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跟手机最亲!”
随着手机的普及,迷恋手机游戏的孩子越来越多,这让不少家长十分苦恼。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家长心中的这份痛。
01
手机争夺战,让家长苦恼万分
一次约会,朋友带着孩子一起来参加。所有人都在吃饭时,孩子玩手机不肯好好吃饭,朋友一怒之下没收了孩子的手机,结果孩子一直哭闹,饭也不吃了。
听朋友说,自从孩子迷上手机,一有空就抱着手机: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看手机,蹲在厕所也要看手机,甚至还要边吃饭边玩手机……这让她觉得孩子最亲的不是爸妈而是手机。
其实现在很多家庭都有这种情况,但有的家长却毫不在意,认为只要对孩子的成绩没有影响,又能让孩子高兴,他愿意玩就玩吧。
但老师却这样反应:有的学生熬夜玩手机游戏,白天上课昏昏欲睡,一到课余时间,几个学生就组队打“王者荣耀”,玩“绝地求生”“荒野行动”等“吃鸡”类游戏……
这样发展下去,怎么可能不对学习造成影响呢?
02
手机问题,引起社会重视
多年来,虽然社会上不断有人呼吁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效果似乎并不理想。10多年过去了,网络游戏由电脑游戏演变成手机移动游戏。移动化让游戏的隐蔽性更强,家长想管控孩子就更难了。
其实针对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问题,近年来相关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的规定。
2016年年底,文化部发布了《关于规范网络游戏运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的通知》,移动游戏被纳入政策监管范围;
2017年1月,中央网信办起草《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送审稿)》,其中要求,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禁止未成年人接触不适宜其接触的游戏或游戏功能,限制未成年人连续使用游戏的时间和单日累计使用游戏的时间等;
2017年5月1日,《规范网络游戏运营》开始实施生效,网游开始执行玩家实名认证的措施。
03
孩子沉迷手机游戏,家长应该怎么做?
除了国家、各部门出台政策外,家长们自己也得采取点措施。
有位家长,为了防止孩子过早沉迷手机,在孩子上小学前,家里就没有安装无线网,还要求全家人,在孩子面前不能玩手机、平板。直到一次去同事家做客,同事家的孩子拿起手机玩游戏,朋友的儿子见到后像发现新大陆一般,哭闹着要玩这会说会动的高科技。
其实,我们是没有办法把孩子完全隔离在一个没有网络的环境中。所以,我们在对待孩子玩手机这个问题上,不能采取“治标不治本”的方式,不能只从源头上遏制,而是要用合理的方法让孩子有节制的玩。
一位妈妈针对孩子沉迷手机,想到的办法是:和孩子“约法三章”——玩游戏可以,但要约定时间和规则,一旦违反,要承担违约责任。
比起第一位妈妈的做法,这位妈妈的做法更有效:它会让孩子更有参与感,孩子在完成约定后会更有积极性,这样成功率才会更高。与父母强加给自己的命令相比,孩子会觉得约定的方案是自己的主意,那么他对自己参与制定的方案才有更强的执行动力。
在和孩子“约法三章”时,要注意的三点:
第一,表述要明确。比如要清晰地指出孩子需要改进的行为,如一天玩手机不能超过1个小时,玩手机必须是在完成作业以后。目标要具体、明确,便于测量,这样约定才具有束缚力。
第二,惩罚要执行。如果约定好了违规后的惩罚,家长就不要不忍心,说到做到,才能让整个约定有效。
第三,要创建良好的家庭环境,增加对孩子的陪伴。
其实,孩子沉迷网游,深层原因就是缺少家人的陪伴。家长在专心地玩手机游戏,孩子在旁边喊:妈妈,妈妈,能不能不要看手机了。换来的是妈妈的“嗯嗯”的敷衍回应,长期如此,孩子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回应和陪伴,便会有样学样地去游戏中寻找自己所需要的陪伴。
事实上,在任何时候,我们的家庭教育要想取得真正的效果,都必须建立在爱孩子、尊重孩子和信任孩子的基础上。否则,无论我们的教育方法或教育内容是多么的正确,对孩子的未来是多么的有价值,都难以实现我们教育的期望。