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校新范儿】青岛东川路小学:穿越百年历史 涵养生命内外兼修

2020-09-29 18:00 来源:爱青岛

在过往的悠悠岁月,教育界百家争鸣

时至今日,青岛仍有那么一批老学校

他们历经沧桑,有着厚重的文化传承

历久弥新,继续扮演青岛教育弄潮儿

  在风景旖旎的李沧东部,青岛国际院士港脚下,有一所青岛市目前为止唯一的中式园林风格的小学,在青岛市级保护文物仙姑塔的掩映下,她看起来古朴典雅,静谧厚重。她就是有着百年历史的青岛东川路小学。

  从1912年的“下河蒙养学堂”到1928年“公立下河初级小学”,再到1938年“青岛市李村区下河中心小学”,青岛东川路小学历经百年洗礼,见证着时代的变迁。

  1983年学校门口

  【岁月足迹】战乱中的坚守,百年文化传承

  始建于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五月的“下河蒙养学堂”便是青岛东川路小学的前身,建设之初一个年级只有一个班,简简单单的几座平房,两间面积不大的教室,虽然是个只有几间民房的学堂,但已然具备了学校的雏形。

  1934年学校更名为“下河民众学校”并开始扩建,形成东部四个班,分校三个班的格局,在那个年代是附近唯一能提供孩子学习的学堂,下河小学为中心区,辐射到了周围包括下河、上流、上臧在内的共12个村,共有教师8人,学生251人。

  1965年教室前师生合影

  新中国成立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学校由青岛市崂山县教育局通过中心小学领导,入学人数增多,校舍不足,教学班在原有基础上,又扩建于刘家、李家、于家三处校区,并开始成立联中,小学成为五年制,加上六个大队联合办起的初中合为八年制学校。

  1974年加杨树下八年制的毕业班合影

  七十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学校又经历了多次搬迁扩建。直到2016年8月李沧区政府投资1.6亿元,在原址对学校进行改扩建,从此东川路小学翻开了崭新的篇章。

  1993年翻新后校舍

  2006年的校舍

  【光阴故事】岁月变迁,不变的是爱的传承

  “我爸和我都是在这里毕业的,如今我也在这里当老师,女儿也在这里上学。”谈起东川路小学,李璐璐就像在谈自己的家一样,今年是她这里任教的第8个年头,也是她从这里毕业的第24年。

  李璐璐一家一直都生活在东川路小学附近,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家里很多亲戚都是在这里毕业的,“我爸、我叔还有我大爷,都是这里毕业的,他们上学那会儿这里还是个九年制的学校呢。”李璐璐回忆道。

李璐璐的叔叔李彬方的毕业证书

  谈起在这里上学的经历,李璐璐至今仍历历在目,“我当时上学那会学校冬天还是用炉子取暖的呢,一到冬天靠着炉子的位置就特别抢手。”为了能让大家冬天在教室暖和一些,秋天学校便会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山上收集松果树枝等给炉子当柴火。

  说着,李璐璐便拿出了一张微微泛黄的照片,“这张照片就是当时上山捡松果的时候拍的,现在想想,每年最快乐的就是那几天,不用上课,还能和小伙伴一起出去玩,跟秋游一样。”

李璐璐(右一)和同学一起上山采松果
李璐璐(第三排右三)的班级活动合影

  从1990年入校,李璐璐在这里度过了快乐又充实的六年,虽然当时只是村里的学校,但是老师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淳朴的校风,也在她当时幼小的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或许是冥冥中的缘分,时隔16年,她再次以老师的身份回到了这里。

  “2012年的时候,我有一次工作调动,非常幸运能再次回到这里。”当时摆在李璐璐面前的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去到条件比较好的小学任职,一个是回到正在发展中的东川路小学,她想都没想毅然决然地决定回到母校的怀抱。

  “学校培养了我,我也想为学校为社会培养人才,把这份爱传承下去。”转眼八年时光过去,她也伴随着东川路小学成长,浓厚的教研氛围,也让她的教学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2018年11月份,她开始担任学校班主任工作室的领头人,带领老师共同备课。

  “我很高兴,我女儿也在前年加入了东川这个大家庭。”李璐璐说,“我希望她能在这里度过一个金色的童年,能把这份爱继续传承。”

李璐璐和女儿许书嘉的校园合影

  【新范儿!】“涵养生命内外兼修”培育“五有”未来世界公民

  2019年8月学校正式乔迁新校,建成后的学校占地面积达到41357.5平方米,建筑面积达26584.22平方米。

  飞檐斗拱,曲水流觞,重建后的校园随处可以看到传统文化的痕迹。

  穿过青砖黛瓦的学校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尊孔子雕像,雕像四周的四个花坛,分别镌刻着梅、兰、竹、菊四君子,构成了一圣人四君子的雅致格局。

伫立于校园中的孔子雕像

  进学楼、敏学楼、弘毅楼……独特的教学楼命名方式,表达着学校对孩子深深地期盼,也让传统文化能沁润在学子的心田。

       缤纷园、桃李园、瀚德园、玉兰园、海棠园,让每棵树都会讲话,让课本上写到的树,在校园中都能寻到它们的踪迹处处散发花香、墨香、书香,使人如沐春风。

  和学校同龄的古树

  走进教学楼的大厅,一抬头便可看见,学校的校徽,校徽取自校名“东川”二字,体设计将二字通过篆体演变,字体中加入书本(竹简)元素外形为玉佩,体现君子温润如玉,如切如琢,如琢如磨的治学精神。

  走廊上点缀中式风格的画格,窗户上装饰了东川变体字体的花格,风格清新,韵味十足。

   

  近年来,学校依托中式园林风格,坚持“涵养生命内外兼修”办学理念,以培养“有正气、有朝气、有灵气、有才气、有静气的未来世界公民”为目标,从“生理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三个层次实现对学生生命的涵养与关照,实现三个层面的“内外兼修”,即内修道德情操、文化涵养,外修言谈举止、行为态度;内承优良传统文化,外引先进国际理念;内依课程,外靠环境,赋予学生牢固的根基。

  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吸收传统文化的养分,学校围绕“茶、瓷、香、布、书”五艺,开设特色主题课程,设立五个综合实践活动室。

  茶道室里茶香四溢,茶盏、茶盅、茶匙一应俱全,过滤、冲泡、品茗每个环节都可以在这里体验,以茶修德,以茶养谦,以茶自省,以茶雅志。

  切、割、搓、盘……一个个脑洞大开的作品在孩子手中诞生,陶艺教室一旁的展示架上便是孩子们灵感的结晶,青花瓷、冰裂瓷,传统瓷器装点其中,让艺术的种子扎根在孩子的心中。

  

  布艺,是中华民族传统民间工艺,具有鲜明中国艺术特色。纫针、穿线、裁剪、拼搭,在布艺教室,孩子们可以尽情感受创作的乐趣,教室的墙面贴纸也采用了柔软的材质,印上了可爱的卡通图案,在这里上课怎么能没有创作的灵感?

  

  挥毫泼墨,风骨洒脱,笔墨流转,神韵自现,书法教室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修身养性的好地方,书法是人品性的外在表现形式,所谓的“字如其人”便是如此,一撇一捺都包含着对书法的热爱。

  

  寻香而至,推开香道教室的大门一套套精致的香具整齐的摆放在木桌上,香道的意义远远超越了芳香养鼻的范畴,而是通过香这个载体来调动灵性,追求人与自然完美统一的文化。

  新校启用,新的开始,新的办学条件,新的硬件设施,让东川的“多彩教育”有了更多的可能。学校将会充分挖掘环境育人的功能,因地制宜,为学生营造高雅的文化氛围,创造广阔的发展空间,提供多姿多彩的展示平台,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体差异的需求,让每个学生都有生长点,都能在这里获得成长的满足感。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爱青岛记者杜浩然 图片由东川路小学提供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 - 爱青岛新媒体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