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教丨高考统一考试结束,志愿填报将是又一场考试

2019-06-09 13:41 来源:腾讯教育

  2019年高考统一考试顺利结束。不管是感觉考得不错还是感觉不理想,高考都还没有结束。接下来,考生和家长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志愿填报。我国各省现在都已经实行公布成绩的之后的知分、知线、知位填报志愿,这并不是说要等到知道分数后,才考虑志愿填报的事,而需要在公布高考成绩之前,就了解高考政策、了解目标学校和专业,做好志愿填报的准备。

  从近年来的高考志愿填报情况看,存在两个现象,一是很多考生对志愿填报并不关心,把这视为是家长的事,在高考考试结束之后,就开始忙于聚会,“犒劳”自己;二是有的家长在为孩子规划志愿填报时,盲目从众,轻信谣言,不愿意仔细研读高考政策,结果填报失误志愿,甚至遭遇招生诈骗。要填好高考志愿,需要学生多操心,因为这关心到自己未来的学业和职业发展,好的高考志愿,一定是适合自己的志愿;同时,家长和考生需全面了解高考政策、高校录取规则,结合自身的兴趣、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专业。

  在今年高考前,教育官网就曾发布预警,提醒家长要注意识别五大关于高考的谣言。其中一大谣言,就是针对志愿填报。教育部提醒家长,有人利用家长觉得志愿填报很头疼的这种心理,打出了“大数据”填报的幌子,说是掌握了内部消息和相关大数据信息,只要交钱,就能帮你精准填报志愿,保证一分不浪费,而且费用不菲,高到以万计算。而事实上,所有用于高考志愿填报的数据,都是公开的,任何机构不可能掌握没有公开的内部信息。机构就是为考生和家长提供志愿填报服务,也是利用公开发布的信息,根据录取规则进行数据筛选,帮考生和家长进行数据处理工作,不可能再有什么内部信息。家长以为还有什么内部信息,就是对高考志愿填报的不了解。

  当然,有的家长也是知道的这一点的,他们所需要的内部数据,并不是各校往年的录取数据,而是今年高校的录取数据。按照高考录取规则,每一所高校的今年录取数据,是要在高考录取结束之后才知道的,但是,有一些家长急切地想知道自己报考的目标学校,今年的录取分数会是多少,于是有的机构就投家长所好,称能精准预测这所学校今年的录取分数。这是不可能的,一所学校今年的录取分数要看学生填报志愿的走向情况,而学生填报志愿的依据是参考该校的往年录取情况(具体分数和排名),因此,填报志愿都有不确定性的风险。在实行平行志愿之后,志愿填报的风险有所减少,但是,还是存在定位不准的风险、院校(专业)志愿没有梯度的风险、不服从专业调剂投档而被风险,等等。这是考生和家长,只要稍微研读志愿填报政策就会知道的。

  总体看来,当前高考志愿填报阶段存在的问题,折射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对学生缺乏生涯规划教育。如果有生涯规划教育,那么,在高中求学期间,很多学生就已经了解高考录取政策,也已经有自己初步的学校和专业目标。不应该在高考之后,自己对高考志愿填报不关心,就让父母来给自己填志愿,而且在填报志愿时,不考虑兴趣、能力,就按分数填,这就是有所谓“保证一分不浪费”承诺的原因,家长只看能进哪所学校,而没有自己的目标学校。在我国已经实行新高考改革的省市,学校已经开始重视生涯规划教育,因为在高考科目调整为3+3科目组合后,学生在选科时,就要有初步的学校和专业目标,要根据目标学校、专业提出的选考科目要求选择科目。但是,还有不少学生和家长,只是从如何获得更高的分数来选科,而没有结合未来大学、专业选择选科,并认为那是高考之后的事。在没有实行新高考改革的省份,这一情况就更普遍了。可以说,这是基础教育“唯分数论”问题的延续。

  高考志愿填报,不仅关系到被大学成功录取,更关系未来的学业发展和职业发展,因此,在填报志愿时,必须坚持兴趣原则(考生自己的兴趣)、实力原则(考生的考分和排名)、政策原则(满足高考政策规定)、长远原则(考虑未来长远的发展)相结合,做好这一点,显然不能就由家长给考生填,也不能就委托专家填,专家只能给考生和家长提供符合政策规定的建议,要结合自身兴趣,填好属于自己的志愿,必须充分分析自我,有长远的发展规划。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 - 爱青岛新媒体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