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加分何其多?那些年“拼爹”的高考加分!

2019-05-26 10:57 来源:腾讯教育

  自诞生之日起,高考加分便饱受争议,三好学生、体育特长生等加分项目,更是让无数人诟病。2015年,教育部大刀阔斧“腰斩”了超过一半以上的全国性加分项目,但地区性加分项目却依然为数不少。图解教育(微信号:tujiejiaoyu)还发现,此前高考加分受益者大多数来自大中城市,父母文化程度高、行政职务高、经济条件好。毋庸置疑,无论初衷如何,高考加分政策严重影响了高考的公平性。

  高考加分何其多

  我国高考加分政策可大致以1978年为界,分为两个阶段。1950年到1978年,主要实行“优先录取”政策,即在分数相同或相近时优先录取部分考生。1950年高校招生文件规定,对于“参加工作三年以上的革命干部及革命军人、兄弟民族学生以及华侨学生,考试成绩虽稍差,得从宽录取”;1952年对于工龄在三年以上的产业青年工人也实行“从宽录取”政策;1956年高校招生优先录取对象再增加烈士子女和香港澳门学生两类。此后,优先录取对象稳定在六类人群。

  1978年后则主要实行“加分录取”政策,加分项目虽不断调整并细化,但大体上可分为加分投档和降分投档两类。“加分录取”对象则不再是工农成分学生及革命干部,除了继续对少数民族考生、香港澳门考生、归国华侨青年等实行优先录取政策外,开始对三好学生、学科竞赛获奖者、体育特长生、思想品德表现突出者等实行高考降分投档等政策。1987年,原国家教委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暂行条例》,高考加分对象正式确定为十大类。

  此后,全国性高考加分对象虽在某些年份有增有减,但整体变化不大。及至2014年,全国性加分项目共11项。2015年起,教育部大刀阔斧取消奥赛等6项全国性加分项目,只保留烈士子女等5类加分项目。

  可见,在社会舆论持续诟病之后,全国性加分项目终于在2015年得到“腰斩”,只保留了烈士子女等基本没有争议或争议较少的几个项目。但实际上,全国性加分项目之外,一直以来,省区市的地区性加分更是层出不穷、花样繁多。

  花样繁多的地区性加分

  据统计,各省区市等地方政府通过政策附加,把高考加分项目总数增至两百余种之多。比如,《四川省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实施规定》中,“录取照顾政策”长达2100余字,共16项加分大类。广东省的体育类加分项目之多更是令人咂舌,甚至包括轮滑球、花样轮滑、毽球等。河北省规定“省授予‘教育世家’称号的教师直系子女报考师范学校的增加20分”。黑龙江曾规定,博士子女报考省内院校的,按侨胞子女对待,加20分投档。上海曾规定,获中学生科普英语竞赛一等奖、青少年计算机应用操作竞赛一等奖、上海市学生绘画书法作品展一等奖等的考生,可以加10分;手球、击剑、射击、棋类等11个体育项目的省级竞赛单项前5名、集体前3名的主力队员,网球、棒球、沙滩排球等6个奥运项目中参加全国、国际正式比赛前6名等,也能加20分。

  李子江、杨志《我国高考加分政策演变的制度分析——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一文统计2010年各省高考特殊加分项后发现,大部分省区市特殊加分项都在4项及以上,河北省最多高达9项,只有陕西不但没有自己的特殊加分项,还削减了2项国家加分项。

  地区性加分项目花样繁多的同时,是加分没有统一标准。首先是扩大化。如“省级优秀学生”一项,新疆、辽宁将其扩大到省级“优秀学生”、“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部”、“优秀团员”等。又如“思想政治品德突出”一项,有的地区将省级“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等列入。最终导致的情况是,同一加分项在不同地区获得加分的考生人数相差悬殊。如2013年北京规定(直辖)市优秀学生干部和三好学生都可加分,符合条件的考生高达3021人;而广东规定只有获得“省级优秀学生”才可加分,全省符合条件的仅70人。

  其次是各地加分幅度不同。教育部规定的加分政策,往往只是指出一个大概范围,于是各地对同一加分对象的加分幅度迥异。如下图所示,2007年省级优秀学生、省级优秀学生干部、省级三好学生的加分中,北京与新疆相差整整10分。

  此外,一些地区性加分项目更是偏离教育公平。有文章根据对我国2009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港澳台除外)高考加分政策进行统计发现,有近18个地区的加分项目有违公平。如下图所示: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16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各地自行增加的政策性照顾项目仅限于向本地所属高校投档时使用,且分值不得超过20分。至此,地方性加分项目从2014年的95个逐年减少,到2018年剩35个。其中,江西、吉林、广东、江苏、辽宁、黑龙江等地已将所有地方性加分项目取消。

  谁是高考加分政策受益者

  那么,高考加分政策何其多的那些年里,究竟谁是受益者?尤其是那些高考加分人数较多的地区,本为照顾弱势群体的加分政策,真的照顾到了那些需要照顾的考生吗?

  不幸的是,清华大学NSSE-China项目2009年对北京理工大学2005-2008年本科生的调查数据显示,位于社会优势阶层的学生获得高考各类加分者占加分总人数的63.1%,而农民和工人子女只占22.1%。另有研究者对国内某所著名大学的新生来源统计显示,该大学体育特长生中70%、艺术特长生中80%来自大中城市。

  显然,我国城乡经济、教育条件差异巨大,一些高考加分项目存在着明显的城市化倾向,使得高考加分受益者很少来自农村或经济状况不好的家庭。董美英、程家福《谁是高考加分政策的受益者——基于2012年全国高校抽样调查数据》一文的数据同样证明了这一点:

  户籍而外,家庭条件更是决定性因素之一。首先是经济条件。某些地方加分项目可谓明码标价,比如,“足球4万多元,游泳7万到8万元,拿到加分名额后,还要向学校领导交4万元至8万元不等的钱款。”《谁是高考加分政策的受益者》一文的数据同样显示,在获得加分的考生中,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经理人员、私营企业主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子女人数共占57.8%,而工人、农民及无业、失业、半失业者的子女人数仅占19.9%。

  《中国青年报》曾发表文章披露,浙江某一中2009年参加航海模型加分测试的19名考生中,13名考生的家长分别是副区长、行长、财政局副局长、交警队科长、教育局科长、一中党委书记、一中副校长、公司董事、公司副总、实验学校校长等。舆论为之哗然。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 - 爱青岛新媒体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