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点拨!让高考作文鲜活有生命力,三个细节必不可少

2019-01-21 10:12 来源:山东高考指南

  大凡喜欢看书的人,都会有这样一个体会:

  有些文章看过后很快便会忘记,有些文章却印在了你的脑海里。

  而令人难忘的文章,往往并不是因为作者用了什么高超的写作技巧,而是文章的内容打动了你。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写了什么,比怎么写更为重要。

  广东名师邹天顺认为,令人难忘的文章,就是因为它的内容鲜活丰满,有感染力。而要达到这个要求,就必须要求作文素材具备新奇、真情、细节三个特点。

  一起来看看邹天顺老师的分析文章:

  新奇、真情、细节:记叙文生命三要素

  ——记叙文素材的选择要求与运用技巧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第一中学邹天顺

  好的文章不是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而是文章内容的震撼力。而要达到这个要求,就必须要求作文素材具备新奇、真情、细节三个特点。

  一、素材新奇是诱惑力,引人入胜,爽心悦目。

  著名作家茅盾形象地提出选材要“像关卡的税吏似的百般挑剔”。这“百般挑剔”体现了选材的基本原则。具体说来,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挑剔”。即围绕和突出主题,真实而又典型,新颖而又生动。要想让自己的记叙文能够写得出类拔萃,别具一格,就必须在选材上高人一等。

  1、新奇的作文素材具有什么特点?

  一是“真实可信”。只有用真实材料写出来的作文才会有感染力。真实与本色是作文的最高境界。

  真实是细节的生命,也是整个文章的生命。有这样一个故事:

  日本著名画家冈山应举画了一幅《马食草图》,一位农夫见画后,说:“你怎么画一匹瞎马?”画家辩解说:“你怎么知道是瞎马?它的眼睛不是睁着吗?”农夫说:“马在吃草时,必须把眼睛闭上,这是为了使眼睛不被草尖伤着。画中的马睁着眼睛头埋在草丛里吃草,准是匹瞎马。”画家愕然……

  可见,一个细节的失真导致整个作品的失败。这就要求学生们在平时生活中要注意观察捕捉,在写作时要懂得联想,善于提炼。

  例如:2001年高考作文以“诚信”为话题,有一篇写家庭故事的题为《妈妈的巴掌》的文章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想不通的是,我是她(妈妈)的亲生儿子吗?为什么她老是这样狠狠地打我呢?实在想不通,便慌慌张张地跑去问从不说谎话的奶奶,奶奶晃了晃花白的头,轻轻地说:“小孩子呀,要挨打,才能长大的……”——原来如此!

  在这里,文章没有任何赘笔饰语,完全是生活细节的直拍,却把挨母亲打以后“我”的痛苦心理,奶奶的极富个性的“劝慰”写得生动而传神!这样的细节描写,又显得很真实可信,没有虚假之嫌了。

  二是“标新立异”。即是要避开大家比较容易涉及的素材,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求有“个性”的材料来写,写出独特的与众不同的文章。

  三是“情感深厚”。也就是要把笔触深入到人的内心世界中去,抓住生活中那些触动了自己心灵的东西,写出有着深刻感情的故事。能够拨动阅读者的心弦,引起情感的共鸣。

  2、怎样寻找新颖别致的作文素材?

  新颖别致的素材往往源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自己最熟悉恰好又是别人不太注意的材料;二是人们熟知的、自己却有了新认识或新体验的材料;三是有新鲜的时代感的材料。不过,记叙文选材最为关键的一个原则是:材料要具有新鲜的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

  例如,我有一篇发表在今年《广东教育·高中》第9期卷首语上的文章,题为《成长路上,你缺失了什么》,是这样有产生的:

  饭桌上,面对满桌子的佳肴,寄宿学校每个周末回家一次的儿子一脸愁容地对我们说:“爸妈,你们对我太好了,从小到大我从没受过苦,也没有尝过被父母打骂的滋味,我觉得这不是一件好事,没有这方面的生活体验,是我人生中的一件遗憾的事啊。”

  我就抓住儿子说的与一般孩子不同的这番话来做文章,因为材料较新颖,所以文章也就很有可读性了。

  大家可能有这样一个习惯,没到寒暑假,由于没有课上了,早上往往会多睡一会儿。然而,我有一篇题为《今年春节,儿子是榜样》的文章,却写了一件不一样的故事。文章写我儿子在春节期间,坚持按照平常在学校的作息时间学习和早晚锻炼身体。儿子的行为给我这个当父亲的一个很好的榜样。

  一次,我们一家三口饭后去散步,当我们正准备过街时,刚好发现路面上没有车辆路过,我就和妻子要横穿公路。儿子却说,这里不是斑马线,不能过。可我没有听从儿子的,还是走了过去。但我回过头来看时,发现儿子正在绕道50米远外的那条斑马线,然后看见是绿灯了再从斑马线上走过。

  儿子的举动很令我感动,于是就有了我的《下一代的希望》这篇文章。

  有段时间,每到下午放学之后,我校行政大楼的广场上就有一位老人在地板上练习书法。老人的毛笔字写得棱角鲜明,笔力劲挺,间架结构很美观规范。渐渐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师生前来围观,尤其是学生中的一些书法爱好者,经常来观看、询问毛笔字的写法。于是,老人就当起了义务书法老师,耐心地给学生们讲解。

  学校很多人都见过这个老人写字的场景,但大家都是视而不见,但我却在观察的基础上有了思考,于是也就有了《他,在地板上传承传统文化艺术》这篇文章。

  二、真情实感是震撼力,喜怒哀乐,扣人心弦。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字的力量来自我们的思想和感情。真情是文章的灵魂,抒写真情实感是一篇作文自成高格的关键因素。真可谓,情到真处文自美。

  那么,怎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怎样才能写好“真情实感”呢?

  一是要善于寻找作文“感动力”。这种“感动力”往往也来自我们的所见所思所感所悟。郁达夫说“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叶花说人情。”

  例如,我有一篇题为《孩子,你让父辈们羞愧了》的文章,起素材来源于一次聚会。

  昨晚,我的一位同学邀请了我们一家和另外几个同事朋友聚餐。宴席上,同学说,他在东莞开办的民办小学被拆迁了,获得了近两千万的赔款。我的同事和朋友们都为我同学获得这么一大笔巨款而欣慰。

  宴席上,大家为我的同学描绘着一幅幅美丽的蓝图。有的说,还是继续办学吧,这几年也赚了不少钱,说明这桩生意可以做下去;有的说还是拿这笔巨款去开发房地产好,因为这行业利润太很高,好多人为此发了横财;有的说,开公司也不错,有的说开工厂也行啊。大家争论不休,弄得我的同学无所是从,只好笑着望着大伙频频点头。

  坐在宴席上的唯一晚辈——一个未成年的孩子,似乎显得很沉重,他一言不发,只顾自己吃饭。

  “叔叔,你的学校被拆了,那几十个老师不是失业了吗!还有那两千多名同学到哪去上学?多惨啊!”终于,孩子忍不住了。

  顿时,说说笑笑的喧嚣声戛然而止,整个室内一片沉静,有的端起茶杯把差不多凉了的茶放在嘴边低头沉思,有的则夹了块大肉丢在嘴里慢慢细嚼……

  这篇文章的亮点是儿子说的一句话:“叔叔,你的学校被拆了,那几十个老师不是失业了吗!还有那两千多名同学到哪去上学?多惨啊!”

  二是要选好文章的“动情点”,也就是说选材要恰当贴切。文章中具有能够打动读者的素材,作为作文考场作文也就是能够打动阅卷老师的素材,就是文章的动情点。如果你的文章能够感动得阅卷模糊了视线,那一定能够的高分了。怎样才能打动读者呢?我认为,要想打动人,首先要打动自己,作文时要动真感情,真正的感情是发自内心的一种自然流露,当作者与读者产生了共鸣,文章也成功了。

  三、细节是记忆力,精雕细刻,缠绕脑海,难以忘怀。

  所谓细节描写,就是指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包括神态细节、动作细节、着装细节、语言细节等等。正确运用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记叙事件、再现环境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例如,有这样一故事:有一次,在一个会计招聘会上,有位姑娘仅用一元钱就打开了录取的大门。当考官在问完她问题之后,又说了一句:“如你被录取了,我们会打个电话给你的。”话音刚落,就听到女孩用清脆的声音说:“请你无论如何,打个电话来,即使我失败了。”一边递过去一元钱。考官充满了好奇:“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如果我被录取了,这打电话的钱不该公司出;如果我没被录取,这打电话的钱更不该公司出。”考官告诉她:“你已经被录取了。”此后,女孩在自己的财会岗位上做得很出色。

  从“打电话”这个细小的环节中,考官做出决定也绝非心血来潮:首先,能明确公私财产是一个会计应具的素质;其次,在失败后能去思考自己的不足,说明她是一个积极进取的人。就这样,女孩用一个细节,打动了考官,自己也获得了成功。

  由此可见,记叙文的细节描写是写好记叙文的一个关键因素。那么,怎样才能写出文章的细节呢?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个文段:

  ……可我能够感受到妈妈并没有出去,好像来到了我的床前,我似乎能听到妈妈轻柔的呼吸声。我微微睁开眼,妈妈果然站在我床前,她就那么站着,眼睛愣愣地看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世界上任何形容母亲的好词都加上也不为过。我曾经在一本书上读过一篇文章,说所有的母亲都喜欢在孩子睡觉时端详他们,当时我还不信……

  只要稍加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片断中小作者虽已捕捉到母亲在自己睡觉时爱抚地端详自己的镜头,但仅用“愣愣”一词来摹画眼神,文章的感染力就不是很强,给人意犹未尽之感。如果作者能在眼神上“停留”,并放大特写,写出细节,文章就出彩了!

  那么,怎么样运用素材写好细节呢?

  其一、细化动作,延长过程。

  文段升格一: ……眼睛愣愣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我分明感觉到她的目光在我的头发上抚摸,妈妈长时间没有爱抚我的头发了,她在回忆那逝去的岁月吗?妈妈的目光抚上了我的眉,漫上了我的眼,我的眼珠不自觉地转动了几下,她的目光便一如我儿时她那双温柔的手,轻轻地按摩着我的眼睑;妈妈的目光滑到了我的脸颊上,似乎在找寻着什么,我知道那是在找她自己的影子,又似乎在欣赏着什么;妈妈的目光像流水一般向下流淌着,流在我的手上,那曾经稚嫩而又胖乎乎的小手一定带给她一些回忆吧……”

  此片断将妈妈看我那一动作进行了细细地分解,用一个慢镜头将妈妈看我的那一瞬间延长,让妈妈的目光从我的头发上移向我的眉毛、我的脸和手上,并用细腻的心去揣摩妈妈的心理,这样使内容更为具体,把母爱表达得更加充分。

  其二、运用修辞,增添神韵。

  文段升格二:……眼睛愣愣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那是第一缕晨曦对娇花的抚弄,那是三月里的春风对碧水的温柔,那是夏日的晚霞对嫩柳的辉映,那是秋天的落叶对大地的抚慰,那是冬日的雪花对腊梅的赞叹……

  此片段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将母亲凝望女儿的眼神写得形象而生动,文采斐然。清丽优美的语言,营造出深远宁静的意境,给读者以全新的美感,艺术的享受。

  其三、变换角度,增加层次。

  文段升格三: ……眼睛愣愣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在这眼神的照耀下,我顿时有种异样的感觉:我好像变成了一个襁褓中的婴儿在酣然入眠,使母亲万分快慰;一会儿,我好像又变成一朵坚强的腊梅,自豪得母亲眼里含着泪花;一会儿,我好像又变成了一杯香醇的美酒,陶醉得母亲两颊泛起了红晕;一会儿,我又似一幅五彩的画,引得母亲在那儿欣赏……

  此片段变换了角度,从“我”的感觉来写,层次显得更为丰富,语言也显得更加亲切、生动。读来让人情溢于胸,久难释怀。

  其四、类比联想,添其内涵

  文段升格四: ……眼睛愣愣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我曾在曹文轩的《草房子》里见过,那母亲的眼神是一种无言的祝福;我曾在龙应台的《目送》里见过,那母亲的眼神是一种不能割舍的珍爱;我曾在冰心的《纸船》里见过,那母亲的眼神是一种牵挂的安详;我曾在毕淑敏的《孩子,我为什么打你》里见过,那母亲的眼神是一种淡淡的忧虑!

  此片断运用联想,进行了类比粘连,从而使文章内涵丰富,意蕴深厚,且用词恰当精妙,新鲜传神,读来节奏分明,悦耳动听。不过,使用这种方法得有个前提,那就是要拓宽自己的阅读面,丰富自己的素材积累。

  总之,要写出生动感人的记叙文,选材很重要,而怎样选材呢?就要牢记记叙文的三个生命要素,即新奇、真情、细节。

  (版权说明:以上内容源自《黄金时代》2015年第11期,作者邹天顺,版权归作者所有。)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 - 爱青岛新媒体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