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一个曾经无比听话、无比优秀的孩子突然因为网络,宁可绝食、大吼也要争取自己的上网权利,怎么办?
各位老师家长,这样的场景有没有似曾相识——
妈妈快起床了!怎么还在被子里玩手机呀!
小肆再玩十分钟!就玩十分钟!
十分钟后……
妈妈掀起被子,抢过手机学习没看你这么积极!以后手机连碰都不许!
小肆大哭刚刚那局游戏还没完呢!啊啊啊啊!气死我了!
小肆将妈妈推出去,砰地一声关上门!
孩子在门内委屈地大哭,妈妈在门外气愤地大喊:管不了你了是不是?
这些眼泪、争吵、焦虑、无奈似乎经常在每个有孩子的家庭中上演!
当“叛逆”“倔强”“对着干”
“错了不认”“渴望自由”的青春期与
被网络困扰而紧张的亲子关系相遇后,
父母和孩子都无奈、无助、头疼……
在焦虑的时候,我们家长不妨先静下心来听一听这些故事——来自孩子们心底的声音!
听一听这些孩子的心声!
彭同学:
我已经长大了,请你们相信我
作为一个男孩子,我最喜欢的放松方式是打网络游戏,孤单时,它陪我走过寂寞;开心时,我与它分享快乐。
后来父母知道了,想方设法阻止我。我的成绩总是徘徊在班里10—20名,也没有因打游戏而下降。
我对自己的要求和父母对我的要求是一样的,不沉迷于网络,为什么父母不理解我呢!
肖同学:
“谈网色变”,不如以亲情的温暖融化网络的冰山
有一次考试考砸了,若是在以往,我一定会在网上跟朋友诉说心中的苦恼,心情可能会变得更好一点,但父母没收了我的手机。
爸爸妈妈,尽管在学习上我确实是有一定的缺陷,但它也并非都是网络引起的。提高学习效率也并非只有戒掉手机这一方式。
与其“谈网色变”,不如以亲情的温暖,融化网络的冰山,让网络成为我们共同的良师益友。
钟同学:
我曾遭遇网络暴力,老师给我们设定了底线
在班级QQ群,我看见了班上同学的另一面,大家都充满了攻击性。印象中沉默的同学变得有趣了,温柔的同学变得暴躁了。
后来,班级qq群的管理员变成了语文老师,我们班的qq群变得有序。他没有惩罚,更没有将群解散,只是充当了一个组织者和监管者,既给予了我们空间,又给我们设定了底线。
郭同学:
压力让我坠入深渊,母亲帮我看到星空
六年级那年,学业压力突然变得很大。网络让我真正感受到了自我的存在,我沉迷于这种感觉,我的成绩一落千丈,还常常感到头晕眼乏、做噩梦。
母亲知道后非常着急,给我写了一封信,和我约定一起减少网络的使用。
她为我折了许多星星,上面写满鼓励的话语,每次我想玩手机时,就打开一颗看一看。
给老师、家长的7点启示
启示一
要设身处地地考虑孩子喜欢的方式是什么
我们对孩子教育的方式要符合孩子的心理。
课堂上,带领同学学习网络素养知识的是他们的同龄人而不是老师。
同学们分成4个小组,由小组长带领组员通过游戏的方式体验信息在网络传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现象,然后再一起讨论如何使用网络工具、如何通过工具获取信息以及怎么避免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就像腾讯副总裁、DNA项目发起人姚晓光说的,我们要设身处地地考虑孩子喜欢的是什么!孩子愿意接受比他年纪更大一点的孩子的劝诫还是愿意接受成年人的说教?肯定是小孩对小孩的效果是最好的。
启示二
老师可以在家长和孩子之间起到一个平衡器的作用
“当家长对孩子管束过严,空间留得太小,老师就可以通过向家长传递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家长理解孩子奠定基础。
如果家长给孩子留的空间过大,老师就要伸出手去拉家长,让他们离孩子近一点。”深圳中学心理教师、阳光朋辈计划发起人王新红说。
泰和四中老师刘琳清也分享了她的做法,她不会选择加入孩子们的qq群,因为她觉得需要给孩子一个私密的、不希望大人知道和参与的空间。
启示三
父母与孩子要充分、平等地交流,
每周开一个圆桌会议吧
提到青春期孩子心理问题,王新红说,”青春期的孩子,虽然会追求成人的独立感,但在必要的时候,也需要父母提供支持。父母要保持一种信任的态度,用言语和行为表达出来。“
著名主持人、制片人、教育探索者李小萌建议,家庭可以每周开一个圆桌会议,让父母和孩子之间做到充分、平等的交流,从而帮助家长和孩子双方感受到信任的力量。
所谓圆桌会议,就是席位不分主次,不分长幼先后,大家都可以平等地去表达和沟通,以达到一个比较好的沟通结果。
启示四
家长最好让孩子知道目标是什么,
知道为什么要学习
李小萌表示,游戏需要方方面面的知识,游戏中的表达是否吸引人,考验的是孩子的语言能力,游戏制作需要的是孩子的综合能力。家长最好让孩子知道目标是什么,知道为什么学习。
现场,姚晓光也和孩子们分享了他小时候的故事。
告诉孩子:如果你有梦想,你需要有知识基础,否则你考不上梦想的专业,如果你希望这作为你的事业,你未来有足够的时间去研究,可以到一流的学校去学习。
要用学习、知识来说服父母。当你做这件事情是认真的、超出父母预期的,父母会对你刮目相看。
启示五
家长要理解孩子,相信孩子,
不要试图把孩子变成和我们一样的人
如何让孩子学会善用网络,已经成为教育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作为一个父亲,姚晓光的体会是如果网络让我们感到焦虑,需要学习的是我们自己。
姚晓光认为,家长重要的还是要相信自己的孩子,而不是把他们当成一个需要被时时刻刻监管的对象,猫捉老鼠式的管教方式很难真正奏效。
现场,姚晓光也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大学毕业后,他在父母工作的电厂工作了一段时间,他很早就知道自己想做游戏设计师,在那个时候,他的职业选择是父母一辈人闻所未闻、难以想象的。
今天也是一样,孩子未来从事的行业,很有可能是现在还不存在的行业,每个孩子都有自主发展的潜能,我们不要试图把孩子变成和我们一样的人。
启示六
引导孩子培养自律的意识
用适当的方式与孩子进行约定
在姚晓光看来,孩子是否自律,跟未来的成就会有关系。自律的能力可以练习,特别是小的时候可以培养自律意识。
孩子的纠结来源于自律,成年人相信孩子,就是给自律的成长留下空间。
人一定是需要试错的体验,掉进坑里的过程是非常有意义的。如果一个孩子从不纠结,他未来也许会遇到更大的问题。但是父母要划好范围,不能让孩子掉得太深。
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建立约定的方式,培养孩子自律的意识。
与孩子建立约定可以遵循这五大准则:
1.有商有量:提前和孩子说清楚规则与执行的意义,并事先与孩子协商。
2.齐心协力:家庭成员的态度要一致,给孩子一个明确的要求。
3.赏罚分明:家长态度要温和,但立场要坚定,规则一旦建立,就要不折不扣地执行。
4.相时而定: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成长阶段采取相应的方式。
5.言而有信:不是先有“威”才有“信”,而是先有“信”才有“威”,孩子要从心底信赖你,才愿意听从你、追随你。
启示七
必要的时候,
可以使用一些监管工具
现在很多网络平台都已经上线了相应的管理机制,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腾讯未成年人成长守护平台上线第一两个月就有600万的绑定,目前已经服务超过了2000万用户。老师可以使用的工具有“星星守护”。针对13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多地试点“儿童锁”模式。未满16岁的用户基本上是要在家长监管和同意下才可以开始游戏。
但同时,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要注意监管,不能随便给孩子自己的身份证信息、银行卡信息、照片信息等,以免孩子用大人的信息进行注册。
电子产品,并非洪水猛兽,也已经无法逃避。其实说到底,父母无条件的爱和陪伴,才是帮助孩子抵御所有恶意诱惑的力量。
希望所有在数字化大潮中的父母都能与孩子好好沟通,希望每一个家庭都能满满爱,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这个网络时代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