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轻工工程学校:开5个专业普职融通试点班 3+4”贯通培养班对口山东科技大学

2021-04-08 17:02 来源:爱青岛

  4月8日下午,2021年青岛市职业学校招生政策媒体通气会举行,山东省轻工工程学校副校长李祥新,针对今年学校的招生政策,以及学校的办学特色做了简单介绍。

  李祥新表示,学校今年计划招生860人,其中“3+4”贯通本科三个专业(机电技术、数控技术、模具制造技术)招生120人,“三二连读”大专8个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模具制造技术、机器人焊接技术、生物制药工艺、会计事务、汽车运用与维修)共540人,与青岛十九中合作招收普职融通班五个专业(网络信息安全、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会计事务)共200人。

  对于什么样的学生适合报考“3+4”试点本科,李祥新做了详细介绍,综合近几年来的普通高考本科录取率,全省在50%多,青岛地区稍微高一点。这里向考生及家长提一个诚恳的建议,语数英三科正常成绩在270分以内,应该选择报考“3+4”。这个成绩虽然可以进入普通高中学习,但在高中学习不占优势,高考进入本科的机会还是不大。当然可以将来专升本,但虽然都是本科,含金量却大不相同。

  录取“3+4”后,只要在校内正常完成学习,就可以就顺利转入本科,取得本科学历。青岛的“3+4”对口本科高校大部分是全省排名靠前的高校,以我校三个“3+4”专业为例,“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对口青岛科技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对口青岛科技大学“机械工程”专业,“模具制造技术”专业对口山东科技大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这三个专业在山东省近200所大学中排名都在前十名。有这样的一个机会,为什么要放弃呢?

  今年是山东省“3+4”本科试点的第八年,第二届本科毕业生将走出校门。通过学生反馈的信息学校了解到,有不少毕业生考入像太原理工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高校研究生,有的毕业生考入英国玛丽女王学院等国外高校深造,有的选择考公考编,更多的入职世界500强企业,发展非常不错。“3+4”的培养目标是“卓越工程师”,分数在普高线左右的考生报考“3+4”是良好选择。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学校,李祥新还对学校目前的状况做了基本的介绍。

  山东省轻工工程学校,从校名上会看出与其他学校有所不同,冠名“山东省”。学校原来是省属普通中专,建于1958年,隶属于山东省第一轻工业厅,1997年划转到青岛市。学校校园很大,有500多亩地,在校生人数也多,较长时间保持4000-5000人的在校生规模,所以就有更好的发展基础获得国家、省、市项目,学校是第一批全国中职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山东省示范性中职学校,青岛市品牌职业院校,这在局属学校中是唯一的。60多年来,学校秉持内涵发展之路,以优良的师资培养了大量优秀的毕业生,“情铸金蓝领”教育品牌影响广泛。

  目前,学校有智能制造、生物制药、交通运输、新一代信息技术四个特色专业群。建有机电技术、智能制造、海洋生物、轨道交通等11个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以上的现代化实训中心,有价值480万元的五轴数控加工中心、价值近2000万元的智能制造综合生产线、模拟青岛地铁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系统、啤酒酿造生产线等总值1.2亿元的实训设备,还有400m跑道的标准运动场、12个篮球场、标准网球场、体育馆、艺术中心等文体活动设施,有着优良的学习和生活条件。

  学校现有“3+4”贯通培养、“三二连读”、普职融通和“企业订单委培班”等类型的学生。2001年起,学校开设山东省首批五年制高职,现有电气自动化、数控技术、生物制药工艺等8个“三二连读”专业。2013年省内首批开设“3+4”贯通培养班,设机电技术、数控技术、模具制造技术等三个专业,分别对口青岛科技大学和山东科技大学。今年开设网络信息安全等5个专业普职融通试点班,进一步拓宽学生升学的渠道。根据不同的培养类型,学校采取“分类精准施教”的育人策略,弘扬“兼善工学、兼爱天下”的墨子特色校园文化,为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和全面发展搭建丰富多彩的平台。

  多年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一直是学校最大的办学特色,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为学生开拓了良好的就业渠道和发展空间,大批优秀毕业生进入中车集团、青岛地铁、青岛鸿普电气、特锐德电气、上汽通用五菱、一汽集团等名优企业。2014年至今,连续七年组建“青岛地铁委培班”,每年有80-100名学生进入委培班。如今,有大量学校精心培养的城轨运营管理、城轨车辆检测、城轨车辆设备等专业毕业生在青岛地铁各条线路上真情奉献。

  2019年、2020年,由于学校进行改扩建工程,学生宿舍楼拆旧建新,同时让出学位用于学院招生,学校大幅度缩减了招生计划。2021年改扩建工作基本完成,学校招生人数将恢复到2018年以前的水平。

  轻工学校位于青岛高新区,距红岛高铁站3公里,地铁8号线可直达,从市区经跨海大桥到校约30-40分钟。这里没有闹市的喧嚣,只有适宜的学习环境,宽敞美丽的校园,花红柳绿,碧波荡漾,学子们可以沉浸在静谧的校园里,修身养性,专心学习。学校200多名敬业乐业的老师,70多个丰富多彩的社团,营造了宽松愉快、朝气蓬勃的校园氛围,保证每一位学生个性成长,全面发展。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 - 爱青岛新媒体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