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由来: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习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开灯祈福通常在正月十四夜便开始“试灯”,十五日夜为‘“正灯’,民间要点灯盏,又称“送灯盏”,以进行祭神祈福活动。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习俗也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汉明帝永平年间,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佛”。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在国外,元宵也以The Lantern Festival而为人所知。
正月十五这一天晚上,中国人素有赏花灯、吃汤圆、吃元宵、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
万家灯火团圆夜,火树银花不夜天。时光还懒洋洋的沉浸在新年的梦境里,微笑着飘飘欲仙,元宵节姑娘便耐不住寂寞,落红满地姗姗到来。疲惫不堪的世界容光焕发,弥漫着春的勃勃生机,节日的喜庆溢于言表,她乐此不疲地蹦跳着、呼喊着,涌起新时代的热潮。吃汤圆,猜谜语,玩花灯,时隔一载,元宵节又在这万紫千红的神州舞台向人们展示它的古韵新风。
元宵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起初古人为了弘扬佛法,下令在这一天“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的影响扩大;到了南北朝时期渐成风气,最终在唐朝确定下来。往后人们便都会在这一天进行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等传统活动。我们要铭记我国的传统节日,将中国文化不断发扬光大,因为这是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是重要的文化传承,我们不能将它忘记。在这第一个月圆之夜后的新学期我们也将迎来中考,这也同时在提醒着我们这也是我们第一个最为重要的考试,要认真对待,努力准备,有一份完美的答卷。
——九年级一班王雅琪
元宵节,既是家国情怀的生动见证,也是培育家国情怀的沃土。我认为元宵节之所以得以传承,是因为这个节日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团圆,和谐,追求自由,这些都是我们所向往,也是我们的美好期盼。岁月如痕,时光飞逝,距离中考还有最后100多天,我的期盼便是让这九年的付出、挥洒自如得到回报,信心充足,取得锦绣前途!
——九年级一班吴梦瑶
农历正月十五是传统的元宵节。在元宵节这一天,以往的民俗活动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等。由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人们的过年模式也发生了改变,更多是居家的方式。别样的元宵节,共同的家国情。元宵节作为中国文化中节日文化的代表之所以能够代代传承,就在于它源源不断地输出着积极的价值取向,不仅生动地显示出文化引领的力量,其深蕴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也已经成了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和身份标识。当前,正值防治疫情的关键时期,“宅”在家也是为防治疫情做贡献。即使不出门,也能在家过个有意义的元宵节。可以通过与家人一起品汤圆,或动手DIY做手工汤圆,夜晚与家人坐一起观看元宵晚会;在家阳台上观赏“元宵月”等方式共同元宵佳节。这既能享受和家人在一起团聚的美好时光,又能拉近我们与长辈彼此间心的距离希望疫情早日过去,相信2021只是开头难,我们有能力有实力战胜疫情,同时我们每一个民众更应该充满信心,热爱生活。中国加油!
——九年级二班李佳怡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这一天,我们要“猜灯谜””耍龙灯”“吃元宵”。我知道以前人们还要有迎紫姑祭厕神、过桥摸钉走百病等习俗,有击太平鼓、秧歌、高跷、舞龙、舞狮等游戏。本来,元宵节是一个庆祝天下太平的节日,后来却变成了全家团圆的日子,在这团圆的日子里,学习也不能落下,初三的学生,一定要有自己的复习计划,哪里还不会,哪里是弱项等,除了跟随老师复习,自己也要有复习计划。新学期,加油!
——九年级二班高培竣
万家灯火团圆夜,火树银花不夜天。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春节的气息刚刚过去,不知不觉到来了元宵节,这一天外面还挂着灯笼,我们家人吃元宵,猜灯谜,晚上便聚在一起吃团圆饭看元宵春晚,热闹极了。想想快要结束的寒假,新的学期将要来临,中考的大锣即将敲响,新学期一定要比其他学期更奋斗更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愿元宵佳节,心情愉悦,梦想成真。
——九年级二班安腾岳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皎洁清丽的明月是元宵节的风景。人心齐齐欢乐堆里,天空也抒怀。看,天空中渐飞渐远似抵瑶池的明火格外扎眼,它承载着无尽的期望和梦想飞向远方。新的学期在向我们招手,相信我们一定能踏着春风伴着明月,收获幸福实现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