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3月5号,政府工作报告都会如约而至。报告既是成绩单,是过去一年工作的总结,也是动员令,是新的一年任务的布局与展望。报告虽长,却字字珠玑。报告聚焦经济、民生、环境等重大热点,教育往往也是重中之重。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小编盘点2014-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论述教育的内容,总结起来可以概括为:优先、公平与优质,字字斟酌不容易。
字字斟酌不容易,都有深含义
政府工作报告是数十人团队历经数月反复修改而成,很多地方往往写了十稿、二十稿甚至上百稿,故虽洋洋洒洒两万字左右,却是字字斟酌不容易,字字都有深含义。每一年报告中教育展望的部分,对教育的核心定位用词即可体现这一点。
优先、公平、优质,是近年政府工作报告对教育发展核心定位的三大关键词。优先,是继续增加中央财政教育投入,提高使用效率并强化监督;公平,是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教育水平差异;优质,是发展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提升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这三大关键词中,“公平”贯穿始终,每一年都在提,可谓直面我国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教育水平存在巨大鸿沟的客观现实,关键措施则是加大向中西部和边远、贫困地区倾斜力度。另外两大关键词,“优先”与“优质”,一字之差却体现了我国对于加大教育投入的信心与决心: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持续超过4%,这是“优先”的基础;“优先”达到了,才能真正谈到“优质”。
优先:4%不再是阿喀琉斯之踵
专家指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投入指标是世界衡量教育水平的基础线,发达国家更是达到9%左右。过去三十年间,“4%”可谓是中国教育的“阿喀琉斯之踵”,然而自2012年起,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持续超过4%,2016年更是达到3.14万亿元,首次突破3万亿元。
4%这一数字,在近几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经常提到,可以说,这是“优先”发展教育的基础。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则规定,“保证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一般不低于4%”。4%已是硬指标。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继续保持在4%以上,中央财政教育支出安排超过1万亿元。
公平:每年必谈、措施最多、力度最大
政府工作报告对于教育“公平”最为重视,反复提及,年年论述。各种措施也是力度最大、最多的,举其大者,如(1)财政倾斜:加大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和农村倾斜,通过对口支援等方式支持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2)贫困地区:重点高校专项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加大对各类学校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力度、免除农村贫困家庭学生普通高中学杂费、持续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等。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专项计划。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7年)重点高校专项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人数由1万人增加到10万人。”专项计划面向农村和贫困地区,实际上有三个,分别为国家专项、地方专项和高校专项。只要符合报考条件,三者即可兼报。国家专项计划始自2012年,最初每年定向招收1万人。2015年起,国家专项计划招生人数连年增长,2015年5万人、2016年6万人、2017年达到6.3万人。加上地方专项计划和高校专项计划,三大专项计划录取总人数逐年上升。教育部公布数据,2018年共录取10.38万人、2017年共录取10万人、2016年共录取9.15万人。
三大专项计划之外,其他促进教育公平的数据则有:加大对各类学校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力度,(2017年)4.3亿人次受益;(2016年)资助各类学校家庭困难学生8400多万人次;(2014年)实行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政策,28个省份实现了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等等。
优质:新政策不断,从支持、普及到建设、发展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教育核心发展关键词由“优先”变为“优质”,一字之差背后实际上是新政策不断,几乎每年都有新的发展要点提出。如,支持普惠性幼儿园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等等,可以说,从幼儿园学前教育到大学教育,这几年都有强力的政策推出。
双一流高校建设和普惠性幼儿园发展近几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月26日,教育部发布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我们已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8.1%,我国即将由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进入普及化阶段;2018年全国共有普惠性幼儿园18.29万所,比上年增长11.14%,普惠性幼儿园占全国幼儿园的比重为68.57%,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3402.23万人,比上年增长4.72%,占全国在园幼儿的比重为73.07%。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则提出,发展“互联网+教育”,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去年,中国青年报“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的文章刷屏,一些人觉得直播教学是解决教育不公的良药,但也有人质疑它的作用有多大。但无论如何,“互联网+教育”将给人希望,也是促进公平和优质的最好助手。
让我们一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