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山大学不改名?曾五校共用一名,如今命运迥异

2019-01-16 11:33 来源:腾讯教育

  要盘点中国大学界最成功的IP,“交通”系、“师范”系、“政法”系等当仁不让。

  而在小新同学看来,一众“中山大学”代表的“中山系”,也应该有属于自己的姓名。

  民国时期,中国曾经一度出现五所中山大学同时鼎立的奇观,它们被粗暴直接地命名为国立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中山大学。

  图/中大官网

  五校共用一名的时间其实非常短,五所“中大”在历史的洪流中曾短暂交汇,此后就奔向各自迥异的命运,如今的发展也大不相同。

  俗话说,相遇是缘,相识是份。如果把时针拨回九十年,如今在广州穿着短袖嗑瓜子的中大学生,和在南京看着雪花吃盐水鸭的南大学生,其实也算得上是“同门”师兄弟姐妹。

  实不相瞒,“中山”其实是个假名

  毫无悬念,中山大学这个名字是为纪念国父孙中山先生而来,但先生本人只称自己为孙文、孙逸仙或家谱名德明,从来没有自称孙中山。

  孙中山赴日时,为了隐藏行踪,化名中山樵,书信署名都为“中山”或“樵”。而“孙中山”的称呼最初来自1903年时任《苏报》主笔的章士钊,他把“中山”的署名误以为是孙公的名字,就在一本畅销译作中将这个称呼传播开来。

  自此,“孙中山”就成了孙公民间认证的“小名”。

  孙中山:这名字不是我先叫的。

  1924年,孙中山亲自创立国立广东大学,由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广东公立法科学校和广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合并而成。翌年,孙中山逝世,国立广东大学更名为国立中山大学,以表纪念。

  1927年北伐战争胜利,全国有四所大学为了表彰先生对革命的贡献,决定加入“中山大学”豪华套餐。

  国立第一中山大学:从一而终的中山大学

  “正宗”的国立中山大学成为老大哥,改称国立第一中山大学。

  新中国成立后,去除“国立”称谓,中山大学正式定名,吸收了晚清时基督教教会创立的岭南大学,稳坐华南地区高校C位,一直被追赶,从未被超越。

  位居华南高校C位的中大,确实非常鸭力山大。

  近年来,中山大学多年来精心营造的学术小王子人设崩塌,积极改走卖萌网红路线,时常在微博上与外校官微勾肩搭背,大卖兄弟情。

  穿过又厚又宽的独家定制毕业袍,在六月艳阳天留下瀑布汗的校友们毕业后马上翻脸不认人,化身黑粉吐槽母校——

  “逸仙魔法学院”“山中不放假无网大学”“大山中学(珠海校区)”各种代号顺手拈来,就连碰巧路过的省外群众,也对“双鸭山大学”的大名(梗)略有耳闻。

  中山大学南校区。图/中大官网

  近日建食堂挖出东汉古墓来的新闻,又将中大保送至热搜。几代中大人津津乐道的校园鬼故事果断蹭上热度,又被翻出来细细品味咀嚼,余韵无穷。

  国立第二中山大学:我在武汉读牛津

  至于“老二”则是在1927年11月改名的前国立武昌中山大学,但一个月后该校解散,第二年又迅速改建成立国立武汉大学。

  建校之初,该校在蔡元培的大力支持下,集结了北大法律系主任王世杰、闻一多等豪华阵容,还请了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设计校舍。

  20世纪30年代武汉大学早期全景。图/武大官网

  1937年,国立武汉大学和南京的国立中央大学、北京的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以及杭州的国立浙江大学在全国进行统一联考招生,史称“五大名校联考”,民国名校的Top5闪亮登场。

  1948年,牛津大学曾经致函国民政府教育部,确认包括国立武汉大学在内的七所中国大学平均成绩80分以上的毕业生,均享有“牛津之高级生地位”(即大学四年生)。

  图/王志敏/武大官网

  这份跨国学历认证含金量之高,让如今为考个高一点的托福雅思分数,被迫奔走港澳台的准留学生们感怀身世,不禁潸然泪下:“不出国门,牛津毕业”的美梦曾经是那么的触手可及。

  现在,中山大学和曾经的国立第二中山大学——武汉大学也经常拿来比较,两校排名相近,在学术水平、就业率、校外环境等方面各有千秋,经常让高考生陷入选择困难。

  小新同学给个不负责任的建议:口味清淡小清新的,选中大;爱吃重口喜飙车的,选武大,so easy。

  第一中山大学,果然肩负着social暖场的重任。

  国立第三中山大学:独占杭州“巨无霸”

  国立中山大学的牌子继续向北发展,“第三”就轮到如今大名鼎鼎的浙江大学。

  浙大的前身是1897年由晚清杭州知府林启创建的求是书院,是中国近代史上效法西方学制创办的最早几所新式高等学校之一。

  北伐成功后,停办多年的求是书院和浙江高等学堂的师生复校,合并了其余两所专门学校,成立国立第三中山大学。1928年改名为浙江大学,下设工、农、文理三个学院。

  抗日战争爆发后,浙大西迁贵州,聚集了竺可桢、梅光迪等大批著名学者,被英国皇家学会著名学者李约瑟誉为“东方剑桥”。

  图/@Skye0813 /浙大官博

  建国后,浙江大学在成为顶尖大学的跑道上蒙眼狂奔。1998年,浙大和其衍生出来的其他三所大学合并,一家人终于“齐齐整整”。

  如今,有五万多名学生、七个校区的浙大已经成为了集全省之力建出的“巨无霸”。浙江省的大学生也许只能分为两种:浙大的,和其他学校的。

  国立第四中山大学:谁是正统,真重要吗?

  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可能是民国时期最爱改名的大学,没有之一。

  光是1928年,它就改了三次名,先是国立江苏大学,再是江苏大学,惨遭师生恶评,5月才改为国立中央大学。

  这时的国立中央大学已经跻身民国Top5了,还成为上述五大名校联考的阅卷主会场,还生出一段底色悲凉的硬核往事。

  当时经常有日本飞机轰炸南京,改卷老师不胜其扰。1937年8月19日,日机轰炸了中央大学的图书馆、大礼堂和科学楼,炸毁了化学实验室和女生宿舍。狂轰滥炸之后,为了保障师生安全,学校才拉开了迁校避战的序幕。

  但国立中央大学走马灯一样的改名历程还没结束,1949年该校更名为国立南京大学,1950年才终于正式定名为南京大学。

  但因为当年辉煌的国立中央大学一分为八,“血脉正统”也成为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等其他南京市内大学的心病。

  图/南京大学官博

  天涯曾经有个很火的帖子叫《关于南大东南,谁是狸猫谁是太子》,三年前南大在节目录制时将东南大学的古迹四牌楼“据为己有”,八十年代前后还发生过南大从东南大学“偷走”历史石碑的罗生门。

  争争吵吵几十年,哪个学校也没争赢,倒是生出一股莫须有的"敌意"来。

  国立第五中山大学:也许是中国最憋屈的大学

  整个国立中大家族里命运最多舛的,就是“老五”了。

  国立第五中山大学前身为中州大学,1920年代创办时是与清华学堂、南洋公学三足鼎立的留学预备学校。

  1930年更名为省立河南大学,后改成国立河南大学。建国后经过多次更名改组,原本教育成就在全国顶尖的河南大学,不但痛失校名,各大院系也被拆分独立成校。

  图/河南大学官博

  其本部更名为河南师范学院,变成了一所纯文科师范学院,直到1984年才重新获得河南大学的名号。

  这段动荡的校史,被称为“河大之殇”,河大因此也被扣上了“中国最憋屈大学”的帽子。

  错过了黄金发展时期的河南大学,哪怕曾是仅次于清华北大的国内名校,哪怕有众多名教授苦苦支撑,也已经无力回天,连211工程的末班车都无法搭上。

  这几年国内排名徘徊在一百左右,虽有上升势头,但恢复往日荣光似乎依旧长路漫漫。

  图/河南大学官博

  大学改名换姓不新鲜,在这个名衔等于金钱的时代更是如此。

  但往回看看,大学更名绝不只是换校门招牌、变高大上捞钱那么简单,背后牵涉到历史传承、政治背景、院系解散、生源流失等问题,很可能会影响整所大学日后几十年的发展轨迹,甚至几代学子的命运。

  建立一所根基雄厚的大学是百年树木之事,需要师生锲而不舍的奉献和浇灌。反之,毁掉它,可能也只需要轻轻一纸之令吧。

相关新闻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 - 爱青岛新媒体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