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对科技创新有浓厚兴趣的资优学生培养,2018年青岛九中加入同济大学“苗圃计划”以来,一直与同济大学共同对学生们进行机械设计、轨道交通等领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
2019年9月28日下午青岛九中2018级“苗圃计划”开题答辩正式开始,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王玉、范蕊、胡慧杉教授,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叶玉玲教授、苗圃秘书尹瑜芹亲临青岛九中,为2018级同济大学“苗圃计划”学生研究课题开题答辩进行点评、指导。
一年多来青岛九中与同济大学在知识普及、课程建设、实践训练等方面开展深入的合作,努力提高礼贤学子的创新实践能力,为青岛九中与同济大学相关院系、学科及专业之间进一步开展对接协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课程学习与创新实践是“苗圃计划”培养创新人才的中介和桥梁,通过创建“苗圃基地”,探索与大学协作贯通的课程设置与实施方式,强化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此前经过学校内部考核选拔,30名学生脱颖而出成为青岛九中2018级苗圃学员。一年多来,同济大学“苗圃计划”教授走进校园,为学生们带来了多场学术讲座,通过观摩2017级苗圃学员的研究过程,本届苗圃学员已经初步具备了探索科学的兴趣和意识。本次开题答辩是学生们作为2018级苗圃学员的第一次考核,也是课题研究开始的第一步。
开题答辩会开始,青岛九中副校长张小青代表学校对同济专家的到来表示衷心感谢,对2018级“苗圃”学生提出美好期望,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精心钻研,在课题研究中提升自我能力,并取得良好结果。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叶玉玲老师对答辩会做了明确的要求,对学生的课题陈述提出建议,期望每一位学生都能在答辩过程中有优秀的表现。答辩会由青岛九中教学处副主任郭清鹏主持。
答辩过程中学生们共分11个研究小组,通过制作的PPT,生动地向在场的教授们介绍了项目研究的申请理由和创新特色。更值得一提的是,同学们能够从生活中观察和发现问题,从而去确立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研究项目。例如“自回收晾衣架”,源于生活中收衣服不及时或因天气原因导致衣服淋湿、吹落在地等现象,自主研发自动回收晾衣架有助于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半自动变流装置”来自于雨天雾天不宜开窗通风时,导致室内空气不通畅,利用新型通风装置可以调节室内通风改善学生和工作环境。教授们耐心地倾听了各小组的课题汇报,肯定了学生们善于观察生活和发现问题的探索精神,从专家的角度对研究课题的可行性、实用性和创新性提出了中肯的建设性意见,令同学们受益匪浅。经过了3个小时的答辩,青岛九中2018级“苗圃计划”开题答辩圆满结束。整个答辩过程中评委组的各位专家教授细致、严谨、执着地对待每一个环节。相信在未来的一年里,2018级苗圃学员能继续怀揣着对专业的热情,对学习的专注,对科创的钻研,在课题后续研究的过程中再接再厉,取得满意的课题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