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二中金牌奥赛——化学篇

2020-05-16 09:52 来源:青岛二中

  金牌闪耀

  三枚全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决赛金牌!

  两枚全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决赛银牌!

  近60人全国化学奥林匹克一等奖!

  众多同学因此保送或自招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大、复旦大学等C9高校!

  部分获奖名单:

  金牌教练

  董玉闪,青岛二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首席教练员,青岛市青年拔尖人才。多年来,在正常化学教学工作之外,主管青岛二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所辅导的学生1人进入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国家集训队,3人获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决赛金牌,2人获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决赛银牌,近60人获得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全国一等奖,近300人获得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全国二等奖,其他奖次若干,获奖学生被保送北大清华等名牌大学或获得相应自招资格。

  竞赛是一种高层次的智力训练,体现的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水平,高校也非常看重这种能力。青岛二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以首席教练和助理教练员为主,外聘专家和外出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董玉闪老师自己编写了《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预备知识》、《有机化学》、《结构化学》、《分析化学》、《无机化学》、《经典题目讲解》等教材。准确把握化学竞赛规律,精准辅导,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学生心得

  赵若冰:

  2003年~2006年青岛二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决赛金牌,保送北京大学。

  2006年~2010年北京大学化学院(本科)。

  2010年~2011年北京大学实验室

  2011年~2017年美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博士)。

  2017年~2019年圣戈班研发有限公司(上海)。

  2019年~ 巴斯夫新材料有限公司(上海)。

  时光飞逝,高中化学竞赛获奖就要15个年头了。2003年,我如愿以偿地踏入了向往已久的青岛二中。二中的化学竞赛在山东省遥遥领先,学哥学姐的竞赛的金牌大奖无数次地激励着我。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我有幸被选入化学竞赛班,最终取得全国化学决赛一等奖,收获颇多。我的体会如下:

  竞赛学习一定要循序渐进,尽早达到化学高考的水平,然后再登上竞赛的台阶。

  竞赛学习必须要有老师的引导,知识的获取与能力的提升都是在董玉闪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跟随名师,事半功倍。回想起董老师的悉心指导,我的内心依然充满感恩。

  “应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不仅要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还要能够熟练地应用学过的内容,练就解决问题的方法。

  竞赛学习要有学友相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当年我有幸遇到了学哥张冲、苗润,学姐赵帅等,他们无私的分享学习资料和学习体会,这些帮助不仅让我提高了竞赛的能力,还让我获得了珍贵的友谊。

  竞赛不能单打一。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化学的发展离不开数理学科作为基础的支撑,同时化学与生物医药学科等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高一结束后,我还自学完了高中的数学和物理,也达到了高考的水平,课余还浏览了高中的生物课程,这对于后期冲击化学竞赛决赛阶段的学习有莫大的帮助。

  得益于化学竞赛,我有幸通过保送到北大化院学习。毕业后,我赴美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继续深造,攻读化学博士学位。目前我就职于巴斯夫新材料有限公司,担任光谱分析实验室负责人的职位。我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心中满是感谢和自豪。感谢班主任于世章老师的谆谆教诲,感谢母校青岛二中给我提供了这么好的平台,是二中给我插上了能够自由翱翔世界的翅膀。

  郑文璪:

  2006年-2008年:青岛二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全国一等奖第二名保送北京大学

  2008年-2012年: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本科

  2012年-2014年: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硕士

  2014年-至今:中国工商银行

  一是要对所学的学科有发自内心的兴趣。奥林匹克竞赛内容超出了高中的化学课本、涉及到了大学化学的相关内容,知识点多、难度较高,没有对学科的热爱和兴趣是难以坚持下来并取得成绩的。二是要磨炼应对竞赛的心理素质。由于竞赛难度大,即使是高水平的考生在考试时也难免遇到难题,平时就要锻炼自己权衡题目难度、解题时间、分值权重的能力,有全局观念,讲究策略,筑好心理防线。三是常与老师和同学交流,我在学习竞赛时常感觉天外有天,每位同学都有擅长的领域,老师更是经验丰富。学习竞赛的都是聪明的同学,一方面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学识,另一方面也要取长补短,在互相交流和碰撞中才有自身的进步。

  我参加化学奥赛取得奖项后保送到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完成本科和硕士教育后加入工商银行并工作至今。尽管现在我没有从事化学相关的职业,但是学习竞赛对我思维方式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使我更相信科学、更依赖理性分析、更追寻事物本质,这段竞赛生涯将使我终身受益。

  刘田源:

  2007年-2010年,青岛二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决赛银牌,保送复旦大学

  2010年-2014年,复旦大学,本科

  2015年-2016年,美国康奈尔大学, 计算机科学硕士

  2014年-2015年,Vmware软件工程师

  2016年-2018年,谷歌地图(Google Maps) / 软件工程师

  2018年至今,谷歌云(Google Cloud Platform) /技术总监/高级工程师

  高二那年我拿了省竞赛一等奖,之后在高三有幸入选了省集训队去参加全国竞赛,在济南我认识了更多厉害的朋友,也认识到天外有天。那年竞赛会场在杭州,实验和理论都没有发挥好,只拿到二等奖,但也认识了一帮热爱化学的学霸,好几位日后都在复旦成了好朋友。

  参加化学竞赛当然有一些枯燥要死记硬背的地方,毕竟是半实验学科。但有趣的是,化学竞赛有点像乐高,你可以掌握了一些基础知识,然后就可以尝试解决一些题去享受解题的快感。这就是一个好的正向反馈,可以自我驱动下去一直享受解题的快感。我自认比较笨,也没有什么好方法,就是多学多问多实践,同时找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还记得我和王浩,程昊等小伙伴一起闷在小屋里面琢磨一道题的解,但是正值盛夏没有空调,我们几个争论到后面干脆脱光了膀子,不亦快哉。

  当然这一切都离不开董老师的辅导和邵明国班主任的支持。有时候解题卡在一个死胡同好久,董老师总是能一下子点醒。邵老师则是允许我上课的时候不听课继续解我的题。说来惭愧现在已经不从事化学工作了,但当时几位老师营造的竞赛精神对我之后的选择影响很大。

  栾翰林:

  2008年-2011年,青岛二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决赛银牌,保送复旦大学

  2011年-2015年,复旦大学

  2016年-2019年,悉尼大学

  今天从竞赛教练董老师那里接到通知,说是希望我作为“竞赛过来人”写一点竞赛心得。说实话是有些惶恐的,毕竟自己远离化学竞赛已有近十年的时间,断不敢认为过去的“心得“会起到什么帮助作用。于是姑且在此啰嗦几句,权当是抛砖引玉;若有幸果真能有所启发,则可称得上是不胜欣慰了。

  于我而言,化学竞赛比拼的主要有两点:一是知识储备,二是做题直觉。前者主要依靠大量的阅读、理解与记忆,后者以前者为基础并通过充分的练习来强化。

  首先大概谈一下理论学习。高中化学的必修内容是准备化学竞赛基础中的基础,提前学习必然是高一开始接触化学竞赛的第一步。然而,高中课本上对于满足竞赛要求的内容来说不仅是远远不够的,而且是极为不均衡的,必须依靠学习大学内容来补充。对此,建议循序渐进地选择参考书籍。许多冠以《中级某某》或《高等某某》之名的教材内容杂而艰深,没有大学阶段的数理化基础难以理解,过度研读不仅浪费时间,且打击自信。必要时可参加有声誉的假期竞赛培训。行文至此,不禁想起当初高一暑假懵懂之际参加了针对高二竞赛生的省内培训,受物理化学的理论推导和有机化学的反应机理所折磨,以为天书;几个月后重新自学至此,却有醍醐灌顶之感,深感教育之奇妙。

  下面试着分领域讲一讲我自己的学习策略。

  无机化学涉及知识最为庞杂,也最考验直觉。理解课本上对于元素周期律的是学习无机化学的重中之重,此基础必须打牢。相对的,课本上对于各元素性质的介绍则过少,要靠大学元素化学教材作为补充。以周期律为依据归纳元素形状,并记住几个特例,在知识方面大体是足够了。一般来说,竞赛中常考的元素种类有限,可重点训练做题直觉。

  同上,有机化学内容也非常多,不仅包括不同官能团的性质,还有让人头疼的人名反应。课本上内容不多,建议多花些时间在邢其毅先生主编的《有机化学基础》——唯一指定教材(雾)——上面。有机化学算是我比较擅长的领域,对于有机反应多少有一点理解。大体上,有机反应一类是自由基反应,种类不多,记忆即可;另一类是占大多数的亲核/亲电反应,重点是理解官能团是吸电子还是给电子的、反应物是亲核的还是亲电的、不同的位点电子密度几何,如此这般可省略许多记忆工作。当然有些特殊反应条件还是要背一背的,比如沃尔夫—凯希纳—黄(四声)反应等。另外,了解一些简单的有机合成策略大有裨益。

  结构化学并不是标准的化学二级学科,大多渗透于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之中,但也常常被单拿出来讲。《物质结构与性质》非常重要,辅以段连运先生的《结构化学基础》,该掌握的东西也就差不多了。重点在于回到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中,用结构的知识理解性质,由性质推测合理的结构。

  物理化学在高中阶段(包括竞赛)的总体特征是:内容比较抽象,但题目通常比较直接。《化学反应原理》是不错的基础介绍。热力学部分稍难一些,建议多推推公式加深理解(不要重蹈我的覆辙);动力学部分过去是决赛的要求,但近年初赛也有所涉及,所幸并不难,理解反应级数等基础概念即可。氧化还原的相关知识应当反作用于无机和有机的学习。此处微积分有些用处。“多做些题没坏处“。分析化学相对容易一些,在物理化学知识的帮助下掌握各种平衡,多推推公式,熟悉不同公式的应用条件即可。“多做些题没坏处“。

  如果有志于决赛,我的感受是可以通过分析考纲和往年考题来针对性地读部分高级一些的大学教材的有关章节。绝不要通读。有余力的则可以拓展一下知识面。非常非常不建议深究量子力学的内容,它太难了。决赛也要考实验的内容,但这方面不必过早担心,在省队选拔及集训期间接受统一培训即可。即便如我一般在学校实验课上拿着胶头滴管都会手抖也不用担心。心态很重要,考前不要过于紧张也不要过于放松。

  最后,祝愿所有选择了化学竞赛的同学,将至少能收获成长的欢欣。

  此致

  周天宇:

  2010年-2013年,青岛二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金牌,国家集训队,保送清华大学

  2013年到2017年,清华大学本科

  2017年,清华大学,硕士

  2018年创办企业氨酯汀兰,主要从事材料+生物的交叉领域

  化学竞赛中所需掌握的知识点范围较广,涉及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结构化学、元素化学、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等。从长期发展的角度上看,知识结构的系统建立可以从大学课程入手;从短期突击的角度上看,建议以历年初赛、决赛题目为参考,按考试大纲条目分类整理和归纳总结。

  无机化学、元素化学和结构化学三部分交叉内容较多,宜同时学习。学习顺序较为灵活,以解答内心疑虑为主。建议尽快建立整体的知识框架,形成对化学学科的系统认知,其后查缺补漏。结构化学需要一定的空间想象,建议亲手搭接球棍模型。

  有机化学的部分建议从机理入手,熟知经典的人名反应即可;其中除电环化部分涉及分子轨道的理论,其余的基本可以从基于元素性质、极性、孤对电子、杂化理论等方面解释。机理的学习要善于总结归纳,少记名字,多记原理,形成自洽的逻辑体系。只是从书写的纸面角度,可能的反应有很多种,而其中合理的、符合规则的反应有限。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的学习需要掌握微积分的相关概念。整体的计算难度不大,着重掌握分配系数、平衡常数等概念,要活学活用。牢记尺度的概念,摩尔是计量尺度,电势是测量尺度,化学反应涉及观测时间尺度。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 - 爱青岛新媒体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