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家说过:“读书的长度是需要锻炼的,当你每天多增加一点阅读量,你自然会习惯,你的人生就会慢慢变得厚实,你的内心就会变得生动、善良、细腻、美好。”
爱读书的人会发光,有了书,就等于有了未来,当孩子们爱上了读书,也就走进了未来。
1
书,虽然不能帮你解决问题
但却能给你一个更好的视角
孩子说:
我每天上课,做题,考试,已经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了,我为什么还要读书?
我不会写作文我可以看作文书的模板,我为什么还要读书?
书本不会告诉我今天该吃什么,也不会告诉我这道题该怎么解答,更不会告诉我该如何过好一生,我为什么要读书?
是的,书本不是答案,更不是工具,在我们一筹莫展时,它不能为我们解答疑惑,但是却能给我们一个更好的视角。
你会分析古诗,你阅读理解能拿高分,你的语文成绩很不错,但是你内心是浅薄的,你能轻而易举考高分,但是当你和别人交流时,你发现你的思想是空的,你没有什么好说的。
知识想拿总能在短时间里拿起来,但思维方式和行动方式的养成却需要日积月累的实践与磨练。
即使忘了知识,只要你读了、思考了、实践了,哪怕知识全忘光了,思维方式和行动方式就永远都是你的。
同样的一件事,内心浅薄的人只能看到表面,而有底蕴的人却能看到本质,这就是读书与不读书的区别。
2
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
构成了你的人生格局
扎西拉姆·多多在《喃喃》中说:
有人尖刻地嘲讽你,你马上尖酸地回敬他。有人毫无理由地看不起你,你马上轻蔑地鄙视他。
看似敢爱敢恨,但是却暴露出了你的格局,格局高的人从来不会和小人争执,因为你和他争执,你就被他同化了。
看过一段对话:
“你看你读这么多书,还不是只能拿着五六千的工资,干着这不入流的活,书上写的都是屁话,只会越读越傻!”
“我不知道读书有什么用,但是我知道正是因为我读过书,才不会说出你这样的话。”
读书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更好的沟通。
网上流传着一个视频,一辆价值1000万的迈巴赫在倒车时,撞了一台价值800万的劳斯莱斯,双方理性克制,不吵不闹,互递名片,相互认识。
一辆10万的长城撞上了8万的五菱,于是双方召集人马大打出手。场面变得极其混乱和难堪。
我看到的不是贫富差距,而是格局的大小,格局大的人受到损失后会及时止损,甚至在损失中找到新的收获,而格局小的人受到损失后只会斤斤计较,强调自己的损失,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我们读很多书,可能不能让我们找到一份待遇优厚的工作,也可能不会让我们获得世人意义上的成功,但是我们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都能让我们的格局越来越大。
3
读书是为了成为高贵且有温度的人
蒋方舟说过一句话:如果一个人不读书,他的价值观就只好由亲朋好友来决定。
都说教育是拼爹,的确如此,但是那些家境贫寒,父母文化素养不高的家庭,孩子就没有出路了吗?
有的,那就是读书,书中的世界是广阔的。
不能去旅游,那就看书,书里有神秘的金字塔,有奢华的凡尔赛宫,有古老的亭台楼阁,更有秀美的江山如画。
父母不能给自己很好的家庭教育,那就读书,和世界上最伟大的文学家对话,和最有思想的人探讨人生,和最有前瞻性的人展望未来。
即使我衣衫褴褛,生活贫瘠,周围接触的人全是庸人,但是,书本能给我们最好的教育,能塑造我们的灵魂。
读书,是为了让我们在卑贱的底层中滋养出高贵的灵魂。
培根说,“读书使人成为完善的人”。阅读是一个孩子拥有优质童年的基础,它为孩子带来眼界、思考的能力、勇气、和对世界的热情。
文化和学问经由数百年、数千年积累而来,凝聚了不知道多少先贤学者的智慧,那些看似无用的诗词曲赋、历史人文,中外经典,其实会潜藏到你的气质里、谈吐上。
家杨绛曾说:“读书不是为了拿文凭或者发财,而是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
她觉得,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读书能让人遇到更好的自己。
所以,当孩子们再问为什么要读书时,请这样回答他:读书不是为了考多少分,更不是为了提高作文水平,而是为了沿着作者的脚印去看沿途的风景,而是为了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