育校本化的实施”,都是以她持久不竭的改革创新精神支撑的。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周韫轶将心安顿在教育,在道与术,行与知中把握校长的角色张力,探求学校的发展规律,自然承担一份朝向未来的教育使命。朝向未来,日拱一卒、持守正途,周韫轶会一直在路上。

  (供稿:青岛大名路小学)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 - 爱青岛新媒体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