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互联网上发起了一轮又一轮的讨论的话题是“996”。
3月26日,一位程序员实在受不了“996”的生活节奏,在程序员最流行的GitHub网站上写下了一段话,并且发起了名为“996.ICU”的开源项目,言下之意:“工作996,生病ICU”。
网站作者还在介绍后面加上了一句“Developers’ Lives Matter”(开发者的命也是命),模仿美国对抗种族不平等运动的“Black Lives Matter”(黑人的命也是命)。
随着事件的发酵,出现了新的项目:996公司黑名单和955公司白名单。
很多中国互联网公司登上了黑名单,包括京东、腾讯、华为、苏宁、拼多多、小米等等。
“996”工作制已经成了很多互联网公司的标配,所以很多互联网大佬在分享经验的时候,总是会说:“成功是熬出来的。”同时,他们的成功强化了大众的这样一种信念。
而最近马云与刘强东的一系列针对“996”的言论,把此话题推向的风口浪尖。
几天前网络上加班崩溃的加班者
为什么要和孩子聊“996”
努力不是重点,重点是找到自己方向
与成年人的“996”相比,孩子的学习所投入的时间,应该远远大于996吧。平常每天早上7点左右起床,晚上做完作业已经8-9点的不在少数。还有一些孩子在4-6年级,做作业居然要到10点左右才能完成。
当然,这不是一个语境下面的讨论。
而在一个语境下的是,我们每天投入如此多的时间在一件事情上,到底是意味着什么呢?每天都在耗费如此多时间的学习或工作,意义在哪里?
努力就能获得成功吗?并不能,因为在努力之前,连成功的定义或许都不够清楚。
很多孩子被教导,成功的目标是考上好大学,找一个好工作——这并没有错。
图:蜂窝儿童大学孩子在讨论为什么要上学的理由以及特点。
可是如果孩子不能随时调整自己的目标,那即使找到一个好的工作,也会沉沦在到底要不要“996”的讨论中,忘了了自己是否拥有选择的自由。
如何和孩子聊“996”
讨论“996”已经有非常多的方向了。例如,“996”属于一种工作制度,关于是否违反劳动法的讨论,大可直接引用劳动法。996.icu上也有提供很好的信息。
这些确定的信息我们不需要和孩子讨论。讨论的重点是,我们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人生目标是什么?
适合年龄:本次讨论适合8岁以上孩子
准备工具:一台可以上网搜索的智能设备、便利贴、彩笔、A3大小的纸。
讨论地点:亲子独处的地方,上下学车上,吃完饭后的家庭时间等等。
参与角色:最好是有家庭成员。即是引导孩子讨论问题的人,也是观点的提供方。注意,是观点的提供方,而不是观点的决定方。
一、“996”成年人的世界。
1.与孩子普及“996”的前因后果与发生的原因(本文第一段即可,如果孩子不清楚的词语可以马上普及背景知识。)
2.与孩子观看视频,聊聊对这个视频的看法。
Ps:如果有余力,可以和孩子搜搜看,互联网上不同的媒体对“996”的评价,最好是能找权威媒体评论。普及的过程,就和孩子一个话题的中心
二、人生的“成功”曲线。
1.与孩子一起定义自己人生的生命曲线,1岁、6岁、9岁、12岁、16岁、18岁、22岁、30、50、60的成功分别是什么?
Ps:如果孩子年龄大,可以让孩子自己决定时间节点,然后讨论为什么。父母和孩子一起画自己的过去,以及现在未来。这或许是与孩子一起分享人生的极佳时间。
2.结束语:成功的方式有非常多,以及成功也不是我们的唯一标准。我们可以根据我们之前的经验来替换成功的定义。
三、成功一定是目标吗?
1.提问:如果每天都努力的工作和学习就会完成我们的人生“成功”曲线吗?
2.讨论:这些目标也许无法达成,那我们该如何选择新一个“成功”呢?
3.可以有不“成功”吗?
4.写作或演讲小挑战:给正在“996”哥哥姐姐、叔叔阿姨的建议。
6.结束语:每一个人的人生就会有无数的成功目标,这样的目标是需要的,同时也是可以否定的。因为我们在不停成长的过程中,将会发现更多的成功目标。
最后还需要告诉孩子
努力也不一定会成功,有意义有趣才是人生。
努力是达成任何目标所必须的,而选择的“自由”是珍贵的。
在每一个人都会谈论是否要为一件事情努力,是否要继续“996”的时候,他们忘记了,为什么要“996”。如果我们想让家庭买一辆很好的车与房子,那就努力工作,赚钱养家,向自己的老板争取自己需要的报酬。
而你需要的是工作生活良好的分割,那就离开996的公司,因为那些钱无法让你快乐。
如果你热爱这个工作与职业,你觉得你在改变着世界,那就义无反顾吧。
因为你有选择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