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普通的心理老师,担负着学校的心理辅导工作。在我那简陋与平凡的心理辅导室里,发生过许多故事,有的温暖,有的快乐,有的悲伤,有的惊险。我今天所讲的是其中一个故事。
有一天,一对母女来到了心理辅导室。妈妈漂亮时髦,正上小学五年级的女儿乖巧可爱。可当她们一坐下,就吵了起来,吵得不可开交。
妈妈说:“老师,你要帮帮我,我的女儿一天到晚只想着玩,就不写作业!”
女儿说:“老师,你要帮帮我,我的妈妈一天到晚就想让我写作业,我都没有时间玩!”
妈妈说:“老师,你劝劝我女儿,她太不理解我了!”
女儿说:“老师,你治治我妈妈,她快变成神经病了!”
我该怎么办呢?首先,我平复了母女俩的情绪,然后带领她们做了一个心理冥想。
“来吧!”我对妈妈说:“咱们来做一个心理小游戏吧,请您闭上眼睛,去想一想,在你的心目中,你喜欢女儿的哪一部分,不喜欢女儿的哪一部分?”
“我喜欢女儿的漂亮、乖巧、聪明、爱笑,我不喜欢的是?”妈妈闭上了眼睛,进入自己的内心世界,她突然睁开了眼睛,“我看见了,我不喜欢我的女儿无忧无虑地玩的样子,她只要玩我的心就不舒服。”妈妈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为什么她不喜欢女儿无忧无虑玩的样子?
妈妈回忆起了自己的童年:她没有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她自己的母亲(孩子的姥姥)每天让她做饭、打猪草、干家务活。她记得,偶尔有一次反抗了母亲(孩子的姥姥),放学后没有去干家务活,无忧无虑地在院子里玩耍,结果她看见自己愤怒的母亲拿着一把粗粗的锄头向她冲来,太可怕了!她当即吓得躲起来。第二天放学,她自己乖乖地干起了家务活,生火烧饭、喂鸡喂猪,忙个不停。
我让这位妈妈看看自己母亲行为背后的原因,她终于哭出声来:原来童年时的她生活在封闭的农村,那里的人都认为,只有能干勤劳爱干活的女孩才能嫁得好婆家,母亲唯恐她以后嫁得不好,才会这么磨炼她。
只是妈妈不知道,她一边抱怨着自己的母亲,一边在潜意识里把母亲的那一套完完整整地继承下来,实施到自己女儿身上。
当她看见潜意识里的家庭规条不合理之处,妈妈就懂得,该如何去面对自己的女儿了,她愿意给予自己的女儿属于自己的童年生活。
就这样,这个问题解决了,这对母女高高兴兴地离开了心理辅导室。
这个故事给予我的启示是:原来看似不可理解的行为背后,都是生命深处满满的爱。当我们只看行为的时候,问题就会产生,而当我们链接到生命深处的爱,才能够理解这种种行为,也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生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