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中开展“寻访小康之路”主题实践活动

2020-08-21 11:14 来源:爱青岛

  认识小康

  小康社会是古代思想家描绘的诱人的社会理想,也表现了普通百姓对宽裕、殷实的理想生活的追求。具体表现就是六个“更加”: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近日,青岛42中开展了“寻访小康之路”主题实践活动,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加深同学们对小康社会的初步了解,7.2中队刘宇轩查阅了很多相关资料。

  综上所述,小康社会是我们的革命先辈辛勤付出所取得的伟大成绩。身为新时代少先队员,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创新实践,承继中华民族的伟大祖业!

  红领巾看小康

  经过了一系列地学习同学们对小康生活都有了更深的认识,一起来看看先锋队员们是如何感受家乡巨变的吧!

  青岛是我们的家乡,看家乡变化,感受祖国巨变,寻小康成果!

  青岛,是我们美丽可爱的家乡,是一座充满魅力的现代化城市,作为城市的市民,我感到骄傲和自豪;青岛,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是一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度假胜地。生长于斯,幸福感不禁油然而生;青岛,是闻名世界的帆船之都,更是一面冲向世界的风帆!

  五四广场,是青岛的象征,同时也是为了纪念1919年的五四运动,但它更是我们小康生活的标志!

  ——7.2中队周晟浩

  海,可以让人心生向往,一望无际的海面,软软的沙,心旷神怡。

  这里是栈桥,这里的海孕育的无数的海底小生物,就像我们的母亲河黄河,孕育了多少民族文化,滋养了多少汉族人

  历史中的栈桥,始建于光绪18年,为了方便物资的运输,从而建造了两座码头,其中一个就是栈桥,

  百年的历史诉说着他的故事,百年的栈桥见证了青岛的成长,从原来的被侵略现在的专业化城市。

  青岛每日都在焕发光彩,栈桥肯定在旁边相伴,在小康社会的路上,栈桥一定伴随。

  ——7.2中队彭安琦

  一个城市的发展,是大家共同的努力,也是老青岛人们深深的回忆…曾经的野海滩涂、矮房村落成为历史映像。时代变迁,青岛人用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努力建设着我们的家园,一座座地标建筑拔地而起。这里是珊瑚贝桥,它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贝壳和海洋,桥身仿佛一只跃起的海豚,带给我们全新的视觉盛宴!我们更相信青岛的未来会发展的越来越好成为令人最向往的地方!

  ——7.2中队王梓睿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我在鲁迅公园的照片,小康生活是我们国家一直追求并努力付出的目标。随着时代的变更及城市标新立异的发展,小康社会正在实现。鲁迅公园是在1930年建成的,它最早的名字叫“若愚公园”。走进去先看到的是壮大的鲁迅雕像,在鲁迅公园的东侧是亚洲最大的第一海水浴场,沙滩和大海行程了一副画,海水的声音衬托着鲁迅公园,让人无法想象。行山涉水,随遇而安!

  ——7.2中队孙佳裕

  即墨古城,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是我们青岛历史的象征与骄傲,谈古论今,无所不知。解放前夕的古城外也曾一片狼藉,如今古城依旧不变,仍具威严,城外却已经过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的内心已经无以言表,不禁四字成诗,一展雄况:街角巷尾,风驰电掣;高楼大厦,巍然耸立;古城依旧,铿锵威砺;市井之盛,不下唐宋……这都是小康的成果啊!

  ——7.2中队周晟浩

  诗经曾曰:民亦劳之,汔可小康!作为新时代少先队员,我们现在能为小康生活做些什么呢?少先队员应该明确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与时俱进,不辱使命。刻苦学习,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敢于实践!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来源:爱青岛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 - 爱青岛新媒体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