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岛二中举行了媒体座谈会,会上学校相关负责人针对记者提出的家长、社会关心的问题一一做了解答。
问:疫情下的寒假,学校将如何应对,如何安排学生寒假的学习生活?
【学生发展一处李玉晓主任】
答:青岛二中从2014年就开始进行互联网+教学的探索,从2016年我们开始全面去推行互联网+教学,所以在去年突如其来的这样一种疫情的情况下,我们在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方面都是做了超越当时的背景下的一种准备,这恰恰是我们对教育规律,或者说教育时代的探索。
青岛二中每个假期我们都会有一个非常系统的学生的寒假学习指导,以及教师关于互联网+教学的假期指导和答疑安排。最早的时候叫做青岛二中的微爱行动,就是每个假期我们会根据学生的情况,教师们通过互联网+教学pad,通过微视频,通过教师的答疑,我们有点对点互动的答疑,来进行学生的指导,所以积累了非常丰富的这种经验。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今年这个学期系统的整理了之前的一些经验,怎么样更高效的来对学生指导,比如说像互联网教学里边的学生社区,虚拟社区的一种使用。而且从这个学期以来,我们在教学方面,学生成立了,以前叫合作小组,现在是升级为学生的学创社区,学生的学习创新社区。每个班级有6~8人组成一个学创社区,平时的教学里面他们是作为一个共同学习团队,每一个学创社区会有一个首席,每一个学科里面还会有一位学科的首席,其实他们在这种假期的学习里面,包括学校日常学习里面会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既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意识,也锻炼了学生的这种领导力。假期的时候,他们通过很多的线上的活动,也可以支持学生驱动内驱力,实现自主学习。
【青岛二中校长孙先亮】
实际上今年假期是非常特殊的。我们在安排学生互联网的学习上,还是下了些功夫的。提前设计,在这个特殊的假期在线上给孩子答疑指导。以往的假期,其实我们安排的活动非常丰富多彩,学生大量的职业体验、社会实践、科技创新,生涯人物采访等等,今年我们把线上这一块充分的利用起来。学校虽然给学生布置了常规性的适量的作业和学习内容,但是在阅读和有些项目式学习上,也做了安排,像孩子的身体锻炼,还有劳动,在家庭服务这一块也是有安排的。一定需要这样的安排去调节一下。我们真正的想法是让孩子要文武之道张弛有度,如果天天就埋头于学习,也会很厌烦的。我们大人们能有时间和这种意识去调节自己的生活,我们才保持了一种持续的做一项事情的可能,不然的话我们最后也做不下去。孩子也不容易,在假期应该适当地放松。
问:下个星期是不是试卷讲评?是线上讲吗?
【学生发展一处李玉晓主任】
答:现在的试卷讲评除了采用这种线上录课的方式,我们更多的用的是一种微视频,还有就是学生自主讨论提出的问题,教师进行的指导。
问:集团化办学,这是整个2020年整个青岛市都在做的工作,在这边是有第一所小学初中和高中一起的院士港分校,能不能具体说学校这一年的情况,包括整体的效果,再说说咱们今年的整体招生情况和西海岸那边的学校情况。
【青岛二中副校长、院士港分校执行校长矫蕾】
答: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借这个问题简单也是把院士港分校介绍一下。说实话这个学校应该是从19年我们在探索合作的时候,就受到了社会的极大关注。从2020年的秋季我们启用到现在依然是热度不减。当然我觉得一方面是咱们青岛市历史上第一所小初高,三个学段与一体的公立学校,我觉得可能大家的一个更大的关注就是作为二中的一个分校,如何将二中的理念落地在小学、初中,实际上小学可能是我们的一个全新的领域,初中也不陌生,本身就是做的最好的。我们作为二中教育集团,我们孙校长是总校长,那么在他的整个理念的这种指导下,二中的造就终身发展的生命主体,办学生发展需要的学校。孙校长也为这个学校提出了这样一个教育的理念:让天赋自由绽放。这是我们二中院士港的一个育人理念。同时我们也确定了一个办学目标:打造一所现代化、国际化、特色化这样的一个三化,高品质的新样态学校,这是我们的目标,我们的育人目标,塑造符合青岛二中十项素质发展目标要求的高素质的学生。
孙校长在2020年春季的时候,亲自撰写了青岛二中院士分校的教育实验纲要,从改革的意义、内容、方式、方法都做了一些非常详细的指导。我们整个学校的这些教育教学日常的管理,所有的这些改革项目的推进,都是围绕孙校长教育实验纲要开展的。应该说整个思路非常的清晰,就是传承创新,传承的就是二中,创新就是现代化、国际化、特色化。这应该是这一个学期(近期也会陆陆续续的来总结我们这一个学期的一些工作),大致的有几个方面给各位简单的说一下,一个是我们的课程——依托二中校本部的星光课程体系,打造具有院士港分校特色的三个层次,六大项目的一个课程体系。虽然一个学期,但是我们现在这一个学期开出了57门校本课程,很不得了的一个数据。一共六类:科技、人文、艺术,健康、实践等,有几个亮点可以给大家介绍,一个是我们科技类课程,我们现在正在开展的就是材料学——纳米科技课程。纳米科技就是我们和李沧院士港的一个企业,合作研发,这是一个系统的课程,小初高同时开。按照我们课程的三个类别,通识类、拓展类、学术类,我们来研发课程,当然校本部资源也很丰富,我们也有一些机器人、航模等等。
艺术现在代表的课程是戏剧,这个学期三个学段都开了,小学我们有一个是叫木剧,初衷是话剧,高中是音乐剧。当时初中演了一出话剧,非常震撼,因为疫情的关系也没邀请校外嘉宾,但是我看了之后,确实觉得初一的小孩表演的应该确实是非常的专业,仅仅一个学期。还有国际课程,第二外语,小语种,是小初高全都开——韩、日、德、法。学生可以选择。前段时间咱们青岛电视台就报了,初一孩子选了法语。另外我们在小学段开了PLSC国际课程,就是一个多学科融合的,就跟英国的STEAM课程类似,初中段开了rGCSE,也是一个类似的课程。健康课程现在是完全和校本部一样,三个学段每天一节体育课。确实是很难做到,小学、初中,都需要额外增加课时,我们开的是6个体育项目,棒球、橄榄球、搏击、羽毛球、篮球、武术、排球自由选择。人文课程、实践类课程,就是利用我们周边的一些丰富资源。像院士港、世博园,现在日常活动都到世博园去,我们学校和世博园一路之隔,我们日常的一些体育活动,包括我们的一些研究性学习,项目式学习就在世园会里面进行,因为它的资源非常丰富。
还有是我们教学的方式改革、学习方式的改革。教学的简单的说就是我们初中高中全部是互联网+教学,那么学习我们现在就是叫项目式学习,还有我们刚才说的学创社区,这是我们的这两个改革。再一个就是融合式发展,通过二中和社管部和院士港分校的这种融合式的发展,来助推学生老师的发展,这个很有意思,当时有个别的同学报道过,我们现在三个学段的一些学生的一些学习,日常开展的一些活动,我们都是融合在一块,并不是说小学是小学,初中是初中,比如说我们的社团,高中是学生自创社团,那么他创的社团,初中学校学生是可以加入的,所以说它是在一块,比如说学生组织,我们的学生会,初中也是可以加入的,所以这种超带动。教师也是一样的,本校本部以及我们院士港内部的三个学段的老师,也是全面的融合式发展。其他方面就是一些理念、文化、管理,包括这些资源,我们完全一起来使用,所以这半年应该说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我们学期末我们的家长会,包括我们的家委会的会议,家长对我们的评价是非常高的,因为我们面向招生的是整个李沧区并不是就近入学,家长还是有比较的,通过比较他们觉得到这学校来是非常幸福的。
问:所以今年义务段还是派位吗,还是跟去年一样吗?
答:我没法提前明确的告诉你,应该不会有大的变化。义务段应该还是会面向李沧区招生。
问:招生的班额会有变化吗?
答:目前还是这样的一个班额。
问:还是只有两个班是吧?
答:对,具体有新的政策。李沧区会发布,我们也会发布。
问:那咱们高中部规模呢?
答:高中部的规模基本不会变化,4个班。
【副校长李晓轮】
答:关于招生这个方面,我们不便回答,一切还是以教育局发布的为准,可能会有变化,但是具体怎么变化还是要以官方发布的为准。
问:那西海岸的学校情况呢?
答:西海岸分校去年奠基仪式刚举行的,现在正在加紧建设,整个学校都已经规划好。现在正在施工,2022年确定招生。
问:西海岸的分校也是面向西海岸招生吧?
答:不同的学段应该有不同的政策。
问:跟二中院士港分校不一样吗?
答:现在学校也和当地教体局在不断沟通中,最后是什么样的范围,估计如果要是扩大招收的话,基本上就需要有突破。现在就是划片,我们是想有效果,不过还是需要地方支持。
这块初步定的想法是面向全省,跨省肯定不能。
估计将来还是在整个山东省,山东经济圈的5个市,估计这一块区域将来可能作为一个招生的基地。
问:招生方式是也是很创新,因为大家用的中考科目都不一样。
答:对,因为西海岸分校的性质是个民办学校,在招生的政策上会有一定的灵活性。
问:看到了学校推出了寒假的公益课堂。像这个问题想说这个课程具体是怎么样的开展,对学校将来和对学生具体有什么帮助,还有就是我们后续会不会成为在二中的一个传统?
【学生发展一处李玉晓主任】
答:感谢您的问题,我们通过公众号发布了青岛二中的寒假课堂的安排,就像刚才有朋友提到这个假期对孩子们来说,线上学习可能会成为一种常态的方式,实际上从上一个暑假。我们已经开始推出了二中的线上的公益课堂。这次大家如果关注到我们二中的公益课堂是叫做“仁师启智”,是希望利用我们青岛二中这种知名的教师,他们先进的理念,他们对学科思维,对学生长期发展培养的这种优势,能够起到一种辐射带动和引领的作用,让更多的学生来受益。所以名师体制的课程其实已经延续了很多年了,所以二中每年在学校开放日的时候都会有名师来,但是线上课程我们从去年暑假就开始,那个线上课程主要是针对着初高衔接这一部分,就是刚考上高中的孩子们,面向的不只是我们二中的学生,而是辐射到所有的孩子。今年的寒假课程我们针对的是初三的孩子,主要推出的是语文、数学、英语,还有就是物理和化学这五个学科里边主要的内容,还有就是关于孩子的这种学科的思维,有高中老师刚才提到我们的名师通过他们的一种理解,对孩子们这种思维进行一定的点拨,还有一定的升学指导的内容,对学生们会有一种更针对性的帮助。
问:因为2020年是新高考改革第一年,其中包括考察方式,包括前期计划都是新的,通过今年学生总的情况,有没有教学改革变化调整?
另一个再说一下,今年中考变化之后,学生基础可能会发生变化。因为2020年新中考的第一年,学生学科的基础有一些不一样,那么针对学生的基础不一样,我们进来之后,新高一,学校有哪些措施把它这个基础提升呢?
【青岛二中校长孙先亮】
答:咱们学校的教育在我看来始终就是在做教育,我是反复强调的,绝不为哪所高校培养孩子,这是二中一贯的信念,因为不管是美国的名校是牛津剑桥,包括我们最近有了孩子上剑桥经济学院,据说是这几年以来,咱们大陆好像是唯一的学生,这些东西都不足为奇,孩子是什么就是什么,不是什么也不用去逼他。强基确实让我们感到有点措手不及,但是实际上咱们本身培养的学生的素质当中,是强基的这些学校他很喜欢的,所以基础这个分数线的入口它降低之后,就给了我们这些孩子展现自己素质的机会。所以二中关于竞赛方针政策和方法都不会改变,甚至我们可能会加大力度,专门要打造那些学科成绩特别优秀的孩子。最近文件上写的,山东省这8个里边有二中学生,李原宁。这些孩子实际上具有强烈的个性发展的愿望。其实二中的个性发展不止是学科,其它都是一样的。所以真正意义上就是我们要对强基适当的做一点学生参加强基测试的一些准备,其他也没有什么。竞赛我们要一如既往的做下去。其他学生的个性发展,假设你在科技创新某个方面,如果有突出的才华,一样。但是现在高校的政策也在发生改变,看清华发布丘成桐数学科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估计这个有可能就是配合着强基来做的。清华的政策大家都在看,也可能会改变。清华现在它的各种营出现了,是很重要的一种对他认可的一种资格。除了高考成绩之外,这个营你要是参加拿到最好的成绩,可能就是你。
其实各种营人家看的是综合素质,反正对于我们来讲,也不能光盯着几个竞赛学生,还有很多孩子需要培养,咱实话讲这一段时间因为疫情我们受到了一些影响,我们一些专家资源各方面现在进校和学生之间有时候交流一下,还是有影响的,这个我们会要继续做,但是育人的本质,育人的方式上对二中来讲都会一如既往的坚持,我们实验室打造出来之后,将来我们要在有著名的专家来领衔的这种实验室,搭载工作课题,我相信要是如果我们的孩子在全中国,做出一个了不起的实验、解决了一个难题的话,我相信不止国内的北大清华,国外的那些名校也是可以去的。我想这种培养基本上按照我们的要求思路往前走,我觉得还是没问题的。
问:关于新中考学生入校之后的培养问题,
【青岛二中副校长,分管高一年级法少鹏】
答:今年中考政策,这些孩子主要是通过语数外三科成绩,来了之后,我们也很重视这个事,的确是一个很大的变化。我们一开始搞了一次摸底考试,摸摸他们真正的底气水平,尤其是物理化学,他们这两个学科,还有生物,偏理的心里边没底。那么通过摸底考试。尤其我们期中考试那一次成绩比较有参考性。整体来看,跟以前的孩子差别不是很大,这个事我们之前也有预判,学习是相关的,语数外能学好,那些学科相比而言肯定也不会差,但是孩子们重视程度,这三年的重视程度在成绩上体现还是跟往年有一些不一样,但是他的学习能力还是很好。我们的课时也没有增加,只是在初高中衔接上,那么通过摸底的测试,老师们因材施教,有一些知识掌握的不牢固,在开学初很快的就给他补上,
问:就是说期中考试之前半个学期基本上能够实现衔接过渡?
【副校长李晓轮】
答:从根本上看,刚才法校长说的也没有太大的影响,其实我觉得对于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对学科的认知的内驱力的这样一种影响是比较大的。到了后期这些孩子这些学科除了语数外就不学了,其实他整个初中的这种学科体系学科结构它本身是不完整的。所以说到了高中以后,我们也要拿出一些相当的一段时间来补一些概念。这个肯定是有一些影响,特别现在他和新高考不接轨,新高考比如说6选3个的话,他一定要等级考,但现在初中没有基础,你像比如说我是教地理的,初中的区域地理,后来就扔了不学了,初二初三就没有了,这本身它是有一个断档。其实从培养学生的学科体系的完整性上来讲,是有一定的冲击的。特别现在新高考改革往往是用现实当中的真问题来作为出题的背景,这个问题往往就是综合性的问题,比较复杂的问题,不是单学科的,这些东西不容易解决,需要你融会贯通,需要概念的这样一种深度内化,这其实还是有影响的。
问:我们高二高三的现在呢,因为有一些新高考的学生毕业了,他们的经验有没有在对我们的现在教学有什么改变吗,有什么影响吗?
答:新高考实际上对于教学是有影响的。过去的这种教学,你看比如说靠这种传统的大量的刷题,过去有一些这个教材,有一些成题。但是现在不行,因为刚才校长也说了阅读,因为现在这些真问题,他要在表达这些问题的时候,可能会有大量的文字,它才能把这个真问题说清楚,所以它的阅读量很大。你光把这个题读懂了,就需要时间比较多,如果你阅读能力差的话,短时间内很难把握住重点,所以说训练学生阅读能力。再一个我们搞项目式学习,搞创新的项目,搞课题研究,包括创新实验室一些突破的这种研究,也都是项目式学习,其实新高考考的就是项目学习的东西。我们学生的表面上看做这些东西和考试没有关系,但是对高考是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他在做这些东西的时候,他实际上是一种深度学习,概念内化的程度比较深。其实高考还是考学科思维品质,你靠过去那种要大量的刷题,这是不行的。就是这种难度是一种形式难度,什么意思?就是学生一看他没见过,就是蒙了,就这样一种难度,不是过去传统的知识上的难度。所以在教学策略上,我们也要求我们的高三老师。也是一轮复习的强化概念,先稳扎稳打强化概念,不是盲目的去刷题,当然后期刷题强度也会上去,也是为了增加熟练度。但是这个东西不是靠着刷题就能把能力、思维品质刷上去的。学习本身是很复杂的一个过程,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有听觉型的、视觉型、动觉型的,都不一样,有些策略也应该不一样。我觉得现在的新高考我们还是很关键的问题,和二中的这种教育理念,教育的方式、育人的风格是不谋而合的,对我们的学生是有好处的。
问:转过寒假回来以后,春季招生就开始了,很多同学考到二中是他们的愿望,咱们青岛二中2020年是被全国授予了新课程新教材改革实施的示范学校,关于这方面,咱们在2021年新课程改革这方面还有一些什么样的举措呢?
【教师发展处主任兼学生发展一处副主任张新江】
答:各位记者朋友,我可以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二中的课程,现在我们构建的课程叫星光课程体系,主要的目标是围绕着全人发展这样一个课程目标,大家通过媒体也已经看到了我们这个课程的研究与实践,今年获得了青岛市市级教学成果特等奖的这样一个荣誉。应该说学校在课程建设和发展方面一直在持续的推进当中。那么我们这个课程主要是构建了7大类三个层次的立体课程体系,这个课程体系可以说是把国家课程,整个地方课程,还有就是校本课程三级课程作为统筹,包括把必修、选择性必修,包括校本选修,就是三类课程做了一个统筹,同时我们在课程设定过程当中,也是充分研究了学生发展这样一个需要,包括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那么更重要还有就是我们二中的育人理念,把这些综合的因素做了资源的统整,形成了我们这样一个星光课程体系,所以大家可以发现我们的课程一直在持续的在不断地提升发展过程当中,最初我们叫绿色课程体系,后来我们要全人发展课程体系,而今天通过孙校长的高端引领,我们称之为星光课程。就在我们看来,每个学生都是个性的、耀眼的一颗星星,学校要搭建这样一个能够让它充分发展和张扬个性的这样一种课程生态,发展的平台,让孩子们的发展能够更加的全面,能够张扬个性,能够在创新人才素质培养方面能够获得更加充分的培养。
每年我们的课程大概给学生提供的在150门左右的课程开发数量上,可以说涵盖了或者说能够满足学生在高端发展方面的这种需求。而且我们通过自主开发加众筹的这样一种方式,也在不断引进比较高端,包括学术性的一些课程、二外课程。我们在高一学生发展阶段是要求学生必须要选择一门二外课程,像法语、英语、韩语、西班牙语,包括俄罗斯语这些语种我们都投放给学生,在我们看来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对学生的发展,学生思维的这种建构支持来讲,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学校在整体工作教学这方面也基本上建立了大课程观,就是一切工作,从课程这个角度去规划和建设的话,它的科学性、规范性、持续性会更加的强大。所以在课程建设方面,二中一直是不遗余力地去做。我们在具体推进当中,比如说二中近一两年做的金课工程,我们就是在通过提升课程的精品化和内涵式发展,把我们的课程的精准化,高端化,打磨得更加精致,并且我们要发挥二中优质教育的这种辐射带动作用,把二中的这种课程经验和课程成果推广出去,也是作为一个名校的责任和担当。
【学生发展一处主任李玉晓】
青岛二中获评的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国家级示范校,其实从国家来评选这个层面就是如何来推进新课程新教材的研究,所以它其实包含了几个大的方面,刚才张主任介绍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课程的建设,课程体系的研究,其实还包括了刚才李校长也提到了教学策略,教科研这部分的对于新课程新教材的一个深入的研究,还有它的牵扯到相关的关于教师培训教师发展这个部分,比如说新高考新课程,大家都非常关注的选课走班以及学生的选课指导,所以它其实是一个系统的课程。就这部分来说,青岛二中会有非常多的创新,比如说MT团队的建设,其实都是契合了新高考新课程和发展的一个方向,这种契合其实恰恰是我们对中国未来的育人的一个趋势,对于未来国家需要怎样一种人才,这种内核的本质问题的一种共同性的探究,所以他其实和二中的整个的教育理念是完全一致的。比如我们之前做的MT的学生的自主选择的探索,他和新课程新高考的改革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学生是自主去寻找它未来发展的方向,以及它未来选课专业加高校。我们看到新高考的一个直观的变化,它其实是在整个教育教学的环节里,一直都是二中非常关注或者给予学生平台去不断探索的一个过程,还有包括我们的刚才张主任介绍的星光课程体系,还有我们德育现在逐渐在推行了一个梦之翼的课程体系,比如立德树人这方面也深刻地贯穿到我们整个学校的新的计划里面,还有就是青岛二中一直坚持的这些创新人才培养,它和整个的新高考新课程还有新教材的实施,其实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再有就是非常重要的是怎么来发挥作为示范校的辐射引领作用,一个是通过我们的教育集团,另外通过我们更多的交流、培训,去引领和辐射青岛二中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我们在新高考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方面的一些典型的经验。
问:关于3+x对学生和家长有什么建议,在选择上?
答:青岛二中在学生的选课指导方面做了一个比较系统的设计,一方面就是我们说到的MT,就是孩子们最早去不断的探寻自己个性发展的一个方向,还有就是到了高一开始我们会给孩子们非常系统的生涯规划的课程,这是一个完整的课程设计,还有包括我们一些项目学习,都会给孩子们实践的过程,再有我们对每一个选科,因为孩子们可能高一选的科目,他对高二高三科目的深度的理解不够,他不知道未来能到什么难度,所以我们在高一的下学期都会给他一个非常系统的学科的选课,还有包括一些专业的认知的测评,还有青岛二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保障,我们是唯一能够完全实现20种选课组合的,就是学生可以自由的来选择,我们依然认为这其实也和二中的教育理念是一致的,孩子们去选择他最有兴趣的、个性发展的,未来能够支持他的学科,一定是对他未来成长和在新高考的这种选择里最有利的方式。
问:也就是说在选完,高二高三有可能会有变化?
答:对,因为我们是20种组合全开的一种方式,所以孩子们其实是有一定的试错空间的。比如高二的时候,他一上来发现这个和我之前想的是不同的,还是可以及时来进行调整的,当然我们有一系列具体的改选科的一个方案,也是对孩子的一种保护,比如说每个孩子三年之内只能进行一次调整。
问:你们是从高二才开始调整的吗?
答:照国家的政策和要求来。高一下学期尝试一些在倾向性的选择,比如说现在在校的高二高三,他们到高一下学期其实有一个反向的,就是我可以先确定自己不选什么,但是我们的国家课时都是完全保证的,这个是到高二的时候才真正开始选课。
问:关于自主招生和初三同学学习的建议呢?
【青岛二中副校长李晓轮】
答:今年自主招生的政策还没有发布,到底是招多少?是不是和去年招的数量一样,这个都要等到教育局统一发布政策。再有就是考什么,如果是按照去年考察的科目的话,我想孙校长定下来我们考察的方向不会变。但是到底考哪些科目?暂时不能确定。如果像和去年一样是考物理和化学。我们去年的这个题目,现在也已经解禁了,在假期公益课堂里就会有老师讲。它还是项目式学习的一种考察方式,我们还是尽量选择现实世界的一些真问题,让学生们以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多学科学以致用,把所学的知识用于解决现实生活当中的真问题,以这么一个命题的思路,但是有些说实在的也不太容易。我们在命题这部分还是精益求精的。
问:关于特长生,每个学校每年的科目是否是有变化的?
【青岛二中副校长法少鹏】
答:我们艺术体育一直是都有招。报的项目三年是一个周期,到现在结束了,那么今年教育局肯定要重新提报。这项工作还没启动,一般招的项目变化不会很大,但是会基于学校目前这个缺口,就是高三毕业的孩子专业再来重新确定具体的项目。
问:对于寒假期间初三想参加自招的同学有什么建议?
【青岛二中副校长李晓轮】
答:其实从我们这个命题的指导意义、指导思想来看,主要还是基于学生初中的这样一个知识的基础,不会像有些辅导机构传的就是考高中的知识,我们会考虑到初中的知识储备,我们命题的时候都会把初中的教材都研究一遍,绝对不会超出他知识的储备,还是考察学生的能力,我觉得对于初中的孩子不用特别的去准备,可以参加我们的寒假的公益课堂,因为这个很重要,参与可以对里边的有一些题目的命题思路有一些把握。主要是把初中的东西学好了,真正的学好、真正的理解,而不是靠死记硬背,是要考你的这种学科的真能力。
问:关于高考就是往年咱们二中会有一些比较好的高校直接到咱们学校来,像2021年咱们还会开这样的推荐会。
答:20年没组织是因为收到疫情的影响,但我们也把学生的一些综合素质方面的成果、材料通过线上推送给了高校。
问:关于解放学生这个点,解放这两个字落地二中的教育集团,尤其是我们高中阶段的教育上,我们在未来的这一年要有哪些新的举措,从学校包括咱们老师有哪些新的举措。
【青岛二中校长孙先亮】
答:其实二中做教育,永远是从尊重学生出发,然后以激发为我们的过程和内在,以发展为它的中心,二中的一切,都会围绕这个去进行,新的一年也不会改变。你说到集团的问题,其实二中一直是很有社会责任感的,所以我们希望新的一年用我们这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和集团化办学的一些设计,包括我们六个统一、山海书院,为所有的学校能够在一个很好的理念引领下,在高的平台上去构建出一个既各具特色,但又在育人的本质性设计上,具有共同追求的很高水平的这样一种教育平台。对于二中教育集团而言,就是带着精品、高端的意识,每一所都要打造好,一个不追求生源的学校,才是一个真正想做教育的学校。好的生源是孩子自己成长起来的,就想考北大清华。你只有把所有的孩子都培养出他应该有的那种样子,那就是最好的结果。除了去拼分,去不断地刷题之外,似乎很少有那种能够让孩子天赋自由绽放的机会。学校其实就是两件事,一个是怎么样把教学教好,第二是怎么让学生发展好个性。我认为二中始终能在这条路上走下去,最重要的就是平衡两者的关系。
问:您的文章中提到解放学生,老师的重要性,要让老师成为学生的导师,那在二中教师队伍建设上,了解到有超带动计划,那日常是怎么激发教师团队的活力呢。
答:其实我当时在写的时候就在想,二中这些年其实做了很多事,都是在朝着一个导师的方向的发展。包括我们的互联网+教学,老师已经不是原来那种盯着学生讲,讲完之后,然后你再自己做题了。我们的老师现在就是怎么样把学生激发好,把学生引导好,帮助他解决问题的一种资源。而不是我告诉你应该怎么学,是让学生自己学、主动学,是他的一个指引,所以实际上老师和导师最重要的这种关系区别就是能够极大地解放学生,而不是像以前一样亦步亦趋地去牵着孩子,去管着孩子,去盯着孩子。
【教师发展处主任张新江】
各位朋友,我再介绍一下我们的教师发展。超带动实际上是我们今年启动了一个针对于教师梯队建设和教师结构调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搭建一个重要的平台。当然我们是希望以突破青年教师的发展为突破口,带动整个学校里的所有老师的这样一个整体推进和发展。我可以通过一个数据给各位交流一下,我们现在一共是31位青年教师,主要是工作4年以内的青年教师,但是这三十几位青年教师背后的导师达到了123人次,那么我们组成了三个梯队,一个是有14位省市特级教师和发展室主任领衔的专家导师,还有后面的中青骨干教师。下面是我们的青年教师,通过青年教师这种发展带动推进快速的成长,然后推动所有的骨干教师借助于青年教师这样一个发展,然后获得这种自我激发和自我发展。举个简单例子,比如说我们的特级教师,如果想申报正高级教师,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评价维度,就是是否对青年教师的发展作出贡献,我们也是有非常清晰的一个评价。所以对于骨干教师、对于特级教师来讲都有上升空间。也有被激发的这样一个平台,这是我们的超带动,那么通过超带动,其实我们通过数据也能够体现出来,比如说刚入职的新教师,他的教学满意度基本上都能达到98%以上,这个都能体现出来。再一个像我们今年的青年教师的一师一优课,有13位老师获得市一等奖,在青岛市优质课里面,6位老师获得一等奖,其实这个数据在青岛市都是非常靠前的。
实际上是通过超带动来推动整个教师的梯队建设。在超带动之前,我们还有沃土工程、双优工程、凤凰计划,然后现在是超带动,通过这样一个系列的培训方式,我们期待的是创造一种非常良性的教育生态环境,来推动教师的这样一个持续的、健康的发展。那么我们更重要的是期待就是通过这样一个系统的规划,推动教师从高原走向高峰,塑造未来教育的引领者。
还有我们也搭建了山海书院这样一个教学发展的平台,目标是所有老师的高端发展,希望通过整合整个二中的教育资源,尤其是本校的这种优质的教育资源,来带动整个集团内的师资水平的建设,这也是我们在教师发展方面重点做的。另外学校还有一个贡献度评价,我们希望通过贡献度以价值创造来激活教师的这种研究力。那么我们贡献度评价实际上是和学校里的教师奖励制度是一体化的,通过加大教师的奖励,来满足不同层级的教师发展的需要。
问:关于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还有创新实验室,特别是2020年科创中心的启用,接下来还会有哪一些创新实验室会建成,后续如何利用?
【青岛二中创新发展办公室主任赵忠勇】
答:各位记者朋友,大家好。我介绍一下我们的科创中心建设,从学校的角度来说,还是我们要聚焦一个高端建设、科学布局,有效推进我们创新实验室的建设,因为目前来说现在科创中心里已经有了16个创新实验室和功能教室。除了之前大家比较了解的之外,这一年的时间我们又把人工智能机械臂、环境化学,还有先进传感器,合成生物实验室建成。现在集团正在建设的有10个创新实验室,可能年后到3月底前后基本上就建成了。像这几个实验室也是比较高端的,比如说我们绿色化学、海洋化学、数字化学,对生物成分分析、生物数码互动、先进成像、地理科学、历史文创空间、空间艺术等等这样的10个创新实验室。2021年我们在市教育局立项了6个包含物理、海洋、微生物培养、创意动画,体育这样。如果建设完以后,一共有32个创新实验室和功能教室,基本能够把我们整个的科创中心大楼支撑起来。在科创中心投入使用后,我们也优化管理机制,也精心设计创新项目和创新活动,因为平台不一样,以前的创新项目活动就需要进行优化,为学生和教师搭建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另外我们在运行过程当中,也聘请了一些海大或者理工大学、科技大学,像曹圣山教授、宋大雷教授等9名专家教授,担任我们创新实验室的这种特聘教师。为我们课程建设,还有社团建设等做一些高端的辅导。我们创新实验室建设有课程、基地、社团、课题研究等配套整合,五位一体推进实验室效果的提升发展。这些实验室建成以后,基本上能够满足同时一个级部同学的这种选课的需求,32个实验室同时容纳850人上课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