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建好的学校还没开学,上面便要求申报“特色项目”;某学校来了一位新校长,就职演说就表示“明年高考成绩一定要有突破”,于是便用重金四处挖“优生”;一些学校搞读书活动,喜欢通过统计读书笔记甚至考试来作为“教师专业阅读”的“成果”;去听培训报告,老师们往往不喜欢听“理念”而希望来点“吹糠见米”的“操作”;有些学校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一课一得”的要求,希望每堂课都应该让学生有“可测评”的“收获”;有不少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提出了“三年培养”多少多少名“有区域影响的教育名家”、“五年培养”多少多少名“国内知名的教育专家”;一些新建学校提出了“三年打造名校”,五年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化高端学校”……
这些大家已经司空见惯因而习以为常的说法和提法,我们只要仔细琢磨,便会觉得不对劲儿——
一个学校的特色是需要实践和时间的,“实践”意味着特色是做出来的而不是“申报”出来的,“时间”意味着特色的形成需要历史的积淀,哪里是可以事先“申报”的?高考质量的提升应该来自学校的内涵发展特别是课堂教学的改革,靠购买“优生”得到的“高考成绩”是你学校真正的教育质量吗?阅读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来说,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读书笔记多、考试分数高就等于教师的成长吗?教育理念是教育行为的内在灵魂,决定着教育的方向与智慧,只追求立竿见影的所谓“操作性”,这样的教师能够说是真正的教育者吗?教学当然要讲效率,但不顾学科特点、无视具体的教学内容而一刀切地要求所有学科都必须“一课一得”,这不恰恰是不尊重教育科学的表现吗?迷信“速成”,认为“名师”“专家”可以“打造”甚至可以限时完成预期的“指标”,这岂不是把“人”当成“物”了吗?真正的名校,既是实践的结晶也是时间的积淀,所谓“三年建成”的“名校”,实属教育版的“大跃进”,这样的“名校”和催熟的“速成鸡”有啥区别?
凡此种种,都属于教育的急功近利。这些现象,虽然并不都直接表现在孩子身上,但最终的受害者却是孩子。因为急功近利,孩子不能接受符合教育发展特点也符合儿童生长规律的教育,最后贻误终生。从这个意义上说,急功近利与教育是水火不容的,乃教育的天敌!
深圳中学已故语文教师马小平在讲授《孔乙己》时,引导学生关注在一旁冷冷讲述故事的那个年仅12岁的小伙计。按教材的解读,小伙计贯穿始终,“既是旁观者,又是参与者,以喜写悲,使悲更悲”。但谈起那个孩子时,马老师却在讲台上深深叹了口气:“他还只是个孩子,却与成人社会的视角没什么不同。失去了天性的悲悯,真是悲哀。”
在我看来,小伙计的悲哀的真正原因是被剥夺了天真烂漫的童年,而直接进入了“老成世故”成人行列。从小说看,剥夺小伙计童年的并非教育,而是那个吃人的社会,但我们今天许多孩子的童年却的确是被我们的教育剥夺的。没有了童年、少年的人生,是何等的不幸!如今,我们的许多孩子正因急功近利的教育而过着没有童年的“童年时代”,没有少年的“少年时代”。
是的,当今中国,浮躁的社会催生了浮躁的教育。各种任务、指标、课题、评比、验收、督导、检查……笼罩在学校上空,压迫得教师们近乎窒息。局长压校长,校长压教师——一道一道的“军令状”,一级一级的“追责制”,一层一层的“承诺书”……每一个人都说自己是“无奈的”“违心的”,都说“我也没有办法呀”,于是无论局长、校长还是教师,人人都焦灼不安,心神不宁,争分夺秒,只争朝夕,在这严酷的教育生态中,还有多少孩子有纯真、幼稚、梦幻、撒欢、发呆甚至傻乎乎望着天空发呆的童年?
学者张文质有一句话平易朴素而意味深长:“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佐藤学在谈到教育变革时,这样写道:“它决非是一场一蹴而就的革命。因为教育实践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变革越是缓慢,才越能得到确实的成果。”可惜,这些符合教育规律的话,今天似乎没多少人听得进去。
都说“教育是农业”,而农业者,春风化雨顺其自然也。真正的农夫,在其一亩三分田里,总是根据农时,也依据庄稼的特点,该播种播种,该施肥施肥,该除草除草,该松土松土;不慌不忙,不急不躁,从从容容,淡淡定定,春华秋实,静待丰收。这就是农业。如果农夫以“快出人才”的心态对待秧苗,非要用人工让庄稼“实现跨越式发展”,那叫“揠苗助长”,自然事与愿违,颗粒无收。
最近几年,我思考最多的是教育的常识、朴素和良知。教育,就是不走“捷径”,不投机取巧,不幻想“亩产万斤”“一夜暴富”,而是根据教育的特点,面对每一个孩子,因材施教,“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就是“常识”。教育,就是不喊口号,不贴标签,不唱高调,不夸海口,不吹牛皮,每天都认认真真地上课,认认真真地备课,认认真真地带班,认认真真地和孩子谈心……这就是“朴素”。教育,就是不给学生说连我们自己都不信的话,不要求学生做连我们自己都不愿做也做不到的事,不把超越孩子年龄和心理特点的事强加给他们,耐心守候,静心陪伴,这就是“良知”。
而急功近利的“教育”——如果那也算“教育”的话——则是不讲良知,远离朴素,违背常识的“教育”。其危害是违背人的成长规律、阻碍人的健康成长,其恶果是将真正的人才扼杀于萌芽状态。因此,哪里有急功近利,哪里就没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