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老师紧缺,政治老师富余,新高考政策有哪些问题?

2019-05-30 19:07 来源:腾讯教育

  继4月23号辽宁、广东等8省市同步公开新高考改革方案后,最近一个月里,不少学校、学生和家长开始进行选科走班。有的学校快刀斩乱麻,紧跟政策快速完成分科。但有的学校因为涉及对教室、教师资源的重新分配,仍然悬而未决。

  在当下选科走班的时间节点上,学生和家长如何进行选科?学校如何把现有资源重新分配?新高考政策在现阶段暴露出了哪些问题?在和现实磨合的这一个多月里,以上问题逐渐有了更立体的答案。

  高一学生:“职业规划的问题我还没想好”

  “有没有和我一样为新高考选科烦恼的,戳我,我们一起烦恼8。”

  “今年高一,将面临选科,想问问选科跟以后的工作关系大吗?物理和历史应该选哪个?超级纠结。”

  ”我到现在都没摸清高考到底怎么计分。”

  2019年的5月,社交网站上不乏看到以上选科求助帖,其中,大多数人都对选科和未来显得迷茫。但也有学校在新政落地后快速分班。小玲就读的一所珠海普通高中,便是其中一例。五一假期回校后,小玲的学校迅速完成选科。原本的6个行政班里,选择物理和历史的人数相差无几,因此物理和历史各开了3个班。

  在选科方面,小玲向芥末堆表示,自己所在的年级选生物的同学特别多,“整个年级就20多个人没选生物。”而化学和政治的组合是选择人数最少的,“‘化学+政治’我们年级就5个人选了,生物没有化学难。“

  小玲自己则选择了物理+生物+地理三科,谈到这次选科,她表示自己曾在选生物和政治之间摇摆不定,还因此纠结了两个晚上,“怕生物学到遗传会学不下去,政治是想将来考研会容易些。”但因为生物成绩比政治稳定,最后她选了生物。

  在选科过程中,小玲表示自己是从成绩和兴趣两方面的平衡来做决定,并没有涉及到对大学专业和职业的考虑,“职业规划的问题我自己还没想好,对高一的学生谈这些还太早了。”

  和小玲相反,苗苗则从职业选择出发来选科。苗苗的妈妈贝壳告诉芥末堆,女儿对香水调配很感兴趣,未来也有意愿从事相关的工作,尽管更偏向文科思维,苗苗最终选择了历史+化学+地理的组合。为了提高化学成绩,她还报了周末的化学补习班,打算一路上到高三。

  在选科的时候,贝壳表示自己并没有帮女儿做决定,而是让女儿自己选择,她只承担“辅助”角色,帮女儿咨询做生涯规划的朋友,“我觉得其实(高考)没什么变化,选了就好好学,现在的高一学生其实没有对比,我觉得政策的影响不大。”

  走不起来的班该怎么办

  和学生、家长的“云淡风轻”相比,学校选科走班时承受的压力更加明显。

  “我们也想完全走班,但是走不起来呀。”深圳一位高中老师赵琳显得有些无奈。这话背后,其实是学校教室资源紧缺带来的后续影响,也正因为此,赵琳所在的学校至今还没完成选科走班工作。

  5月初,赵琳所在的学校又进行了一次预选科情况搜集,在3+1+2模式下的12个组合中,赵琳发现其中有6个组合的人数均在40人以下,达不到开班的要求。面对这个情况,赵琳的学校打算使用“套餐制+小走班”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套餐制”就是选报人数较多的组合直接成为固定班级,在固定班级内,在按照成绩排名分班,实现分层教学。例如,物化地组合现在有80个人选,就按照成绩排名,前40名一个班,后40名一个班,学校再根据学生程度,调节教学进度、课表和师资安排。而“小走班”就是让选报人数少的组合进行小范围走班。

  赵琳表示,根据预选科出现的几组少数组合情况,学校开始实行“干预”,进行微调,希望能把走班人数降到100人以内,“我们最多只能接受100个人走班,空两间实验室出来。”但赵琳也解释道,学校会对“干预”对象进行选择,“比如艺术生选化学、生物这种,他后期外出培训、考试都会影响到上课进度,因此会建议他选文科。”

  赵琳表示自己其实并不想干预学生的选择,“可能有些学生真正的兴趣就在他最终选择的科目上。”但从学校现有的资源来看,赵琳认为排在第一位的可能并不是学生的兴趣,而是少数服从多数,“学校不可能给5个人开一个班,配一个老师。”

  理科老师告急,政治老师富余

  除了教室资源,师资是开展走班面临的另一个问题。

  陈斌现在是广东省江门市某高中的一名老师,他向芥末堆坦言,江门地区就剩自己所在的学校还没开始选科走班。学校其实前前后后已经进行了4次预选科,但迟迟还没有定下来最终的选科时间,”预计要等6月初,高考结束后才开始走班。”陈斌告诉芥末堆。

  在最近的一次预选科中,陈斌所在的高中有800多个学生选了物理,390个学生选了历史。在他看来,学校的教室资源完全能满足走班的需求,但迟迟不开展走班,他认为和教师资源不充沛有关。“我们学校选理科的学生多,这就造成了理科老师资源比较紧张。”

  陈斌表示,目前年级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在今年高考结束后,暂时把一部分高三的理科老师调到高一,补充之后一个月教学的师资缺口。升入高二如何补齐理科老师的缺口,陈斌表示目前校领导还未对外公布方案。

  而在最近的两次预选科中,陈斌发现变化最大的科目是政治,“这个学期初本来有500多个学生选政治,但上次却只有200多个学生选。”陈斌认为,如果最终的选科结果也是相同情况,那么在文科中,历史和地理刚好能满足教学需求,政治老师则会出现富余。

  改革阵痛之下,隐性问题慢慢浮现

  除了教室和师资资源这两个大难题亟待学校解决,在一线老师看来,选科走班之后还会引起其他问题,尽管目前看来并不紧急,但后续需要重视起来。

  赵琳表示自己所在的学校因为生源较差,学生自主学习和掌握情绪的能力欠缺。“虽说大学也走班,这是个趋势,但我还是担心大面积走班学生短期适应不了。”这对生源好的学校来说也许不是一个问题,但对赵琳的学生来说,每一次小的变动都会对他们形成或大或小刺激,针对这个问题,学校目前也并未拿出解决方案。

  陈斌所在的学校位居江门市前列,学生的自身素质他并不担心。相反,走班后的传统校园文化建设可能会首先成为“炮灰”。“以后这部分也不知道该怎么开展。”陈斌表示。

  另外,因为广东是第一批开展“3+1+2”模式的省份,各大高校在选科阶段还未公布针对广东省的专业选择方案,赵琳表示,在选科上,老师和学生只能根据前两批省市的情况作为参考,“有些地方自己都搞不清楚,学生来咨询时,我也不能把我的设想直接给他。”

  拥有更大选择权仍可贵

  在最近一个月里,犹豫和踟躇是大部分高一学生、家长和学校的底色,在可借鉴性几乎为0的12个选科方案中,每一个都指向了不明确的未来,关系着大学和职业的选择。尽管不确定性增多了,但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选择权,却毫无疑问是史上最多。

  深圳前海生涯教育的CEO刘志强告诉芥末堆,新高考方案给学生的选择权体现在选科和报考两方面。在选科上,刘志强认为和大文大理不同,“就像在展示十八般武艺,现在你可以使刀,也可以使枪,但大文大理就像只让你使棍。”在报考上,刘志强认为多种组合方式扩大了专业的选择范围,“像以前文科能选择的专业大概只有30%,而新高考方案下,无论你怎么选,大学能选的专业都能超过50%。”

  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专家尹后庆曾表示,高考综合改革对高中而言,重要的是体现选择性。相比3+3模式下的20种选择和35种选择(浙江),辽宁、广东等8省市的12种组合方式从数量上明显减少,学生选择性减少这点也饱受舆论争议。另外,和前两批改革的省份一样,第三批新高考改革对教务管理、教师资源形成的挑战,在选科阶段已初显端倪,改革的阵痛逐渐蔓延开来。

  各种质疑声中,有一点不能被轻易否定:尽管不能一蹴而就,但在新高考改革的持续推进中,学生仍有选择权,个性化和多元化发展也仍有生长的空间。

  注: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出现的人名均为化名。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 - 爱青岛新媒体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