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语言暴力危害不容忽视

2020-07-18 11:07 来源:光明日报

  “你心里没点数吗”“这点活都干不好,你还能干什么”“早知道就不生你了”“你是猪脑子吗”……这些话是否似曾相识?在社交平台上,“中国式不好好说话”话题的阅读量高达800多万,话题页面下是一条条“血泪控诉”。这些像刀子一样的话,不是发生在陌生人之间,而正发生在家庭这个小单位中,产生于最亲密的人之间。这种“扔飞刀”活动,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有研究机构对多个平台上搜集到的5000多条有关家庭语言暴力的内容做了初步整理和分析。分析发现,家庭语言暴力的施暴者中,父母是绝对的主力军,学习成绩是恶语相向的主要焦点之一,贬低侮辱、嘲讽挖苦、习惯性打击否定是“惯用手法”。

  这些语言暴力的杀伤力究竟有多大?在留言中不少人表示,尽管时隔多年,但回想起父母的某句话仍感到阵阵寒意,尝试去理解但不愿去原谅。也许只有在虚拟空间中,他们才有机会或者勇气触碰内心这个隐秘的角落。还有的人,在长期的语言暴力和情感控制中,变得自卑、胆怯、敏感,身心无法得到应有的舒展,他们将自己耳濡目染习得的那套语言暴力无意识地运用到与别人的关系中,也变得“不好好说话”,甚至无法建立起正常的亲密关系,在这种痛苦中挣扎着成长。

  几年前,艺术家谢勇将“丢人”“是人就比你强”以及“怎么不去死”这些语句做成模具,可拼凑成枪、刀和斧头,希望通过这种创意方式,让更多人认识到,无形的伤害拥有持久的杀伤力。正如日本学者加藤谛三在《情感暴力》一书中所说,实施情感暴力的人,不会觉得自己正在施加暴力。在日常生活中,有太多的语言暴力是以“为了你好”和“爱”的名义实施的,占据道德制高点的情感虐待,让接受者既难以反驳也无法发泄。

  当然,这并非要否定或诋毁父母之爱,而是说,这些父母之爱在无意识中沾染了情感控制或善意操控的意味,让人想要逃离。说无意识,是因为一部分不好好说话的父母真的是言辞如刀而不自知,那种表达逻辑和说话方式真的就来自他生存的大小环境中,他不过是“完美”沿袭了那一套东西而已。还有一部分父母不好好说话,则是源于对孩子过度依赖的心理以及控制欲望,他们在责备和嘲讽中纾解焦虑感,获得安全感。

  重提家庭语言暴力,无意挑起代际冲突,只是想说,这种暴力不该因隐蔽而被忽视。而且家庭作为最小的社会单元,其内部的语言暴力所产生的影响很难说不会外溢到私域之外的公共空间。面对家庭语言暴力,逃避有用,但并不可耻。随着更多的80后、90后扮演起父母的角色,有理由相信这个“心锁”链条会在更多的小家庭中被切断。而至于非暴力沟通这门课,则可能需要我们,不论是作为父母的身份,还是作为子女的身份,都不应放弃探索和领悟。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莫洁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 - 爱青岛新媒体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